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丙朱的头像

丙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7
分享

国之大义

国之大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镌刻于华夏血脉,铸就成为民族脊梁。其光辉所在,非止于慷慨陈词,更见于危难之际,仁人志士以生命写就的壮烈诗篇——勇于赴死,死得其所,使每一次生命陨落,皆化作照亮千秋的星辰。

观文天祥,零丁洋上掷豪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彼时身陷敌营,元军威逼利诱如豺狼环伺,他却铁骨撑天地、正气贯长虹。于他而言,死亡于彼非为终结,乃是对赤诚之心的终极坚守。其丹心灼灼,早已超脱生死之限,将 “忠” 字刻进骨髓,将 “义” 字写满山河。他以赴死之决绝,为后世立气节标杆,让 “丹心照汗青” 的誓言,与国运相系,与山河同辉。

看于谦,《石灰吟》中明壮志:“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烈火焚身,终不改其纯白本色,恰如他一生磊落、一世刚正。国家危难之际,他披甲执戈御外敌,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朝堂风波之中,他身陷绝境而志不移,以一身傲骨守初心于始终。他所求之“清白”,是对国家的忠诚,对黎庶的责任,是对臣子操守的至死坚守。生命可逝,清白永存,此乃大义最璀璨的光芒。

忆《国殇》战士,疆场上立雄姿:“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金戈铁马踏山河,旌旗猎猎映热血,即便身首异处、血染黄沙,那颗为国征战的心,依旧滚烫如初见。他们的死,从非无谓的牺牲 —— 是为护家国安宁,愿以血肉筑长城;是为守民族尊严,甘以生命赴山河。每一位倒下的战士,都树起一面不朽的战旗,让 “身死志不灭” 的精神,在华夏大地上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赞林则徐,赴戍路上抒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虎门销烟,不畏强权;西北戍边,不避风霜。他以 “虎门销烟” 的壮举,向列强亮剑;以 “生死以” 的决绝,为家国扛责。明知前路满是荆棘,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他却从无半分退缩、半分犹豫。于他而言,个人祸福轻如鸿毛,国家安危重若泰山。此种担当,这般胸襟,实乃大义最深刻的注脚。

溯古至今,无数英雄以生命诠释国之大义:陆游临终寄厚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将对山河一统的期盼,刻进最后的遗愿;谭嗣同变法洒热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笑对屠刀的豪迈,彰显革新图强的决心;李清照挥毫赞英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让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跨越性别界限,在历史长卷中熠熠生辉;曹植笔下侠士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将为国献身的坦然,化作刻进民族基因的精神图腾。

国之大义,重若泰山。它是国家危亡时,挺身而出的勇毅,是生死抉择间,坚守信念的执着,是历史长河中,滋养民族精神的甘泉。那些为大义献身者,生命虽如流星短暂,光芒却照耀千古。其死非为终结,实为肇始——乃大义传承之始,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之始。

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我们虽无需直面生死抉择,国之大义却从未远离。它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日夜攻坚,为国家科技自强拼尽全力;是边疆军人在风雪中站岗守护,为万家灯火筑牢屏障;是平凡人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国之大义,早已融入每个华夏儿女的血脉,化作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大义虽古,光辉常新。先辈以生命昭示:生命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厚重;死亡不可畏,可畏者乃无信念可守,无大义可殉。

原来,大义所在,纵千万人阻挡,吾亦往矣;死得其所,纵身躯化作尘土,亦为不朽。国之大义,既在勇于赴死的决绝,更在死得其所的辉煌 —— 它让生命超越凡俗,让精神永垂千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