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奏鸣曲 夏日的午后,阳光如沸,将大地烤得发烫。我坐在窗边,看那白花花的日头照在院中老槐树上,树叶纹丝不动,仿佛连风也被热浪吞噬了。远处蝉声阵阵,此起彼伏,竟如同一曲不知疲倦的奏鸣曲,在炎热中固执地演奏着。
这蝉声初听时只觉得聒噪,但若静心细听,却也能听出几分韵律来。它们先是齐声高唱,继而渐次低沉,终又突然爆发,周而复始,不知疲倦。我想,这大约便是夏日独有的乐章了,虽不若春之柔媚、秋之凄清、冬之肃穆,却自有一番热烈奔放的气象。
幼时在乡下,每逢盛夏,我常与三五同伴循蝉声而去。我们赤着脚,踩在发烫的田埂上,小心翼翼地靠近声源。那蝉儿也狡猾得很,人一近前便噤了声,待你走远,它又在你身后突然鸣叫起来,仿佛故意戏弄人似的。我们便在这捉迷藏般的游戏中消磨整个下午,直到夕阳西下,各家炊烟升起,才带着满身汗水和些许遗憾归去。
如今想起,那时的遗憾早已化作会心一笑。人生许多事,求之不得未必是遗憾,反倒那些未尽的追寻,成了记忆中最为鲜活的部分。
夏日最妙的莫过于一场骤雨。先是天色暗了下来,乌云自天际滚滚而来,空气中弥漫着土腥气。接着便是雷声隆隆,由远及近,如天公擂鼓。雨点初时稀疏,砸在尘土上激起小小的烟尘,继而密集起来,终于连成一片雨幕。雨打芭蕉,声如碎玉;雨落池塘,圈圈涟漪相逐。这雨声与雷声交织,恰似奏鸣曲中的华彩乐章,激昂处令人心惊,轻柔处又教人沉醉。
雨后,万物如洗。树叶绿得发亮,荷花格外娇艳,连空气也变得清甜。蝉声暂歇,蛙鸣又起,一唱一和,仿佛自然界的乐队在交替演出。孩子们光着脚丫在水洼中跳跃,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如金。这般景象,年年如是,却又年年新。
夏夜则是另一番韵味。白日里的燥热渐渐消散,晚风带来些许凉意。人们摇着蒲扇,坐在院中纳凉。天上星河皎洁,地上流萤飞舞。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更衬出夜的宁静。老人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孩子们睁大眼睛听着,不知不觉中,传统文化便在这夏夜的微风里代代相传。
我曾在一个夏夜,听邻家老翁讲他年轻时的事情。他说那时的夏天虽然不像如今这般炎热,但生活却艰苦得多。他们要在日出前下地,日落后才归,汗水浸透衣背,只为躲避正午的烈日。“但现在想来,”老翁话锋一转,脸上泛起欣慰的笑容,“如今的夏天实在是好过多了。家家有电扇、空调,再不必受那酷热之苦;科技进步,农活轻松了不少;晚上回家,洗个热水澡,吃着冰镇西瓜,看着电视节目,这份惬意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老翁眼中闪着光,既是对往昔艰辛的感慨,更是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与赞叹。
夏日的美食也别具一格。井水镇过的西瓜,一刀下去,咔嚓一声,红瓤黑籽,清甜解渴。绿豆汤、酸梅汤,都是消暑的佳品。傍晚时分,街边烧烤摊升起袅袅青烟,炭火上烤着的肉串滋滋作响,香气四溢。这些味道,构成了夏日特有的生活气息。
然而夏日终究是短暂的。当我们还沉浸在它的热烈与奔放中时,立秋已悄然而至。蝉声渐稀,荷叶开始残败,夜晚的风也带上了凉意。夏日的奏鸣曲渐渐进入尾声,但它的旋律却长久地留在记忆里。
每一个夏天都是相似的,每一个夏天又都是不同的。相似的蝉鸣蛙鼓,相似的骤雨彩虹;不同的是经历夏天的人,以及他们在夏日里发生的故事。正如那首奏鸣曲,框架依旧,但每次演奏都有微妙的变化,都带着演奏者当下的心境与感悟。
如今又值盛夏,我坐在窗前,听着熟悉的蝉鸣,忽然明白:这夏日的奏鸣曲,演奏的不仅是季节的轮回,更是生命的律动。它年复一年地响起,提醒着我们时光的流逝,也唤起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夏日终将过去,但夏日奏鸣曲的旋律,却会在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心中,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