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归巢的倦鸟在鸣叫声中成群结队地飞进身边的林子。这是巉岩丛生的灌木丛,但是足以让在野外奋飞了一个白昼的鸟儿栖身。不需要高大茂盛的树冠,只要一抹绿荫,就能筑个遮风避雨的窝巢。而这满目的青山地表尽是岩石覆盖,密生的小树好像是从石头缝中硬挤出来的,有的倒悬绝壁生长,真担心有一天不小心会摔下来。然而这种情景一直没有发生。想必是那些埋于地下的树根紧紧抓住了石缝中的泥土,就像千万只有力的巨手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仰望头顶的蓝天和白云,它们重新燃起求生的希望,有了绝处逢生的勇气,形成伟大的奇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定是受到岩上树的启发,才有了惊心动魄的咏叹。人生也有逆境,有时进退维谷,但是因为梦想,我们决不能放弃,否则就会一败涂地,甚至坠入深渊或者粉身碎骨。惟有靠勇气和信心才能振救自己。就像眼前的这些树,看似险象环生,却毫不畏惧,不但可以安然无恙地挺拔于天地之间,而且成为蜂鸟虫兽的居住乐园和我们眼中亮丽的风景。
田野里成片的玉米已经成熟,枯萎卷曲的叶子渲染成一幅巨型的黄色画卷。硕大的玉米棒子分明扑入视线,该是收获的时候了。偶有出入田地的农民背着蔑丝背兜收摘玉米,他们的脸庞和泥土的颜色差不多黝黑,那是时光老人用他的五彩画笔涂抹的浓重色彩。如同眼前的玉米经历春的萌动,夏的炙烤,才结成秋的硕果。既是生命周期的圆满轮回,也是自然季节的顺利交替。好比我们的人生,从婴儿降生,到青年茁壮,再到中年奋奔,最后等到老之将至回归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忙不跌地将各个角色扮演的淋漓尽致。或喜或忧,或笑或泪,都是我们漫漫人生路上的真实感受。不管记忆深刻,还是日渐模糊,或者终将忘却,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在岁月的长河。得不过喜,失不过悲,从容面对,那才是最好的姿态。
看看眼前的农人,他们知道天快黑了,默默无闻地投身到一望无际的玉米地。用勤劳的双手书写山村黄昏图,他们是忙碌的,辛苦的,也是充实和愉悦的。生活使他们像不停转动的陀螺,长年累月地奔跑在逐日的路上,巴不得用生茧的双手把光阴留住。那一轮红日也似乎恋恋不舍,不肯坠落西山。我知道,她要把最美的时光留给喜欢她的人。
工地呈现前所未有的安静。完工了,天南海北的友友们又背着行囊去了别的地方。而我因为特殊变故还需滞留这里。如脱队的候鸟,昼出夜伏。虽然日子单纯,时间久了也不免觉得孤单。尤其这日暮时分,无边的乡愁恰似浓浓的夜色涌上心头,挥之不去。这一刻,觉得世界远我,红尘远我,生活远我,像走进千年古寺,被世界遗忘在角落这个地方。
"久在繁笼里,复得返自然‘’,果真如此,就当给自己放个假吧。从今过后不问前尘后事,让躯体和灵魂安静安静。也许前半生为了那些虚名虚利奔波得太匆忙,以至没来得及看清脚下的路,到了悬崖绝壁还一味前行,才有今天的跌倒滑落,差点丢掉身家性命。像一只受伤的鸟儿躲在静谧的林子用嘴舐舔伤口,才有机会审视这一片山水,审视卑微疲倦的自我。
夜色越来越浓,天地越来越静。感觉有些凉意,才猛然记起秋天已不知不觉地来了好些时候。走进宿舍,打开灯,熟悉的摆设清晰可见,只是更加空旷。屋外夜虫的鸣叫又响起来,不知是欢呼还是呻吟,没有功夫体会它们今夜的感受。时间真像个小偷,这一天就这么不声不响从我的眼底逃走;这一生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快要从我身边溜走。再不作无谓的猜想,得赶紧洗漱睡觉,抓住时间的尾巴,把它放在显眼的地方,好去迎接明天的太阳!
声明:本文是作者原创,于2019年10月3日首发表于《西部散文学会》公众号第1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