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云强的头像

白云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05
分享

季云手里拿着一张浅黄色的信笺,默默地站在石阶上。他低头看了看纸上的字,又抬头望了望跟前的院子,年轻阳光的脸上露出沉思的表情。

这是一张手写的信笺。上面的字都是竖着写的,十分工整,一笔一画都透着锋力,细看上去颇有书法大家的味道。

这里是城外南山脚下的弘学书院。书院早已没了书声。石台上的院子显得很破旧,檐梁上赭红色的木漆斑驳脱落,门窗也已开裂微斜,满眼都是岁月的留痕。只在院子的角落里扔着几张缺了腿的书案,仿佛在告诉前来的人,这里曾是读书之地。

书中自有悟道处,何必在意书外事。

季云自然明白信笺上的意思。他又一次环视着书院。书院不大,是一个北方四合院的布局。两边各有一排侧屋,建有长廊。院子中间立着一尊石砌的八角台。石台的后面是九级石阶,石阶之上就是正院。

弘学书院相传始建于东晋初。当时,大批北方士族南渡,很多人不愿入仕,专心学问,其中有大家开设书院,授业解惑,渐渐地成了气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弘学书院,主持书院的山长叫司马书,相传是晋帝之子,他无意朝堂,只潜心读书。

持院期间,司马书还开设学堂,召集山下村民子弟,教授四书五经。时间长了,便有了“弘学书师”之誉,名声传到建康,晋帝亲临书院,在院内听书论文三日,弘扬学问,弘学书院终成东晋名院。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千百年皆是春秋。弘学书院在经历了朝代变迁和世事沉浮之后,最终消弭于岁月的流逝中。

到了二十世纪初,时局动荡,百姓生活艰难。无数文人学士心系家国命运,或著书立说,或投笔从戎,立志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中。

其中就有后来被大家誉为“江左弘学”的文宁晨。

文宁晨的祖上是名门望族,其祖父文枚是儒学大家,经史子集无一不晓,兼通释道。他一生授业解惑、注释春秋,成就文家书香门风。文宁晨的父亲更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终日守在家族那三尺私塾里,教授族内和邻家的孩童学习《三字经》。后新学起,私塾没了束脩,他也不抱怨,每日捧着本线装古籍,帮左邻右舍写写家信、解解困惑,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文先生”。直到那年,他把年少的文宁晨带到城外的南山。

在山脚下,文宁晨看到了一个残垣断壁的院子,门墙上的石匾上写着“弘学书院”四个字。

“宁晨,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吧!”

文宁晨一时没有明白父亲的意思,他傻傻地望着眼前的败象,心里充满了好奇和不解。

半年后,弘学书院重新开院。

书院不仅教授学问,也开设粥铺,救济附近难民,并立医馆,请良医问诊治病,救死扶伤。时间长了,弘学书院的善心德行口口相传,又恢复了曾经的声誉。

而这一切,源自文宁晨的父亲和上海巨商季天成之间的交集。

半年前,上海巨商季天成携家母妻儿回乡祭祖,路过南山,不想遇到土匪劫财。危急之时,文宁晨的父亲刚好经过。他虽是读书人,却有正义感,立马挺身而出。

一帮土匪见是读书人,自然不放在眼里。但文先生当面提到了一个人,土匪们一听,顿时没了嚣张气焰,拱手将他和季天成一家礼送出山。

文宁晨父亲提到的人,是明成寺的主持明信大师。

明成寺是千年古寺,住持者皆为佛家名僧,他们弘扬佛法,又普度众生,在方圆百里声望极高。季天成原也打算去拜访,不想自己的救命恩人与明信大师是至交,这倒是坏事变成了好事。

明成寺。季天成拈香叩拜于佛祖前,乞世上太平、生意兴隆、家族富贵、子嗣繁盛,后又想捐万金扩建寺院、重塑金佛,却被明信大师婉言谢绝。

大师言道:“金值千贯,终不及万民之食;银有百钱,尚不如民众之智。”他让季天成帮助重修弘学书院,并请文宁晨的父亲出任书院的院长。

季天成敬服,花重金重修弘学书院。

又过了几年,季天成闻文先生病重,亲往探望,但未能见上最后一面。好在文先生并没有忘记他,留下一封书信。

信中写道:“商,于家有利,于国少益;书,于家少利,于国多益。观天下古今,家国原本一体,国贫家瘠,国富家盛。商者,利字首之;书者,亦是国之根基。”

文先生在信中建议季天成从儿辈起弃商从文,称此举可延续季氏荣耀。季天成虽有犹豫,但因是恩人所言,一番斟酌后,他让十岁的小儿子从文,让大儿子从商。

一晃又是十多年,季家的生意在经历了起起伏伏之后,最终湮灭在时代的车轮中。已近垂暮的季天成也终于读懂了文先生的生前所言,对他的预知和远视深感敬佩,弥留之际给大儿子写下四字遗训——书香传家。

季天成的大儿子季家明从小受家族精心培养,具有生意人的所有特质——敏锐的洞察力、果敢的决策力,加上超强的交际能力和谈判技巧,早年在上海滩就有“季家少掌柜”之名,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当父亲有意退出商界并让弟弟从文时,他从心里是反对的。在他的认知里,金钱才是最有现实价值的,是世上衡量地位、名誉、权势的根本,至少在他的眼中,是家族的富有,才让他在上海滩的名利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事的变迁,季家明也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挤压,渐渐明白了文先生的真言和父亲的抉择,最终决意遵从父亲遗训,以书香持家,延续季家荣耀。

这一日,季家两兄弟无意间又聊起了父亲曾经的往事,季家明提出去弘学书院看看。弟弟季家言带上了孙子季云。季云正在上高三,早就听过祖爷的故事,自然也有兴趣。

南山。春意正浓,云霞映晚,弘学书院静静地卧在山林之间,静谧悠远。

季家明一行人站在书院门前,凝望着大门两侧的对联。

对联上写着:览读诗书方可见,阅尽人生亦可书。

再看门墙的石匾上,依旧是千年之前的“弘学书院”四个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