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暮年,仿佛被岁月之手轻轻拨弄了心弦,对世间万物都多了一份淡然。曾经,我像追逐光的飞蛾,钟情于炽热阳光洒下的热烈,痴迷于大红大紫带来的视觉冲击,做任何事都奋勇向前,满腔热血地想要在生活的舞台上大放异彩。然而如今,心好似倦鸟归巢,只渴望寻一处静谧之地,好好静一静。做事不再争强好胜,总会下意识地退让、避让,仿佛在岁月的长河中懂得了谦逊与不争的智慧。
穿着上的喜好也悄然改变。不再钟情于那些艳丽夺目的亮色,反倒觉得深蓝、暗蓝、纯黑、浅黑、灰蓝这些深沉的颜色,如同岁月沉淀下的静谧诗篇,能让我心安。走在人群中,我就像融入暗影的行者,享受着这份低调与安宁。
欲望,如同秋天枝头渐渐凋零的叶子,一片片飘落。不再为了功名利禄争得头破血流,不再对物质的享受贪得无厌。我更愿意钻进自己的小天地,在书的海洋中遨游,让音乐如潺潺溪流,润泽着文字,亦或是发发呆,任思绪在时光中飘荡。
平日里,养几盆小花小草,看着它们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仿佛也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养一只小狗或小猫,与它们说说话,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喜怒哀乐。它们那纯真的眼神和可爱的举动,总能让我忘却生活中的烦恼。
我愈发向往那种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生活。就像湘西苗寨里的人们,他们世世代代坚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吃着自家种的瓜果蔬菜和粮食,那是土地给予的最纯粹的馈赠;穿着自己织的布匹做成的衣物,用天然的染料上色,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寨子里的人们,不论大人小孩,都身着蓝色的衣裳,小孩的浅蓝清新活泼,女子的浅蓝温柔婉约,中老年的深蓝、暗蓝则透着岁月的沉稳。他们的衣襟上、袖子上绣着各种精美的花纹,那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诗意表达。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像被上了发条的机器,不停地运转。每天穿梭在高楼大厦之间,为了生活奔波忙碌。社交媒体上,各种信息如潮水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人们追求着物质的丰富和表面的繁华,却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内心的宁静。
前些日子,我专程去了一趟湘西苗寨,想要感受那份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当我走进寨子,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生活节奏很慢,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孩子们在巷子里嬉笑玩耍,老人们坐在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与物质的多少无关。
看着他们的生活,我突然觉得他们与这个时代有些“格格不入”。他们没有现代化的科技产品,没有繁华都市的灯红酒绿,但他们却拥有最纯粹的快乐和最真实的生活。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那个神秘而美好的地方,仿佛就在眼前。他们又像《诗经》里走出来的一群人,质朴、纯真,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
那一刻,我真的好想忘掉这红尘中的嘈杂与纷扰,忘掉那些快节奏的压力和烦恼,融入到这样的原生态生活中去。我渴望像他们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和滋养。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该学会收回年轻的锋芒。那些曾经执着追求的东西,其实很多都是过眼云烟。该放下的就放下吧,该舍弃的就舍弃吧。不要再为了一些无谓的事情逞强逞能,让自己活得那么累。
让自己清减下来,纯粹起来。就像在一个清冷的月夜,守着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摞书、一弯月,一个人静静地享受这份宁静。让自己的灵魂在这静谧的氛围中沉淀,沉淀出一泓清澈的水,再用这泓水滋养出心中的莲藕,开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烂。这,或许就是守得住寂寞,守得住日月的最高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