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一种丝织品,在蒙古族和藏族中属于社交必备品,是对客人敬意和祝贺的表达。自从到藏区工作以来,收过很多哈达,虽然不像见面握手一样平常,但也仅仅是多了一些仪式感。今天,我要说的这条哈达,却有着不同的故事。
2024年4月的第一个周末,我们几个人的微信群里突然收到一条信息,是梅朵发出的,邀请我们5个人周天晚上到她家做客。梅朵,在此之前是在距离县城不远的一个乡镇任职,这次她调回县城工作,我们几个同事请她吃过一次饭,这次她邀请我们也是她一直提起的计划。
17点,我们几个同事相约一起前往梅朵家,在她预约的地方我们等了10分钟,她匆匆赶来,她解释说刚忙完工作耽误了一下。口里还喘着粗气,咖色的皮衣,黑色的长裤,乌黑齐腰的长发自然下垂,皮肤和精神状态比第一次见到时好了很多。我们相互打了招呼,在她的引领下来到家里,一栋独栋的楼,典型的藏式民居,方方正正,二楼租出去给别人搞经营,三楼往上自己住。三楼进门便是一个很大的客厅,全实木装修,我们被邀请进门后,梅朵便一一给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扎西德勒”的祝福是那么的亲切,让我既有些不好意思又感到无比的温暖。梅朵家里的亲人都从厨房出来迎接我们,相互问好。
我们5人依次在藏式沙发上坐下,面前便是八个藏式桌子拼在一起的大长桌,桌上摆了两口锅,红红的火锅油在激情地翻滚,桌子上已经摆满了新鲜的牛肉、毛肚、黄喉、各种素菜、水果、坚果等等。梅朵的妹妹给我们一人递上一碗酥油茶,淡淡的咸和浓烈的奶香瞬间温暖了整个胃。因为是清明节,梅朵家很多姊妹都从外地回到巴塘,有在昌都的、有在拉萨的、有在理塘的,我们一桌总计有十几个人,大家先是集体三杯,再独自走一圈,一小时下来我似乎有点晕了。推杯换盏间,现场的气氛也热烈起来,唱歌自然是少不了的节目,《巴塘弦子》、《康巴汉子》、《巴塘欢迎您》等歌曲的优美旋律响彻整个藏宅,我们只能用响亮的节拍给这热情洋溢的歌声伴舞。这歌声传递的是满满的友情甚至超越友情,穿越巴塘、穿越双流,在我们现场的每个人心中都留下永恒的记忆。看着梅朵温暖、甜美的笑容,让我想起第一次跟她见面的场景。
我们与梅朵相识,是在一次旅游资源考察当中,当时她正在旅游资源所在的乡镇任职。她知晓我们要去,便主动要给我们当向导,还带了很多干粮。我们的汽车10点从山脚下出发,一路盘山而上,颠簸的路面扬起阵阵尘土,车速稍微慢下来便有遮天蔽日的灰尘进到车里。面对这样的路况环境,我们每个人似乎都不觉得晕车和累,认真地听她给我们介绍则然寺、神山、虫草、松茸、牦牛、青杠林等等。车越往上走,路越陡,雪也越多,在几个拐弯的地方车子几次努力才爬上去,直到在下午2点左右,我们不得不把车停在路上,徒步前进。就这样,我们走到海拔4500米以上,近距离观赏到神山,此时的雪越下越大,天空一片昏暗,道路上的积雪一脚踩下去已经看不到鞋子。听梅朵说,还要翻越前面那个山的垭口才能到达,至少还有十多公里,考虑到安全问题,在下午三点我们最终放弃了继续前进。
这一次的攀登虽然没有到达目的地,有稍许的遗憾,但也正是这次经历我们与梅朵增进了更多的友谊。我们也把她邀请进我们群内,可能是她工作太忙,基本不怎么说话。
后来梅朵调回县城工作,她每天依然充满热情地开展各种工作,跟她在乡镇时候一样的激情。她对工作的爱,感染了我,我想也会感染她的同事还有服务的群众。
人生总会遭遇挫折,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我们唯有心中有光,积极阳光地面对生活和工作,最美的那一道光便会不期而遇,照亮你我前进的道路。
回首,看着梅朵亲手递给我的哈达,是那样的圣洁。我想,这也许是我在巴塘收到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