卫如珍
去妙峰山祈福,到神泉峡观瀑,逛爨底下四合院,赴“京西情报站”接受革命教育,畅享百花山云端草甸……近年来,京西的文旅景点越来越令人神往。2024年深秋,当笔者走进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西北部的炭厂村时,这里缤纷的样貌如绵绵秋雨,慢慢将身心浸润。
落脚处,醒目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呈现在眼前。“这里面积12.5平方公里,98%以上是山区,南低北高,有耕地83.28亩。全村210户,400余人,41名党员。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全国重点‘旅游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首都文明村、北京山区发展先进村等。”炭厂村党支部书记邢卫兵介绍。
1
炭厂村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清时期,这里曾是京城供应皇宫取暖的主要烧炭基地,由此而得名“炭厂”。最早村民以烧炭为业,逐渐繁衍成村,村落四周曾遍布大小不等的炭窑40余处,而优质炭全是用来直供皇宫的,还有一部分用来做火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些年,为了保护生态发展,烧炭业才日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炭厂村为了铭记昔日前辈“伐薪烧炭南山中”的艰辛历史,村里以高科技复原留存了烧炭场景、炭窑遗迹于神泉峡景区。看着熊熊燃烧的“烈焰”,不难想象当年先辈们迫于生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艰苦岁月;不难想象炭厂村人民为了生存发展,创新开拓,敢于告别“黑色”过往的勇气。
抗日战争时期,炭厂村曾作为永定河北中共领导政权昌宛县佐公署所在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相传炭厂村曾被日本人残忍地烧毁过13次,相继有10人壮烈牺牲。日本人试图让这里“三光”的惨烈场景,不言而喻。殊不知生生不息的炭厂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其以顽强的生命力求生存谋发展,被人们尊称为“烧不掉的炭厂”。如今,在神泉峡景区的红色文化体验区,43座英雄的铜像雕塑栩栩如生分布其间,在沟壑纵横的山石间,他们有的扛着炸药包,有的目视前方紧握钢枪,有的匍匐在地,仿佛随时准备出击……他们以无言的壮举,讲述着那场久远的战争。行走其间,防空洞、弹药库等一应俱全,现代科技的混响音效更是带给游人时空穿梭、身临其境的感觉,将人们带入那段抗击侵略者的峥嵘岁月;纪念馆、英雄墙等则为人们缅怀英烈,追思那曾经壮怀激烈的过往,提令人不由驻立,肃然起敬,激发起坚定理想信念的家国情怀。
“炭厂村从2019年打造了这一堵红色文化浮雕墙。这上面的人物大多在生活中都有原型,如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民兵队长、小民兵等,还有这边在坟地开会的共产党,给八路军送信的儿童团员……他们一路艰难走来,不惧流血牺牲,保家卫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村里的导游指着浮雕墙上的人物,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目前,炭厂村已成为北京市红色教育基地,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村史,让游客在游览绿水青山的同时,沉浸式感受红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2
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进入新世纪,炭厂村在村党支部带领下,从2004年,他们走进山沟,用脚步丈量海拔近1200米的每一寸土地,与山水亲近,与花鸟对谈。真正零距离地倾听自然的声音,梳理“家底”资源。并采取“请进来”清华大学的专家教授把脉,“走出去”到河南焦作云台山等地旅游景区学习取经。炭厂村经过一次次专家指导,一次次外出探寻,全村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守护绿水青山,依靠家乡的山山水水,维护生态平衡,走出一条利用绿色资源促进绿色发展之路,振兴日子,振兴乡村。
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从2005年到2007年,炭厂村先是打通路面,修筑通往外界的通途,建立起山里与山外的链接。2008年,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神泉峡景区,为游人提供了游览舒心、赏玩开心游玩之地。2009年9月26日,景区顺利剪彩开业。2010年5月1日,正式对外接待游客。
这里山高谷深,山清水秀;这里山泉叮咚,溪水潺潺;这里峡谷曲折蜿蜒,构造独特。更为奇特的是,这里绝大部分是由1.5亿年前的侏罗纪火山岩构成,形成了落落石、垂直节理崖壁、红石谷、岩墙、丹石峡等景观,神泉野趣荡漾在游人们的脸上、心上,幸福的表情也绽放在炭厂村人的脸上、心上。2014年神泉峡景区成功进入国家AAA级景区的行列,成为极富时代意义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我们走过浮桥,遥望着飞流直下的瀑布,抚摸着硕大无比的“迎宾石”,忍不住想起宋人《颂平常心是道》的诗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在之时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袭卷全身……
3
穿行在景区,忽然,有一堆旅游车样的废铜烂铁进入视线。原来,那是2023年7月底,由一场惊心动魄的洪水所赐,那是部分观光游览车被冲毁后留下的证据。“紧急时刻,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各级政府抢时间,勇担当,敢作为,最终将全部村民安全转移。”邢书记说。洪水无情人有情,灾难面前,村民的生命第一,村民的生活容不得半点迟疑。炭厂村第一时间抓紧落实通水、通电、通气等生活必需,而后便全力以赴投入了村容村貌村企的恢复建设中。
如今,炭厂村将洪水灾害转化为村庄提升发展的契机,精心谋划了“七彩炭厂”。他们将告别黑色产业,留住黑色记忆,坚定保护生态环境;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故事,打造“党建+美丽乡村建设教育基地”;发展绿色,依托神泉峡景区优势,推动生态“诗画乡村”发展;建设灰色,以自然的灰色为主色调,改善提升村庄的高雅气质;坚守蓝色,定位以生态旅游实现兴村富民,旨在守住蓝天碧水好风光;增加白色,重点创新冬季冰雪游,推出“泉饼宴”接待游客,推出“京西第一冰瀑”观光游,壮大集体经济,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传承古色,组建“太平鼓”表演队,引领村民击响奋进的鼓点,舞动美好的生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好一个“七彩炭厂”,这个词我喜欢。同时也自然想到雨后七彩虹的绚烂。听说有一种七色花,又名七色堇。这种花每片花瓣都呈现不同的颜色,它既象征着爱情、和平、多元化和包容性,又象征着人们励精图治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勇气,代表了人类社会中的多样性和平等。相信,炭厂村村民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永不言弃的拼搏奋斗精神,就像七色堇花一样,必将绽放出新时代的七彩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