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来勤的头像

白来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2
分享

黑姑姑

 

黑姑姑不是我的亲姑姑,是我同族中四爷爷的独生女儿,民国十九年关中“虎疫”(俗称“虎痢拉”)期间父母双亡,年幼的她被我同族的六奶奶收养。她人如其名:“瓯子”。又黑又矮还略显富态,一双眼睛真和一对瓯子差不多,厚厚的嘴唇圆圆的脸,略显有点儿大的头上包一块或灰或黑的头巾,有时搭一块月白色的手帕。身高估计也就一米四多一点儿,极易使人想起拔火罐儿时使用的“瓯罐子”,很不起眼。

我早早就没了母亲,走到哪里都感到胆怯、理儿缺,尤其见到黑姑姑那双瓯瓯子眼睛,更是望而却畏,敬而远之。其实我小时候也很少受人待见,穿的破破烂烂,就算穿的浑全,也是整的脏嘛咕咚,胸前的饭迹垢甲,袖口的鼻涕脏污,别人都说我的衣裳“能擦灼洋火”;特别令人作呕的是两筒像马蜂蛹儿一样的青鼻或黄鼻在鼻孔吸溜吸溜地提溜着,有时抬起袖口猥一下甚至用舌头舔一舔,被大娃们称作“挂面厂长”。总之,由于缺少照看和管教,个人卫生极差。

记得大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一个初冬,我也就六、七岁的光景,大伯在临洮当军官的大儿子给女儿过满月在村里请客,亲戚乡党都去助兴,我父亲在厨房帮忙当炉头,我踅摸在大伯的院里准备跟父亲混吃混喝,远远地望着一群与我一般大小的孩童在吹氢气球儿,那红红绿绿黄黄蓝蓝的如指头蛋儿大小的软软胶皮玩意儿真神奇,口口上戳根小竹管儿,拿细线绳牢牢扎紧,用嘴使劲儿一吹,呼的一下就变大了、变薄了、变亮了,上面的一个个白点儿也更显别致有神。更令人惊奇的是只有松开小竹管儿的另一头,气球儿就会像吹哨儿一样发出“呜哇呜哇”悦耳的叫声,有的小伙伴甚至把氢气球儿抛向空中听响声、看西洋景。我非常羡慕那些玩氢气球儿的小伙伴,可我手里一分钱也没有,听说一个氢气球要五分钱呢,我只能傻傻地看着人家玩,眼睛随着人家的氢气球儿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不时发出傻傻的笑声。当我怀着百分之百的希望鼓起勇气祈求吹一下一个小伙伴的氢气球儿时,万万没想到却得到了对方毫不客气的回绝,甚或说了不少难听话将我推到了一边。

也就在这时候,我的黑姑姑出现了,见我可怜巴巴的站在一旁生闷气,不用想她一眼就看出我受了委屈。他知道我家的情况,也知道父亲恨不得将一分钱掰成八瓣花,便用她那温暖而软绵的大手拉着我那又脏又冰的小手,径直走进了我大伯家隔壁的供销社代销店,给我买了一个氢气球和一把水果糖,我高兴得连蹦带跳地冲到我大伯院里,加入了吹氢气球的伙伴行列,扬眉吐气的神气劲儿,不亚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感觉,我一下子觉得冬天也不冷了,太阳更灿烂了,尤其是我那黑姑姑也不那么可怕了,形象高大了,也光鲜了,甚至还有些妩媚了,不,更加慈祥了!

“俺姑给我买的氢气球儿!”我自豪地向父亲报告,父亲连连点头,好好好,俺娃耍去,大大忙着哩!心里按捺不住对黑姑姑的感激。

“俺姑给我买的氢气球儿!”我向哥哥显摆,哥哥只觉自己运气不好,当时没在场,不然肯定少不了他的。

“俺姑给我买的氢气球儿!”我向没有氢气球的伙伴炫耀,引来一片羡慕嫉妒恨的喝彩。

在我开心的玩氢气球儿的时候,我无意间听到有人对黑姑姑说:“姐呀,你倒花那冤枉钱图啥呢,还给那个碎怂既买氢气球儿又买糖!”黑姑姑对那人说:“不图啥,就图叫咱娃不觉得比外人差、不如人!你看,人家娃都在耍氢气球儿,就咱哥的那碎崽娃子没有的,没啥耍,可怜巴巴的,我不能叫人从小就看不起咱侄娃子。何况,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甭看俺娃这会儿屋里穷不胜人,将来说不定还能当银行行长呢!”......

银行行长是什么东西,我当时根本不知道。当我过后不添盐不加醋的把这些话告诉父亲时,父亲沉默了许久,一字一板地对我我:“银行行长,是管钱的官,挣的钱也很多。你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学习,给咱老白家争这口气,甭说当行长,就是在银行看大门也行,让你姑的话落地生根!”

我能当银行行长?我笑眯眯的进入了梦乡,梦中许多小钢镚儿围着我跳舞,黑姑姑给光着身子的我用钱在洗澡,我高兴地流着哈喇子说:“姑姑,把这钱给你拿回去,买糖,买衣裳,买......”

我能当银行行长!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当了行长肚子里没墨水怎么在人前说话、怎么指挥人干活?我在心里默默的发誓,一定让父亲的话、黑姑姑的话变为现实,绝不能让他们失望!

星转斗移,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童年的誓言早已被我抛到爪哇国去了,加上三次高考名落孙山,我只好悄悄地躲在一座乡间小学当“孩子王”,被别当什么“银行行长”,连进银行办业务的资格都没有——因薪水少的可怜,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到银行存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有位同学告诉我乡信用社招不转户口、不吃商品粮的临时工,可我愿意去应聘否?我赶忙去报名,经过考试、政审,刚二十岁出头的我幸运的成了一名农村信用社的员工——村民眼中的“财神爷”。一天,领导让我到辖内一个村子送《通知》,让一位业务站的站干到社里开会。当打听到这位站干的家并推着自行车走进他家的院子时,我惊呆了,一位熟悉的面孔映入我的眼帘:黑姑姑!尽管已是白发苍苍,我仍确定眼前的这位老人是她老人家没错。这竟是我姑姑的家、我的远房老表就是站干!由于不是直系亲属,我们两家除婚丧嫁娶等大事外平时几乎没有太多来往,所以我也不知道黑姑姑家就在这里,但我还是很激动地放稳自行车,疾步上前叫了声:“姑!你咋在这儿?”

“噢,俺娃,你是谁啊?”毕竟十多年过去了,我的模样变化太大,还戴上了视眼镜,黑姑姑肯定认不出我了,她一脸的疑惑。

“我是来来子,姑,你给我买过氢气球儿。”我自报家门。

“噢,俺娃你是来来子,长这么大了?”黑姑姑从上到下打量了我一番,末了拉着我的手,热情地招呼:“赶紧座,进屋里,吃了没?我给咱做饭!俺娃这会儿在哪里干事那?”

“不忙了姑,我给俺哥送个通知,叫明天到社里开会!我现在咱乡上的信用社上班。”我说。

“啥,你在信用社里?”黑姑姑眼里发出兴奋的光,“我早就说俺娃将来能当银行行长,看咋样?”黑姑姑一脸的自豪,喜形于色。

“离行长还远着哩,还是个毛毛兵。”我羞得不知说什么好。

“不远了,能进银行门当行长就有盼头,俺娃要眼大心实,把公家的事当事干,甭贪甭占小便宜,多干活少说话,将来肯定行长就是你的!我不会看错人的,看俺娃一脸的官相福相,只要好好干,绝对是行长!”姑姑一边鼓励着我,一边热情的倒水沏茶。那天,我们拉了很多家常话。当说到她给我买氢气球儿的情景,我不由的鼻梁发酸,我说:“姑姑,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干的,绝不会给您老人家丢脸!不然别说对不起您的疼爱,就连那个氢气球儿都对不住!”

以前网上有个段子,说是上学时把“英格勒式”念成“应该累死”的学生最后成了普通劳动者,念成“阴沟里洗”的学生最后成了贩卖蔬菜的,念成“应搞历史”的学生最后成为史学家,念成“应改历史”的学生最后成为哲学家,念成“应给利息”的学生最后成为银行行长。我也算的当过“银行行长”的人,尽管英语成绩特别差,但绝非将“英格勒式”念成“应给利息”使然,我是在工作中按照黑姑姑说的“俺娃要眼大心实,把公家的事当事干,甭贪甭占小便宜,多干活少说话”做的,才一步一步有临时工到短期合同工、再到无固定期限的合同工,继而被破格提拔为副科长、代科长的。在参加工作十几年后终于当上了信用社主任(也就是黑姑姑所说的“银行行长”),因而我也打心底感激黑姑姑对我的疼爱和鼓励,感谢她树立起我的信心,感谢她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指导着我奋斗的目标和做人的准则,尽管我打心底不认为她相貌姣好,但我却能真切的感到她是一个善良的人、护族护群的人、富有同情心和仁爱之心的人,更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 她的为作让我懂得了一个富有哲理的命题: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论有多少艰难困苦,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的面前,只要你还愿意努力 ,世界会给你惊喜 ,而且越努力越幸运!

(原载《散文选刊·原创版》2017年第2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