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潦浒土陶,在陶瓷的世界里,生得随意、长得古拙、活得风流,就像荒野乱石、老树枯藤、土坯瓦屋,越看越耐看,越用越迷人。
潦浒土陶,从泥料选择到拉坯成型,从陶胎修坯到自然晾干,从龙窑柴烧到无釉窑变,每一道到工序都靠人工完成,每一件陶品都凝固着陶艺人的汗水和温度,更浸润着陶艺人的思想和灵魂。千百年来,潦浒制陶技艺心口相传、手手相递,自有一股陶艺人执迷的坚守和自由的禅意,这种陶泥向死而生的禅意只有用过的人才弄得明白,才懂得珍惜。
潦浒土陶,自古以来就是历史大浪淘沙的孤勇者,自带文化底蕴。来自爨文化发祥地(据史料记载,爨宝子碑出土于潦浒窑湾花冲与杨旗田交界处,被康有为称为“正书古石第一”“真书之鼻祖”,1961年列为全国第一批文物,现存曲靖市第一中学爨碑亭)的潦浒土陶,又称“爨陶”或“潦浒陶”,是西南地区有名的陶瓷制品。从曲靖城南驾车沿曲陆高速公路20余公里,再东出越州收费站南行约7公里,就可到达因陶而兴的潦浒村。如果有时间,耐得住转车的苦,还可以乘坐公交车来到潦浒。听老人讲,潦浒制陶的历史很长,长到连他们自己都说不准、道不明。潦浒制陶历史到底有多远?南盘江贝丘遗址2700年前的土陶碎片、村内龙窑遗址堆叠裸露的碎陶片瓦,以及周边村子汉唐梁堆拱墓的瑕疵陶碗等等,就是潦浒土陶历史悠远的最好见证。《古越州志》记载,潦浒宋烧砖瓦,元出青花,特别明代以来,潦浒“家家制陶,户户卖缸”“陶舍柴门向晚开,盘江日日泛舟”的繁荣景象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潦浒也因此被誉为“小云南”,“潦浒的缸”,石林瓷厂的“青花白鹤碗”一度时期成为云南陶瓷的代名词。相传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年在潦浒过春节,除夕当晚,土陶大碗喝酒,即兴为房东提写“一门天赐平安福,四海人同天地”的春联,这副对联一直流传至今。现如今,让潦浒人引以为傲、值得炫耀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潦浒土陶梅瓶曾作为文玩赠送时任云南省主席卢汉,潦浒土陶定制的酒瓶装过国酒茅台,云贵川地区一些乡村农村至今还用潦浒土陶盛水,装米,腌制各种酱菜等等。
笔架山晨光微露,潦浒便在制陶艺人揉泥拉坯的指缝中悄然醒来。盘江薄雾、龙窑炊烟蝉翼般萦绕村落。陶艺人身披围裙,手脚也开始有序繁忙起来,他们或光脚踩泥,或案板揉泥,或转盘拉坯,或眯眼修坯……乡村第一缕晨光和陶艺人夜晚辗转的思想毫无征兆蓬勃在陶泥柔软的生命里。太阳浪漫升起,潦浒新街老巷随处可见的陶坊和龙窑逐渐清晰起来、鲜活起来,那是潦浒人亘古以来谋生度日的依靠,也是他们改变生活现状的来处,更是外界认识潦浒历史,遇见陶器最多的地方。攀爬村中斜坡的30余条龙窑每天都演绎着精彩,不是崔家忙着装窑,就是王家还在烧窑,或者是许家正在出窑。在烧窑人深邃的眼睛和古铜色的笑脸上,潦浒土陶都写满了故事:从祖辈的坚守到父辈的传承,从制陶谋生的事业到因陶结缘的爱情,从轻狂的少年到沉稳的中年,从自己痴迷传统到儿孙自我创新,说制陶,话烧窑,陶艺人总能滔滔不绝、娓娓道来。时至晌午,太阳高照,暖风拂面,大街小巷100余家规模不同的陶坊大张旗鼓开门迎客,陶坊里排满各种各样的土陶制品,大到可装十多公斤的酱釉酒缸,能储二十余饼的剔花茶罐,能栽两三米高绿植的素色花盆,小到可含在嘴里吹响的黑釉“土吹机”,可捏在手里把玩的窑变“龙蛋壶”,能随身携带的釉彩“小瓦猫”……如果你用心在陶坊里寻找,必定可以觅到一件自己心仪的陶器。
现如今,国内内外各类知名艺术家纷纷走进潦浒,雕刻、书画等各种艺术形态悄然融入陶器,氧化还原、高温釉变等烧制技术迭代升级,潦浒土陶无论器型、色彩,还是工艺、品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潦浒看陶买陶、体验做陶、实践研陶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一家人带上小孩来潦浒,大人们只管看陶买陶,小孩们则可以尽兴拉坯玩陶,各有各的乐趣。有的是慕名而来的陶艺爱好者,他们在潦浒拜师学艺,或专学拉坯,或手作陶器,或研究烧窑,或倒腾釉料配方。还有的是陶瓷相关领域的艺术家,他们邀上三五好友,在潦浒租房住下来,白天进入陶坊在陶坯上雕刻装饰、写诗作画;夜晚农家串门,喝茶聊天,听陶窑的古韵,陶窑的今夕和陶窑的风流……在潦浒,无论是普通游客,还是陶艺爱好者和高端的艺术家,在体验过拉坯制陶、陶杯品茶之后,从眼到口,从口到心,无不充满了“哦”“哇”的感叹,烙下了“柴烧”“窑变”的印象。这是潦浒千年传承的陶艺打破了他们对抟土成陶的认知,还是土陶柴烧窑变的风流释怀了他们久违的好奇?我以为,潦浒土陶沉寂之后的喧嚣大不同于乡村集市或城市街区的热闹,更像是一段陶埙古曲的前奏,虽然未到摄人魂魄畅快之处,却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期待,让人总想安安静静地听下去。
近年来,有好事的爱茶人总是炫耀“用潦浒柴烧土陶泡茶,比用瓷器和玻璃杯味道更好,更有韵味”。说是潦浒陶泥富含铁锶镁钙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颗粒大、透气好;还说潦浒土陶无釉,经过1300度柴火淬炼,既高温杀菌,又有柴泥的本香,纯粹自然、安全环保。现实生活中,我见过三五结伴的女子,长裙围坐茶台,青瓷盖碗,兰指冲茶入杯,茶汤碧绿通透,动作神态清雅至极;也吃过农村宴席,主人家薄纱裹茶,陶罐煮茶,客人土碗喝茶,茶汤浓郁,实在轻松随意;更多时候,你我可能就是随手抓一些茶叶丢进玻璃茶杯,倒入开水即为茶,不管茶淡茶浓,反正杯水一天,倒也自得其乐……。我以为,人们泡茶、喝茶,无论茶优茶劣,也不管陶杯、瓷杯,还是玻璃杯,喝茶之人在乎的是泡茶的氛围,喝茶的心情,与用喝茶的容器没有直接关系。
话又说回来,自古以来,大多数爱茶之人都喜欢用陶瓷的茶具泡茶,这或许就是喝茶的标配,杯与茶仿佛鱼水之恋,是生活的必然,更是一种“禅茶一味”境界。所以,要是你到曲靖潦浒来,一定要在陶坊里坐下来,品一品潦浒土陶泡茶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