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程长明的头像

程长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26
分享

姚坪:水乡茶韵中的桃源牧歌

在房县西北边陲,距县城 82 公里的地方,有一片被山水宠爱的土地——姚坪乡,因姚坪街而得名。它地处黄龙滩库区中游,重峦叠嶂与碧波荡漾在此交织,既有灵动的水乡风情,又有醇厚的人文底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独特的人文精神。在岁月长河里,在水乡茶韵中奏响一曲动人的桃源牧歌。

姚坪之名,蕴含着一段传奇佳话。相传清朝康熙年间,皇帝微服至此,踏入这片河谷盆地,只见物产丰饶,水草肥美,百姓安居乐业,民风质朴纯善,散发悠悠灵气。皇帝不禁感慨:“江山之美,分外妖娆,此坪之美,妖娆之坪。” 最初,此地被称作“娆坪”,后逐渐演化为“姚坪”。姚坪的“坪”字,是姚坪乡独特地形的生动注脚。这里地势南北高、东西低,山背开阔,山顶圆润,恰似一片舒展的琵琶叶。姚坪乡境内,还有诸多如“沟”“坡”“岭”等命名的聚落,同样清晰地反映了当地地形特征。西坡、平沟、牛角山等,直观地展现出姚坪乡山岭纵横、沟壑交错的自然风貌,每一个地名都是一幅简略而生动的地理素描。

姚坪乡的每一个村落,都是大自然挥洒诗意留下的独特符号。白石村,以河内白石多而得名;虎尾沟村,沟谷狭长而笔直,如虎尾般延伸;红庙村,古时有一座红墙庙宇;观音沟村,沟垴之处建有一座供奉观音菩萨的寺庙;彪虎寺村,相传古代有猎户在此降伏猛虎;碾盘村,以沟内有一大碾盘而得名。

磬口,后简化为庆口,以此地早年有一口古磬钟而得名,是堵河在姚坪乡境内的重要码头。古时的庆口,热闹非凡。街边店铺林立,码头人来人往,船只穿梭如织,商旅络绎不绝。当地盛产的木材、茶叶、香菇、木耳、生丝、桐油等各类物产,都由此地运往各地,它是房县西北部与外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见证了姚坪乡曾经的繁华。1958年堵河下游修建黄龙大坝,罄口被淹没。当地居民沿地后靠,移民上山。但人们为了铭记这段珍贵的历史,仍将新的聚居地命名罄口村。还有屈家坡、肖家沟、马家坡等,古人因寻找肥沃土地和宜居家园而不断迁徙,他们聚族而居,近水而存,拓荒农耕,自然形成了以某姓氏为主的聚落,逐步演变成了今天的村落名称。

化口村,因地处化峪河口而得名。化口村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时,这里是交通要道,清代曾设立“化峪河巡检司”。60年代,勤劳淳朴的姚坪人民为支援黄龙库区建设,舍弃良田家园,移居陡坡。时任村党支部书记万日高带领全村 300 余名劳动力,仅凭铁锤和钢钎,耗时两年半,人工开凿出“胜天洞”,成功改变河水流向,造出 200 余亩良田,“人定胜天”的精神在此刻熠熠生辉。

走进化口村文化大礼堂,一组组新旧照片、一个个雕塑作品,生动展现了化口村的发展历程。三道绳战斗雕塑,重现了当年的英勇战斗场景;黄龙滩水库建设中移民西迁记录,饱含着先辈们的奉献与牺牲;最美乡村教师伍昌云事迹,传递着温暖与力量。这些红色元素,彰显着新时代姚坪乡坚持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成果。

站在高处俯瞰姚坪库区,但见碧波荡漾,澄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连绵起伏的青山,山水交融。清晨,河面薄雾笼罩,如梦如幻,仿佛一幅水墨丹青徐徐展开;傍晚,夕阳余晖洒下,河面波光粼粼,如碎金闪烁,美得令人心醉。沿岸的山峦,四季变换着色彩,春日,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绽放,将群山装点得五彩斑斓;夏日,绿树成荫,山林成了避暑的天然氧吧;秋日,层林尽染,漫山的色彩交织,宛如打翻了调色盘;冬日,山峦银装素裹,静谧而圣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姚坪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别具风味的饮食文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姚坪的全鱼宴堪称一绝。豆腐炖鲢鱼汤,奶白色的汤汁浓郁醇厚,鲜嫩的鱼肉入口即化,豆腐吸饱了鱼汤的鲜美,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剁椒鳊鱼,红亮的剁椒覆盖在鱼身上,香辣的气息扑鼻而来,鱼肉在剁椒的映衬下,愈发鲜嫩,入口鲜辣过瘾;银鱼蒸鸡蛋,鸡蛋的嫩滑与银鱼的鲜美完美融合,口感细腻,营养丰富;清炒小河虾,虾壳酥脆,虾肉紧实,简单的烹饪手法保留了小河虾最原始的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鱼,姚坪的农家菜同样令人垂涎。酱豆炒肉,浓郁的酱豆香气与鲜嫩的猪肉相互交融,酱香浓郁,下饭一流;火灰烧馍,带着独特的烟火气息,馍皮酥脆,馍心柔软,咬上一口,麦香十足,有着淡淡的甜。餐间,再斟上一杯本地酿造的苞谷酒、柿子酒、拐枣子酒或白果酒,赛似神仙。微醺之际,漫步如诗如画樱花岛,惬意无比,再入化口村,又宛如一幅田园画卷。

姚坪乡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据史料记载,1931年9月,为保卫均房苏区,红军七十三团于黄峪口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战士们借助拉建于堵河两岸的三道绳索,向对面大架岩的敌军发起进攻。2022年,姚坪乡政府在战斗地原址精心塑造了“强渡三道绳”烈士群雕,寄托当地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和深切追思。

往昔,堵河犹如一道天堑,严重阻碍了黄坪及周边村庄百姓的出行。为改变这一困境,2018年,黄坪大桥动工,历经四年建成通车,终结了堵河两岸群众隔河相望、舟楫以渡的历史。它的建成,不仅方便了群众的日常出行,更为当地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姚坪乡作为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区,肩负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使命。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姚坪人民毅然放弃了传统渔业,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库区的生态平衡。立足“水乡姚坪·茶旅小镇”的定位,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水乡风光与生态茶叶资源优势,为姚坪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虎尾沟、观音沟等村茶叶产业已初具规模,“樱花岛+三道绳+生态茶园”旅游路线已基本成型,还因地制宜,发展了银杏、黄姜等中药材种植产业,正向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大步迈进。姚坪乡,这座水乡茶韵中的桃源牧歌之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成为人们向往的水乡姚坪。

2025年8月25日

在房县西北边陲,距县城 82 公里的地方,有一片被山水宠爱的土地——姚坪乡,因姚坪街而得名。它地处黄龙滩库区中游,重峦叠嶂与碧波荡漾在此交织,既有灵动的水乡风情,又有醇厚的人文底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独特的人文精神。在岁月长河里,在水乡茶韵中奏响一曲动人的桃源牧歌。

姚坪之名,蕴含着一段传奇佳话。相传清朝康熙年间,皇帝微服至此,踏入这片河谷盆地,只见物产丰饶,水草肥美,百姓安居乐业,民风质朴纯善,散发悠悠灵气。皇帝不禁感慨:“江山之美,分外妖娆,此坪之美,妖娆之坪。” 最初,此地被称作“娆坪”,后逐渐演化为“姚坪”。姚坪的“坪”字,是姚坪乡独特地形的生动注脚。这里地势南北高、东西低,山背开阔,山顶圆润,恰似一片舒展的琵琶叶。姚坪乡境内,还有诸多如“沟”“坡”“岭”等命名的聚落,同样清晰地反映了当地地形特征。西坡、平沟、牛角山等,直观地展现出姚坪乡山岭纵横、沟壑交错的自然风貌,每一个地名都是一幅简略而生动的地理素描。

姚坪乡的每一个村落,都是大自然挥洒诗意留下的独特符号。白石村,以河内白石多而得名;虎尾沟村,沟谷狭长而笔直,如虎尾般延伸;红庙村,古时有一座红墙庙宇;观音沟村,沟垴之处建有一座供奉观音菩萨的寺庙;彪虎寺村,相传古代有猎户在此降伏猛虎;碾盘村,以沟内有一大碾盘而得名。

磬口,后简化为庆口,以此地早年有一口古磬钟而得名,是堵河在姚坪乡境内的重要码头。古时的庆口,热闹非凡。街边店铺林立,码头人来人往,船只穿梭如织,商旅络绎不绝。当地盛产的木材、茶叶、香菇、木耳、生丝、桐油等各类物产,都由此地运往各地,它是房县西北部与外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见证了姚坪乡曾经的繁华。1958年堵河下游修建黄龙大坝,罄口被淹没。当地居民沿地后靠,移民上山。但人们为了铭记这段珍贵的历史,仍将新的聚居地命名罄口村。还有屈家坡、肖家沟、马家坡等,古人因寻找肥沃土地和宜居家园而不断迁徙,他们聚族而居,近水而存,拓荒农耕,自然形成了以某姓氏为主的聚落,逐步演变成了今天的村落名称。

化口村,因地处化峪河口而得名。化口村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时,这里是交通要道,清代曾设立“化峪河巡检司”。60年代,勤劳淳朴的姚坪人民为支援黄龙库区建设,舍弃良田家园,移居陡坡。时任村党支部书记万日高带领全村 300 余名劳动力,仅凭铁锤和钢钎,耗时两年半,人工开凿出“胜天洞”,成功改变河水流向,造出 200 余亩良田,“人定胜天”的精神在此刻熠熠生辉。

走进化口村文化大礼堂,一组组新旧照片、一个个雕塑作品,生动展现了化口村的发展历程。三道绳战斗雕塑,重现了当年的英勇战斗场景;黄龙滩水库建设中移民西迁记录,饱含着先辈们的奉献与牺牲;最美乡村教师伍昌云事迹,传递着温暖与力量。这些红色元素,彰显着新时代姚坪乡坚持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成果。

站在高处俯瞰姚坪库区,但见碧波荡漾,澄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连绵起伏的青山,山水交融。清晨,河面薄雾笼罩,如梦如幻,仿佛一幅水墨丹青徐徐展开;傍晚,夕阳余晖洒下,河面波光粼粼,如碎金闪烁,美得令人心醉。沿岸的山峦,四季变换着色彩,春日,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绽放,将群山装点得五彩斑斓;夏日,绿树成荫,山林成了避暑的天然氧吧;秋日,层林尽染,漫山的色彩交织,宛如打翻了调色盘;冬日,山峦银装素裹,静谧而圣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姚坪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别具风味的饮食文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姚坪的全鱼宴堪称一绝。豆腐炖鲢鱼汤,奶白色的汤汁浓郁醇厚,鲜嫩的鱼肉入口即化,豆腐吸饱了鱼汤的鲜美,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剁椒鳊鱼,红亮的剁椒覆盖在鱼身上,香辣的气息扑鼻而来,鱼肉在剁椒的映衬下,愈发鲜嫩,入口鲜辣过瘾;银鱼蒸鸡蛋,鸡蛋的嫩滑与银鱼的鲜美完美融合,口感细腻,营养丰富;清炒小河虾,虾壳酥脆,虾肉紧实,简单的烹饪手法保留了小河虾最原始的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鱼,姚坪的农家菜同样令人垂涎。酱豆炒肉,浓郁的酱豆香气与鲜嫩的猪肉相互交融,酱香浓郁,下饭一流;火灰烧馍,带着独特的烟火气息,馍皮酥脆,馍心柔软,咬上一口,麦香十足,有着淡淡的甜。餐间,再斟上一杯本地酿造的苞谷酒、柿子酒、拐枣子酒或白果酒,赛似神仙。微醺之际,漫步如诗如画樱花岛,惬意无比,再入化口村,又宛如一幅田园画卷。

姚坪乡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据史料记载,1931年9月,为保卫均房苏区,红军七十三团于黄峪口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战士们借助拉建于堵河两岸的三道绳索,向对面大架岩的敌军发起进攻。2022年,姚坪乡政府在战斗地原址精心塑造了“强渡三道绳”烈士群雕,寄托当地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和深切追思。

往昔,堵河犹如一道天堑,严重阻碍了黄坪及周边村庄百姓的出行。为改变这一困境,2018年,黄坪大桥动工,历经四年建成通车,终结了堵河两岸群众隔河相望、舟楫以渡的历史。它的建成,不仅方便了群众的日常出行,更为当地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姚坪乡作为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区,肩负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使命。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姚坪人民毅然放弃了传统渔业,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库区的生态平衡。立足“水乡姚坪·茶旅小镇”的定位,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水乡风光与生态茶叶资源优势,为姚坪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虎尾沟、观音沟等村茶叶产业已初具规模,“樱花岛+三道绳+生态茶园”旅游路线已基本成型,还因地制宜,发展了银杏、黄姜等中药材种植产业,正向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大步迈进。姚坪乡,这座水乡茶韵中的桃源牧歌之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成为人们向往的水乡姚坪。

2025年8月25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