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密码
世人总爱追问何为经典,何为不朽,翻遍典籍,寻遍古迹,却不知最动人的答案,早已写在生命的肌理里。
我曾见过一位老鞋匠,在巷口支一方小摊,日日与针线皮革为伴。他那双手粗糙,掌纹纵横交错,深如沟壑,却能在鞋面上绣出极精巧的花纹。针脚细密匀称,花瓣栩栩如生。问他手艺精妙处,只道:"鞋要合脚,人要合心。"此言虽简,却道尽世间至理。他绣花时,眉头微蹙,嘴角却含着笑,那模样分明是在与鞋对话,与生活絮语。针线穿梭间,缝进去的不只是丝线,更是岁月沉淀的温润光泽。
鲜活二字,原不必刻意求之。城东豆腐西施,每日寅卯之交,穿街过巷,那一声"豆——腐——"惊起檐下宿鸟。她的豆腐,温润如玉,白嫩如雪,一刀切下,巍巍颤抖,化入晨光。问其诀窍,不过"黄豆选饱满,井水取甘甜,心思要精纯"三味。这般朴素言语,倒比那些个"食不厌精"的训诂更见真章。她的眼角已爬上细纹,可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能照见人心的底色。每逢雨天,总见她在车棚上多遮一层油布,生怕雨水沾湿了主顾的衣裳。
文人墨客常叹“人生几何”,却不知答案就在檐下蛛网间。梁上春燕最知时节,旧宅檐下的泥巢,历经三代人更迭犹在。年年往复,春来秋去,从不爽约。看它们衔泥筑巢,喂食雏鸟,忙碌中自有一番从容。去岁暴雨倾盆,雏燕坠地,老燕绕梁三日不去。老人家弓着腰将雏鸟送回巢中,那燕子竟似通人性般,在他掌心轻啄三下。此情此景,何须"天地仁心"的匾额来佐证?生灵之爱,原不需言语雕饰。
四季轮转,万物更迭。春风又绿江南岸,农父躬身插新秧,汗滴禾下土生香;荷风送香夏雨晴,童稚赤脚逐蜻蜓,蛙声十里出浮萍;霜叶红于二月花,老媪拾薪煮新茶,炊烟袅袅缠晚霞;柴门闻犬吠飞雪,游子踏冰归故阙,足迹深深印寒月。这些画面,哪个不是用生命写就的诗行?哪个不是天地间最本真的经典?
今人即可在故纸堆里寻章摘句,亦可将活色生香的日子随心而作。殊不知,最深的道理往往最浅,清泉不择地而涌,自石缝间流出便成甘冽;最真的经典亦最简,不朽的经典从来最鲜活。
生命本该如此,浓淡深浅皆是本色,何必追问什么密码?那老鞋匠的针线,豆腐女子的吆喝,燕子的衔泥,农人的汗滴,无一不是生命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