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月清的头像

曹月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14
分享

“益陽車站”的“益阳印记”,如今的文化地标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资江南岸的会龙山街道红星社区龙山港,一列老火车静默地诉说着往日的故事,将几代人的记忆紧紧焊接在铁轨之上。

经过益阳南滨江路桥,穿过会龙山隧道,就能看到免费开放的“益陽車站”打卡区。这里的老旧车站、火车绿皮车厢、黑老壳的蒸汽机车头,已然成为了网红打卡的新宠。然而,这些“铁疙瘩”的价值远非仅仅供人观赏那么简单,它们是益阳铁路从蒸汽时代跨越到高铁时代的珍贵见证。

益阳铁路是益阳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益陽車站”里的铁路文物、实物是益阳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实证,见证了益阳这个小小的地级市,伴随着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老旧的红砖房,充满年代感的门窗,老火车头和绿皮车厢,老车站广场,益阳会龙山麓的“益陽車站”旧址,承载了几代益阳人的记忆。

在我的记忆里,益阳铁路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动力火车,应该是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蒸汽窄轨火车了。听曾经参加过益灰铁路建设的父辈们说过,这条铁路最初是为“大炼钢铁”的需要而修建的。

“益灰路上山歌多,一担石头一担歌,唱了半年唱不尽,通车再用火车拖。”这是父辈们曾吟唱过的筑路民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似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

当时修筑铁路异常艰苦,工程全部是肩挑手挖,最大的机械化是“土车子”,就是陈毅元帅说过的那种,“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那种很难推稳的土车子。仅用了200天,到1960年5月18日,42公里窄轨全线贯通,命名为“益灰共青铁路”。这是益阳铁路史上真正意义上的蒸汽动力机车。

1969年益灰铁路又向前挺进了18公里,到了原属益阳地区的宁乡煤炭坝。至此,“益灰共青铁路”更名为“益阳铁路”,迎来了它的黄金期。据史料记载,至1978年,货运量突破百万吨大关,客运量年均90万人次。

孩童时一直有坐一坐这列火车的梦,最终仍只是一个梦。

上世纪60年代末,生产队里有一个小伙伴的叔叔在益阳橡胶机械厂工作,他叔叔同意带他去坐火车。他出发前跟我们小朋友打了招呼,说他要去益阳坐火车了,回来跟我们聊坐火车的感受,让我们都羡慕得不得了。

他刚到家,他就在大屋湾的地坪上大喊着他回来了。小伙伴们都跑到他家围着他,要他讲坐火车是什么味。

他开始还卖关子,说没有坐得成气。当我们都失望得不得了时,他眉飞色舞描述起坐火车的感受来。

每一位小朋友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平时喜欢在一起打打闹闹的我们,此时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真真切切,生怕漏掉了一丝一毫的细节,好像自己身临其境,坐在火车上似的。

他还从一个上了锁的精致的小木箱子里拿出一张小纸片在我们面前炫耀,说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坐火车的证据,要一辈子珍藏起来。

我们都争着要拿在手里传看,但他就是不肯。两手撒开着,一只手拿着车票举到头顶说:“只准看不准摸,等下你们弄坏了,想赔都没得赔。”生怕我们把这小小的车票给弄坏了,我们只好仰着头认真地看着,足足过了好几分钟的眼瘾。他还一边说:“看够了没,看够了没,够了我就要收起来了!”生怕这小小的车票飞走了似的。后来,我们都通过高考跳出了“农门”,各奔东西,几十年也没碰过几次面,不知他这张珍藏的车票是否还健在?

这条铁路,自1960年竣工开通以来,便承载着资江南岸龙山港至桃江县灰山港镇,再到宁乡煤炭坝的交通重任。直至2001年拆轨停运,我也没有机会体验过在益阳历史上曾辉煌过的窄轨火车,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那些年常去岳父家,妻子常带我到邓石桥去散步,看她孩童时感到自豪骄傲的益阳铁路,只余下长满杂草的路基,生锈的窄窄的铁轨,渐渐腐蚀的枕木。再后来去看时,铁轨、枕木都不见了,那些高高隆起的路基也被挖掘一空。那个时代永远的逝去了,只留下了心中那久远的历史和曾经自豪骄傲的记忆。

如今,这座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从闭塞到热闹、又归于沉寂的“益陽車站”门前,又出现了一列火车,只是它停了下来,不再奔驰。每天,特别是节假日,许多人纷纷来到这里打卡拍照,他们与火车、老房子合影,盘坐在山麓的树荫下休憩纳凉、望江景,欣喜而来,满意而归,成为市民和远方来客休闲的好去处。

为留住城市记忆,益阳市早些年启动了“益陽車站”站房维修改造工程,以建筑原状修整和现状保护为主,兼顾院落及周边环境整治。修缮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使用原做法原工艺,保留原有构件,确保建筑及相关遗存维修前、后风格一致,全面展示历史本来面貌,充分体现了文物本身的历史、科学、艺术及利用价值。

如今,“沉浸式体验”正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仅仅观赏似乎已显得不够。

益阳市或许可以借鉴武汉张之洞博物馆的创新之举,将炼铁炉改造为光影秀场,是否还尝试一些新玩法?例如,为蒸汽机车配备AR设备,通过扫码即可观赏到当年拉煤运货的虚拟影像,或者打造一个火车主题的密室逃脱游戏,将车厢精心布置成六十年代的硬座车厢,或者巧妙地将车厢改造成咖啡馆或茶馆等等,为游客提供寻找线索和体验生活的乐趣。

如今,这列老火车及老车站等工业遗存,静静地伫立着,仿佛一群退休的老工人蹲在墙根享受着悠闲的阳光。然而,仅仅保护工业遗产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让这些文物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会龙山森林公园的历史文化风光和会龙山麓的老益阳船舶厂、湖南工具厂、益阳龙洲麻纺厂、益阳水泥厂、益阳氮肥厂、益阳铁路管理处、益阳毛巾厂、益阳橡胶机械厂等,这些覆盖益阳部分工业区,曾创造益阳工业辉煌历史的老遗址,通过引入新兴业态,让这些冷硬的砖木铁质物件和老旧的厂房机器设备保留其历史使命的印记,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城市之中,讲述出更多充满人情味的新故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