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丙朱的头像

丙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30
分享

《国魂》

我站在长城最高的烽火台上,触摸着被千年风霜侵蚀的砖石。这不仅是冰冷的建筑,而是有温度的脊梁。砖缝里生长着倔强的野草,如同这个民族,再贫瘠的土壤也能扎根。极目远眺,巨龙般的城墙在群山中起伏,不是进攻的利刃,而是守护的臂膀——以不屈为骨,以坚韧为血。

山下农舍升起炊烟,在空中勾勒出汉字的笔画。想起幼时祖父握着我的手习字,说“人”字一撇一捺,要相互支撑才能站立。从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的传奇,到王羲之醉写《兰亭》的潇洒,这些横竖撇捺早已超越符号,成为文明的血脉。即便经历焚书坑儒、战火离乱,依然有人会在油灯下用毛笔郑重记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穿过竹林时,风过处万竿齐俯首,如君子相见时谦谦一揖。竹子教会我们:真正的风骨不是宁折不弯的刚硬,而是能屈能伸的智慧。苏东坡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一生坎坷,却如竹般在逆境中节节生长,把苦难过成诗篇。

黄河在远处轰鸣。靠近岸边,浑浊的河水裹挟黄土高原的肥沃,如同母亲用乳汁哺育儿女。她脾气暴烈,决堤改道如同母亲发怒,可冲积出的平原又养育亿万生灵。这多像中国的母亲们——嘴上严厉,心里柔软,用看似粗粝的方式给予最深沉的爱。

茶室里,沸水冲入青瓷杯,茶叶缓缓舒展。朋友说:“好茶三泡方显真味,一如知交越久越醇。”我们不言不语,看茶烟袅袅,体会“平淡中的深远”。这片东方树叶走遍世界,总带着故乡山水的气息。

棋盘上,黑白棋子正在围地。老人落子从容:“围棋不求赶尽杀绝,要留余地。就像做人,知进退,懂包容。”他的孙子在旁练习水墨画,寥寥几笔,一只虾已栩栩如生。留白的宣纸上,虾须仿佛在清水里微微颤动。

晚饭时,我拿起筷子——这最简单的工具,却蕴含最深的哲学。两根木条,一静一动,配合无间。夹起的不只是食物,更是“和而不同”的智慧。

夜幕降临,我忽然明白:长城是骨,汉字是脉,黄河是血,竹茶棋画是精气神。它们共同铸就的中国魂,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是“采菊东篱下”的淡泊,更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诚。

月光洒在长城上,那些斑驳的城砖如史书页页翻开。有一个声音在风中低语:这魂,五千年未冷;这火,生生不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