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仓丘的头像

仓丘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3
分享

夏收

仲夏,午后的风吹过田园栈道的麦田,形成一阵阵麦浪,麦穗上的麦芒已经完全散开,麦粒似乎就要马上逃离麦芒的束缚随风而去。麦田的那头,一台收割机正在不停地转着圆圈,吞下整个麦秆,将每一粒麦子都颗粒归仓。

我在田野里四处游走,希望用相机记录下他们劳动的场景。一家之长一般会在收割机前后指导着收割机的运行方向,年轻壮劳力则将收割好的小麦装袋往家里搬运,年龄大一些的将收割机留下的麦草收集装袋,这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是那么分工明确又有条不紊。每个藏族老乡都挂着笑脸,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阿佳卓玛,41岁,带着两个孩子,离异,因为最近父母亲身体不好,哥哥常年在外地,家里的三亩麦田只有靠自己来收。她焦急地站在田埂上,时而望望远处的收割机,时而照顾一下在旁边玩耍的孩子,等待着收割机收完上一家后来帮自家收一下。两个孩子在她身旁玩耍的还算自在,没有哭闹,她再次整理了一下装麦子的编织袋,她也许正在担忧等会儿麦子怎么搬回家,麦草什么时候才能收完。

40分钟后,收割机收完上一家终于来到她家的麦田,她给师傅塞上一包烟,希望师傅能把自家的麦子收好一些,不要浪费。师傅似乎明白了她的意思,乐呵呵的收下烟,然后给她交流了下,大概怎么收,便开动机器行动起来。三亩地很快收完,在装小麦时,周围的邻居都自发地过来给她帮忙,叔叔们帮她往家里扛小麦,阿姨们帮着一起收麦草。她一个劲地感谢,跑前跑后的干些辅助的活儿。象鼻山上的太阳还没完全落下,东隆山上还有最后一片余晖,她家的麦子终于收完了,她热情的招呼叔叔阿姨到她家去吃晚饭,叔叔阿姨们则说:家里农活还多,就不来了,以后嘛。

看着眼前的场景,我想起了我的故乡,我的故乡海拔没有巴塘这么高,小麦都是在端午节以前收割。无论哪一家收割,大家都会自发的上去帮忙,忙完以后都会回自家吃饭,因为不想在农忙的时候互相打太多的麻烦。我们老家端午节不吃粽子,都会用今年新收的麦子蒸包子,我记得奶奶做的包子特别好吃,有豆腐、肉块、青菜等等,蒸出来的包子都会给邻居们端上一碗。这种互相帮助,一起分享的邻里关系在我们老家自我记事开始都一直存在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