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粤东龙川县境内的霍山,是我少年时到过的仅有的景致。30多年过去了,我对于霍山的印象已很模糊了。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初三升中考后不久,几个要好的同学,相约到郊县的霍山(当时霍山还没开发成旅游区)一游。
少年果敢,为了能在霍山山上观日出,我们前一天下午5:00就骑自行车出发了。我们一路上骑得欢快,路边的景物愉快地向后倒去,但到达霍山时,已差不多晚上8:00了。为了在山上看日出,本来想当天晚上就上山,在山上过夜的,但听当地人说,山上多猛虫,只得罢了,在山脚仅有的一家旅店安顿了下来。
第二天,天才麻麻亮,我们就草草吃过早点,拿着手电筒,向山上进发了,由于年代已久,毕竟过去30多年的光景了,记忆“失修”,我对于霍山的记忆很多只限于“景点名词”了,甚至有些“景点”名词我怀疑已在我的脑袋消失了,只记得霍山的很多组成部分是平地突兀的巨石。我们爬了不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酷似酒瓮的巨型石樽,足有几十丈高吧,相传这“酒翁石”在以前还真的会滴出甘醇的美酒来,只是一个贪心的土财主想得到更多的美酒而去凿它时,它才停止了滴酒,并且裂开了一条杨桃果样的裂缝来。与酒翁石遥遥相对的是太乙岩,当时能容纳几百号人马的太乙岩一片狼籍,据说是文化大革命的“杰作”。人为的损坏,我们只好叹息。
还没爬到山顶,我们就看到了日出。那是从看似近在眼前的山峰半腰中排出来的,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山在雾中,雾在山上,宛若纱之轻,又似雾之重,山下农田村庄,若隐若现,生机勃勃……也许此时此景,并没有名山大川的波澜壮阔,但也小家碧玉,天人合一,令人痴醉。这时的太阳很“温柔”,象十五的月亮,只是比它大且呈橙红色,在突兀的排山中,在绯红的雾景中,是那样的活色生香,那样的新鲜动感。我们欢声雀跃,抓紧时间,接连按下好几个快门。此后,我们到“一线天”,到“仙人跪膝”,到“百步阶梯”,到“船头石”,也许确实是岁月流逝的缘故,我对其时的游赏情节已经模糊,不过有一情节倒还记得,而且异常清晰,那就是我呼叫一个叫东云的同学把我站在一块巨石上昂首挺胸的“豪情”拍摄下来的情形,遗憾的是我们那天照的相全部“爆光”不见了,这也是我记忆“失修”的原因之一吧。
沧海桑田,眨眼间30多年便过去了。那时我们游霍山的伙伴们早已各自成家立室,人到中年了,甚至有一个叫兰梅的得了什么病早早就离开人世了;前年,一个事业有成的哥们也得了絶症走了。时间的流逝,诸多的变故让我们为了各自的生计也几乎不再联系了。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日益幸福美满,当年还没开发的霍山现在也已经是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了,人们又多了一个休闲的好景致。
而人到中年不再褐衣蔬食的我偶尔会想:不知何日能够重游霍山,再在那块巨石上挺腰昂首来张“豪情”照,登上那次没有登上的霍山最高峰、也是霍山最险要的“船头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再也看不到纯天然的霍山风情了。更令人遗憾的是,十多年前,我在爬丹霞山的"天梯"时,患上了恐高症,从此对高山,特别是险峰,多了一种带恐惧感的敬畏,也许,今生对"无限奇妙在险峰"美景只能意会了。
那不加修饰的,自然的霍山风情,只是心中少年时一处永恒的风景罢了,只能回忆,不能回首,回首已然太难,只能前进,不断前进,让梦想照进现实。
写于2021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