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晨光初照的狮城,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每一景都蕴含着文化的深邃,探索之旅,亦是心灵之旅。——题记
我一如既往地早起,却意外地发现时间已悄然滑至六点半,而心中那份与儿子黎明对话的期盼,定格在了那几日每日准时五点的温馨记忆。假期里,他们或许正沉浸在梦乡的温柔怀抱,而我,已整装待发,迎接新的一天。
洗漱完毕,一杯美式咖啡搭配几片清新的西瓜与黄瓜,再加上一个鸡蛋,简单却满足的早餐,为我的旅程注入了满满活力。站在酒店门口,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天空如洗过的蓝,晨跑的人们虽已稀疏,但仍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清晨的律动。回想起几天前,此时此地,晨跑的人群如织,热闹非凡。
稍作停留,我返回房间整理行装,心中满是对即将开始的游学之旅的期待。今天的行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游”的盛宴。首站伊丽莎白公园,紧接着是与之紧密相连的鱼尾狮公园,两园相依,宛如一体,让人不禁遐想连篇。
旅途中,一幢幢建筑如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过往。新加坡的房屋规划独特,政府统一规划,年限多为九十九年,作为津贴性质的房屋,类似于国内的经济适用房,到期后归还政府。而九百九十九年和永久地契的房屋则属少数,为私人所有。这里的土地使用权限与房产制度截然不同,土地租赁期通常为三十年,展现了新加坡独特的土地管理智慧。
车辆缓缓行驶,导游的讲解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展开。维多利亚大剧院映入眼帘,这座以英国女王命名的建筑,与维多利亚音乐厅共同构成了帕拉第奥建筑风格的典范。钟楼高耸入云,皇冠型的圆尖顶直插蓝天,最高处的铜铃在想象中似乎正奏响悠扬的乐章。大剧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01年,是英殖民政府为纪念女王而建,1979年增设艺廊并更名,成为新加坡文化艺术的璀璨明珠。
政府大楼、生死局等建筑依次掠过眼帘,生死局的名字初听令人费解,经导游解释后方知其为登记出生与死亡的行政机构。其背后隐藏着新加坡在二战期间被日本侵略的历史,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与变迁。
下车后,清洁工人用吹风机般的工具清扫落叶,枯叶如蝶翩翩起舞,机械而有序。我避开风口,来到一棵大树下,藤蔓缠绕,绿意盎然,宛如天然的遮阳篷,散发着勃勃生机。这棵名为“雨树”的神奇植物,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导游的详细解答让我了解到,雨树在下雨时叶子会闭合,雨停后重新张开,落下雨水或露水,为鸟儿提供了栖息之地,也形成了自然的活力圈。
继续前行,两座鱼尾狮雕像映入眼帘,导游娓娓道来其背后的故事。鱼尾狮象征着新加坡从渔港到商港的转变,也寓意着新加坡人民刻苦耐劳、漂洋过海谋生的精神。眼前的这座大型雕像气势磅礴,是新加坡的象征之一。
在广场上,Amanda老师组织同学们拍照留念,我虽不爱拍照,却也融入了这份欢乐的氛围中。短暂的自由活动后,我们前往马来皇宫旁,虽因修缮未能近距离观赏,但远远望去,那涂鸦的色彩与宫殿的庄重相得益彰,别有一番风味。
漫步在白树荫下,导游拾起几片落叶,搓揉后递予我闻,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鼻而来,瞬间让人心旷神怡,原来这就是那种白药油的原料,我感叹于它们的神奇。这场新加坡的晨曲与探秘之旅,不仅让我领略了狮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