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卞育能的头像

卞育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25
分享

藏在草木间的灵秀与诗意

            藏在草木间的灵秀与诗意   

              卞育能

  晨起伴着丝丝细雨,去城西鹦鹉山漫步赏景,这微微细雨中的青山,烟云朦胧,又该会是一幅如梦如诗的美丽画卷了吧?

  季节已是晚秋时节,如果雨水收得早些,已是干枯的晚秋时节,但今天雨水的脚长些,快入冬了,雨水没有丝毫收敛的余味。昨日下午,大雨如注,持续时间那么久,这雨下得好,小春栽种完后,点在稻田里的蚕豆,以及播撒进松软沙土里的麦种,还有播撒入潮湿泥土里的油菜,在充足雨水的浸润下,钻出土层,长出新芽无畏地迎着寒风生长  

  大雨过后,雨脚并未刹,如烟如雾如露如梦的细雨纷飞,淡雅的细笔,勾勒出迷人的境界。天气寒冷,飞着点点细雨,少有晨炼之人,整个公园寂寥幽静,走在青松、栗树遮盖的小径上,吮吸着氧粒子充足的清晨空气,散步锻炼,悠然自在,如此宁静致远的境界极其适合抒发一首清新的小诗,把如此景美情美的场景描摹出来,也该是件十分惬意的事儿。温润的小雨稠密地斜飞,倒反把寒冷的季节弄得有些温暖了,也似乎在天寒的日子里感受春天里的美丽风光似的。湿淋的木叶,只有针状的松毛依然活力四射,栗树叶、板栗叶泛黄,知寒暖的叶儿,会在西北风狂吹下飘落土地,重新寻到诗意的港湾,继续做着化为泥士的奉献事业。

  穿出幽暗松林,眼前一片开阔的大草甸,豁然开朗。左边裁种着修长的银杏树,直插云天,出众无比。宽阔的草甸像个巨大百花园,雨水好水土潮湿,牵牛花的藤蔓依然碧绿,娇媚的喇叭花,吹奏着晚秋进行曲。长得蓬蓬松松旺旺的野草顶着雪白的絮绒,在秋风中浮起,思乡的韵味实足,难怪有高明的画家,只是简单地画出湖水、夕阳、苇絮,再点缀几只晚归的水鸟,一轮淡淡的圆月飘浮,就点染出无尽的思乡之情了。这大片缓坡地带的草甸,一年四季皆有无穷诗意,而最美是秋季。丰茂的百草,镶嵌在左右三方都是林木的安静地方,只缓坡的方,一湖弯月状的湖水,曰:“来青湖。”一年四季湖充足,鱼虾欢快游泳,赶来凑热闹的水鸟络绎不绝。湖水连着大草甸,四周是碧树镶边,美不胜收。在高原生活的人,大山小山是阻碍人们视线的屏障,能有像这样广袤的草甸,能拓宽心灵空间,放飞自由驰骋的想象力。

  鹦鹉山自然风光迷人,滋润丰富的历史文化。从不知何时何人给山的命名,就可知晓,在古代这座城西翠屏林木葱茏“鹦鹉来青”是镇南八景之一,青山因有鹦鹉栖息而名之,鹦鹉让青山声名远扬。在公园内和龙川轩内立有民国元老李根源题写的郑和故里碑,也因为这块石碑和在不远处的陆家屯路边的石崖上的那块郑和故里的摩崖石刻,引发南华文人和知名文化极为浓厚的兴趣,纷纷撰写郑和与南华的故事,大致相同看法郑和的童年时光在南华度过。关于鹦鹉山是文化的山最为形象的描述,莫过于我县退休老教师张兆钫,他年近九旬,古诗词功底深厚,心牵南华山山水水,留下多首歌咏南华美景的诗词,其中一首七律《南华鹦鹉公园吟》:“城西胜境景妖娆,鹦鹉画屏分外娇。抱月亭中琴韵美,来青阁内诗兴饶。龙川轩里名碑显,得翠廊前美画描。文化蕴藏丰富厚,再经装点赛琼瑶。”如今喜爱到风景优美,文化浓厚的公园赏景锻炼的人很多

晚秋的鹦鹉山,在秋雨浸润下,草木透出无限芬芳,与深的文化底蕴融合在一优美风景与浓厚文化交相辉映,风光无限的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