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事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中咱镇波浪村他亲戚的家里,同事的亲戚是一个60多岁的藏族大叔,他好像称呼为舅舅。地方很好找,就在中咱毛桃基地旁边,刚到院子,大叔就呼唤出儿子与我们见面,然后热情地把我们邀请到老藏房的二楼。客厅很大,窗帘遮挡着窗户有点阴暗,同事上前把所有的窗帘挽起来,屋子一下就亮堂了。大叔的儿子拿出一些垫子铺到这些藏椅上,应该家里人自己坐都没有铺垫子,有人来大哥才把一些藏式垫子铺上去。
我们刚坐下,大叔的两个孙女就热情的上来跟我们打招呼。同事与大叔和大叔的老婆坐下来便开始攀谈起来,他们说的都是藏语,我们完全听不懂,只能耍耍手机。两个小女孩楼上楼下开始忙起来,酥油茶、瓜子、可乐、红牛、东鹏特饮等等,陆续摆到我们面前。想要提一点,藏族家庭里的桌子上常年都摆着各种小吃、水果、饮料,似乎准备好随时招呼到来的客人。最后,小女孩还拿来了两个大大的芒果让我们吃,也许是他们家仅剩的两个芒果,我们当然没有吃。
两个小女孩闲下来的时候便偎依在爷爷奶奶身边,就是这个时候也都时不时地邀请我们吃这吃那。聊天中得知,大一点的女孩6岁,小一点的女孩5岁,奇怪的是,5岁的女孩普通话说得特别好,我们问她在哪儿学的,她说在幼儿园老师那里。在藏区,这个年龄能说好普通话的孩子确实占极少数。不知道是爷爷奶奶的安排,还是小女孩自主的,她拿来一个拖把,把二楼脏了的地方拖了一遍,虽然她拿拖把的样子看着那么吃力,但是她干活却很认真,真是懂事勤快的好孩子。
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大叔的儿媳为我们做好了午餐,凉拌黄瓜、青菜肉丝、蒸包子相继端上来。藏餐不像中餐,大圆桌大家一起吃,而是分成很多小份,一到两人面前摆一份,我们四个人大概摆上来3份这样相同的菜。像大饺子一样的包子看着很不错,我吃了三个,里面的馅也以肉为主。让我不习惯的是,大叔一家都热情的邀请我们吃,他们自己却坐在我们对面也没筷子,也不吃。大概20多分钟,我们便吃饱了,简单坐了会儿后我们便开始准备启程返回。
从藏房二楼走到院子里,没有看到两个小女孩,可能她们在厨房吃着刚刚蒸熟的包子吧。我对大叔说,可以让两个小女孩出来我们合个影吗?大叔将两个孙女喊出来,我们一群人的欢乐瞬间便定格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