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道理,说穿了不过"相互"二字。因果报应,原是相互;恩仇爱恨,亦是相互。人们常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却不知这报应并非天定,而是人与人相互激荡的结果。
男女之事,尤为明显。那"白头偕老"四字,听来何等美好,实则不过是两个"相互"凑在一处,你容我,我容你,你让我三分,我敬你一尺。倘若双方都不肯相让,那"白头"便成了"白头搔更短","偕老"也化作"各自东西南北流"。我曾见过一对老夫妇,七十余岁仍如胶似漆,问其秘诀,老头儿咧嘴一笑:"她骂我,我听着;我骂她,她忍着。"此般相互,看似简单,却少有人能做到。
肝胆相照的朋友,亦是相互的产物。你剖心置腹,我必披肝沥胆;你雪中送炭,我定锦上添花。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非是盲目,而是深知对方亦会如此待我。那等"你让我赢,我不让你输"的情谊,看似豪迈,实则是相互信任的自然流露。倘若一方起了异心,那肝胆便成了累赘,照出的也不再是赤诚,而是猜忌与算计。
至于"你让我死,我不让你活"的仇雠,更是将相互之道演绎到极致。这般仇恨最是可怖,它叫人日夜难安,茶饭不思。时日愈久,其味愈烈。起初不过芥籽之微,渐渐竟成参天之木。你断我财路,我毁你名声;你伤我亲人,我害你骨肉。一来一往,冤冤相报,竟成死结。然仇恨终有尽时。或是一方败亡,或是两败俱伤。待到曲终人散,回头再看,那些拼死争夺的,不过是一场空。赢了又如何?输了又怎样?这般执念,岂非可笑可叹?
市井之中,相互之道尤为明显。菜贩与主妇讨价还价,看似锱铢必较,实则各有底线;工匠与东家计较工钱,表面争执不下,内里却都明白"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就连那乞丐伸手求施,路人不理睬走过,也是一种相互——乞丐得了保持尊严的机会,路人省下了几枚铜板。
天地万物,莫不相互。日月交替,四季轮回,潮汐涨落,皆是宇宙间最宏大的相互。春日里,蜜蜂采蜜,顺便为花儿传粉;秋收时,农夫收割稻谷,土地得到休养。这种相互,不立文字,不签契约,却比任何法律条文更为牢靠。
人心之所以难测,正是因为相互之道常被私欲蒙蔽。有人只愿索取,不肯付出;有人贪得无厌,不知回报。殊不知,断了相互之路,便是绝了自己的后路。那些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人,往往反误了卿卿性命,原因正在于此。
相互之道,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它不要求绝对平等,但求心安理得;不苛求即时回报,但信天道好还。懂得相互的人,能在纷扰人世中找到立足之地;不明相互之理者,纵使一时得意,终将众叛亲离。
人生在世,不过是一场漫长的相互。你待世界以何,世界便还你以何。这不是什么高深的哲理,而是最朴素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