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原来纱帽罩婵娟。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我考状元不为作高官……”
一曲优美的黄梅戏唱段在路边一小店内响起,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倾听着这优美而带有家乡味道的曲子,心情愉悦,流连忘返。
父亲是安徽人,早年离开安徽到江西工作,因此我出生在江西,并且生活和工作都在江西,当然热爱江西这生我养我的地方。但我知道,自己的根在安徽,没有根系的滋养,便不会有树的枝繁叶茂。从小父亲便经常会给我们讲述他在安徽的故事,有风俗,有风景,有黄梅戏。耳染目濡的情况下,所以对安徽有着别样的情感,但相隔遥远,工作繁忙而无法经常去老家探望,黄梅戏便成为家乡与我情感联系的纽带。
黄梅戏在安徽的发扬壮大是有原因的,在安徽这块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吸收着丰富的艺术营养,黄梅戏也不断在创新在发展。黄梅戏的唱腔圆润,音质细腻,简单易学,朗朗上口,普通人也能哼上两句,因此不仅安徽人爱听,甚至全国各地都有众多的粉丝。
在当今全国许多地方戏曲都陷入低迷的尴尬境地的时候,甚至有些地方戏曲已经消失的情况下,安徽黄梅戏却是一枝独秀,独领风骚,为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为什么黄梅戏能这么多年长盛不衰,除了天时地利人和,有国泰民安的生活环境,有安徽这方蕴含人文艺术丰富的土壤,还有黄梅戏的广大戏迷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还有创作这些优秀作品的艺术人才。严凤英,王少舫,黄宗毅,马兰,袁枚,吴琼,韩再芬等等这些优秀的黄梅戏演员,虽然处在不同的年代,但他们的精彩唱段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忙活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第一件事便是听黄梅戏,随着优美的黄梅戏调子响起,全身的疲惫迅速一扫而光,这种身心愉悦的感觉是别人无法体会到的。而这音乐就是自己心灵连接家乡的一根纽带,虽处异地,却似有回到家乡的感觉,你说神奇啵。其实说神奇也不神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祖国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剧种,如湖南花鼓戏,浙江越剧等等,我相信这些剧种也一样会成为他们家乡的一个名片,成为他们的骄傲。
我觉得只要有黄梅戏的地方,就是离家乡不远的地方,现在黄梅戏唱遍大江南北,传唱祖国各个角落,不管身处何地,哪怕千里之外,刷着视频,看着电视,只要看到听到黄梅戏,熟悉的曲调,熟悉的唱腔,就好象母亲对出远门自已的叮嘱和安慰,亲切感倍增。家乡安徽黄梅戏好似这一朵朵浪花激起层层浪,范围不断扩大,一层层往外延伸,越来越远。
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有一档地方戏曲联唱的节目,我必须要看的,因为有黄梅戏唱段,虽然时间非常短,但是熟悉的音乐可以带你回到安徽,回到家乡,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一曲黄梅戏便是家乡的召唤,家乡的祝福。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路边小店里还在不停地放着黄梅戏,店里的一中年男子边忙碌着边随着音乐哼唱着。
此时我心里在猜想着,他到底是安徽人还是当地人?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可笑,不管他是哪里人,都有可能喜欢黄梅戏。因为黄梅戏不仅是安徽的,更是咱大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