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之力
世间有物,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左右人的行止。它如空气之包裹万物,似时间之流逝无痕,虽不可目视,却能潜入肺腑,化入骨髓,成为主宰命运的一把隐钥。
这无形之物,先天地而生,独立不改,周行不殆。老子称之为“天下母”,以其混成寂寥,包罗万象。人在这无形的围困之中,每每自以为得计,却不知早已被那暗流所推送,浮沉于波涛之上。譬如智慧,人皆以为可以凭借其攀登高峰,殊不知智慧本身亦受制于某种更为幽微的力量,它时而如明灯照亮前路,时而又如迷雾遮蔽双眼,使人踟蹰不前。
文化亦是无形之力的显影。它非书本上的教条,亦非殿堂中的礼器,而是熔铸于血脉之中的生存方式。人自出生,便坠入这文化的襁褓,咿呀学语时已开始承接先人的遗绪。它如影随形,左右着人的好恶取舍。江南人嗜茶,闽粤人重商,皆是文化无形陶铸的结果。人在这文化的潜流中泅渡,自以为奋力向前,实则多是随波逐流。
然无形之力,未尝不可捉摸。它每每假手有形之物而显形。商贾增加曝光,扩大影响,遂使无形之名化为有形之利;文人以笔墨状写虚空,使不可见之情思跃然纸上。无形与有形,犹如影之随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昔王羲之写《兰亭序》,一时兴会,无形之思绪流注笔端,竟成有形之墨宝,流传千载,此岂非无形化为有形之明证?
于个人而言,命运之舟常被无形之风吹送。现实的要求,时势的变迁,皆是无形的舵手。人若逆势而为,纵有凌云之志,亦难免碰壁而归;若顺势而行,则如舟行顺水,事半功倍。然所谓“势”者,何尝不是无数人力、物力交织而成的无形之网?智者能窥见其脉络,愚者则只能困守网中。
无形之力,虽不可见,却无处不在。它存于人的一念之间,显于社会的气运之中。春风吹绿江南岸,是无形之力;商鞅变法强秦,亦是无形势力之所趋。人处世间,当时时体察这无形之力的流动,既不可一味抗拒,亦不能全然顺从。须得以智慧之眼观之,以从容之心应之,方能在无形之力的裹挟中,保有一份清醒与自主。
今人每沉湎于有形之物的追逐,而忽略了无形之力的塑造。殊不知,真正决定人生格局的,往往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胸怀、见识、情操、信念。这些无形之物,才是一个人立世的根本。有形之物可得可失,而无形之底蕴,一旦形成,便如影随形,伴人终生。
故曰:无形之力,实乃命运的隐形锁钥。能识此力,能用此力者,方能在纷繁世相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绘就生命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