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贲宝莉的头像

贲宝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08
分享

脚印与心光之间

凌晨五点,我站在阳台看楼下的路。柏油路面被夜雨浸得发亮,像一条安静的黑绸,从楼前延伸向远处的晨光里,被早起的行人踩出细碎的声响。有时会想起年少时在故乡走的土路,雨后满是泥泞,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却能踩出深深的脚印,低头就能看见鞋尖沾着的草屑与泥土。那时候不懂路的意义,只觉得路是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放学时追逐打闹的背景,直到后来走了越来越多的路,才慢慢懂得,人生的路从来不止脚下的延展,更有心中的路。

我们总在期待一条“对的路”。年少时翻着名人传记,总以为成功的人都踩着一条笔直的坦途,从起点到终点,每一步都精准得像安装了导航。可后来自己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才发现现实里根本没有清晰的路标,更没有谁能提前告知你哪条路通往鲜花,哪条路藏着荆棘。

这世上本就没有“直达成功”的路。就像爬山,看似有一条主路通向山顶,可沿途总要绕开挡路的岩石,避开湿滑的青苔,有时甚至要暂时退回来,找另一条更缓的坡。想起小时候外婆老家后院的那棵梨树,小时候总觉得它长得慢,一年年过去,枝桠似乎没什么变化。后来听外公说,这树在栽种不久后遭遇过暴雨,树干被冲歪了,以为它活不成了,没想到它却慢慢调整了生长的方向,把歪掉的枝干往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几年后竟长得比周围的树都茂盛。树尚且如此,人又何尝不是?那些看似“走偏”的路,那些遇到的挫折,其实都在悄悄为未来铺路。就像溪流,遇到山石阻挡,不会硬冲,而是绕着弯继续向前,最终才能汇入江河。人生的路,从来不是直线,而是曲线的延展,是在迂回中不断靠近目标。

适应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踏出校门刚到一个新城市,起初会迷路,会觉得街道陌生,餐馆的饭菜味道不合口,可住得久了,会熟悉的知道哪家早餐店的豆浆最浓,哪条小巷的夕阳最美,会在熟悉的街角和店主打招呼,慢慢把他乡变成故乡。人生的选择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选择的路,并非最初的“理想型”,却在日复一日的行走中,渐渐走出了感情,走出了收获。以前短暂的学过弹吉他,起初立志要练习成为一个达到专业吉他手水平的人,却因为工作的原因,只能在空闲的时候练习。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无法掌握弹奏技巧,可慢慢练着,我发现自己的指法和对音乐的感受、吉他弹奏的节奏,都在锻炼我的观察力和表现力。练习吉他一年多,我弹奏的音乐多了几分生动与细腻,形成了我独特的风格。我始终相信:“没有哪一段路是白走的,你在这条路上积累的东西,总会在另一条路上帮到你。”

脚踏实地的每一步,都是对梦想的靠近。有人总觉得梦想遥远,像是天上的星星,看得见却摸不着,其实梦想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幻影,而是藏在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里。就像农民种庄稼,春天播种,夏天除草施肥,秋天才能收获,没有谁能跳过中间的过程,直接拿到果实。一个认识的朋友,退休后想学书法,身边的人都劝她“这么大年纪了,别折腾了”,可她却不管这些,每天坚持练字,从握笔姿势开始,一笔一划地临摹。起初写的字歪歪扭扭,连自己都觉得难看,可她没放弃,坚持了几年,如今她的字不仅工整秀丽,还在书法比赛中拿了奖。她说:“我没想过要当书法家,就是喜欢,每天写一会儿,慢慢就有进步了。”其实梦想也是这样,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行动,只需要每天往前走一小步,积累起来,就是一大步。

我始终认为心中的路,比脚下的路更重要。脚下的路可能会有坎坷,会有岔口,但心中的路若坚定,就不会迷失方向。就像在黑夜里行走,只要心中有光,就不怕看不清脚下的路。

有时会想起小时候玩的“跳房子”游戏,在地上画好格子,一步一步跳过去,不能踩线,不能跳错,每一步都要专注。人生的路,其实也像“跳房子”,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投机取巧。那些看似走得快的人,可能会因为一步踏错而摔倒;那些慢慢走的人,却能稳稳地走到终点。就像泡茶,需要经过多次的冲泡,才能有清香的口感。人生的收获,也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耐心的等待。

早晨七点多,再看楼下的路,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每个人都在朝着自己的方向走。有的步履匆匆,有的从容不迫,有的三五成群,有的独自前行。他们或许都曾在十字路口迷茫过,或许都曾选择过“不满意”的路,可他们都在走着,都在努力着。这就是人生,没有一条路是一帆风顺的,却每一条路都充满希望;没有一个选择是绝对完美的,却每一个选择都能带来收获。

脚下的路,是我们的行动;心中的路,是我们的信仰。只要脚下的路不停止,心中的信仰不熄灭,我们就总能抵达心中的梦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