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太阳出来了。
这秋日的太阳,比不上夏日的热烈,却是温和的,将那阔别已久的、带着干爽草木气息的光,满世界地铺洒下来。人被这连绵的阴雨困得久了,骨头缝里都仿佛生出了青苔,乍一见这阳光,那积郁了一月多的烦乱心绪,也像被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拂过,一瞬间舒展开来。于是,便决意不辜负这大好的晴天,出去走一趟。
目的地是上茅坪村。这名字于我并不陌生,它与我的老家中村村,同属于军店镇,像是两个毗邻而居却鲜少走动的远亲。老家是常回去的,上茅坪却只在旁人的口耳与朋友圈里有些模糊的影子。此番动念,全因朋友晒出的几张图——那是上茅坪的秋,色彩浓郁得几乎要溢出屏幕来,便寻思着,也去看看上茅坪的秋。
车行半个小时左右便到了。上茅坪有代表性的,应该是那杏水沟水库了。这是一座有些年岁的小型水库,竣工于1667年1月。大坝为粘土芯墙代料坝,坝顶高程489.2米,稳稳地卧在两山之间。水位常年保持在485米上下,此刻望去,那秋阳下的水面,竟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光滑而幽静。
那是一种怎样的宁静啊。库边的林木,已是深深浅浅的斑斓。有依旧倔强地绿着的,有已然酣醉了似的黄透了叶子的白杨、银杏,更有那性子急的乌桕或杉树,已涨红了脸颊,一簇一簇,在漫山的苍绿与明黄间,点染出惊心动魄的艳。这些参差的形与色,一丝不落地被那水库揽入怀中,倒映在水中。水里的世界,于是比岸上的更为迷离,更为温柔。色彩的边界在水波的微漾里化开了,融成了一幅水墨山水。我站在库边,恍恍惚惚的,仿佛闯入仙境一般。
对岸有一片林子,叶子都掉光了,几乎每棵树梢上歇着一群鸟,黑颜色的,看不清模样,只道是乌鸦。心下却想,即便是乌鸦,在这般景致里,它们的啼声怕也是诗了。我顺着一条长满野菊的小径,小心翼翼地往下走,想到水边去。野菊开得正烂漫,碎碎的,金黄金黄的,散着一股子清冽的、草药似的苦香。正走着,眼光便被水边一景愣住了——一只白鹭,正亭亭地立在一棵倒伏入水的大树的枝丫上。它那样白,在四周浓郁色彩的包围里,白得像一只清醒的、孤高的鹤。长长的颈项曲着,姿态是说不出的娴雅与悠闲,仿佛一个对着明镜梳妆的古代仕女,时光于它,是全然静止的。我屏住呼吸,想去摸口袋里的手机,想将这静好的一瞬留住。可那轻微的窸窣声,竟还是惊动了这水边的精灵。它倏地张开那双宽阔的、雪白的翅膀,并不仓皇,只是从容地、翩翩地掠着水面飞走了。我呆立在那儿,心里空落落的,只余下些怅然的涟漪,随着它远去的身影,一圈一圈地荡开。
既然对岸的风景牵引着,我便顺着库边的路缓缓地走。这一路,是看不尽的田园诗。路边有挖红薯的老汉,低着头,一锄头下去,便带出一嘟噜紫红色的胖娃娃,沾着新鲜的泥土,满是丰收的踏实。也有采摘菊花的少妇,挎着竹篮,手指在金黄的花丛间翻飞,像蝴蝶。这菊花可是好东西,她们说,要趁花苞时摘下,隔水蒸过,晾干,便可泡水,或装了枕芯,是清火凉血的。空气里,便浮动着这野菊花的香,教人觉着肺腑都是洁净的。农户门前的柿子树上,果实红得像燃烧的火,十分喜庆。棚顶上也热闹,一个个南瓜黄了肚皮,懒洋洋地躺着晒太阳,那丰腴的样儿,真叫人想顺手摘一个下来。
正沉醉间,前头水草丰茂处,“扑棱棱”惊起两只野鸭。它们顺着水面急急地飞,其中一只,两只鸭爪还未完全收起,就那样在水面上划了过去,像一截树枝,在平静的水面划开一道浅浅的印。待我手忙脚乱地举起手机,它们却已安然落回远处的水中,满不在乎地只留给我两个愈来愈小的背影。
目光越过水库,便被那远山吸引了。那山坡上,是一片正红得热烈的乌桕林。我于是离开水畔,折向通往山上的乡间小路。我不知道这些山的名称,我也不知道脚下这条路的名字。这山算不得高,是缓缓的丘陵。地貌颇有意思,没有多少野草覆盖,裸露着褐红色的土,上面浮着一层大小不一的沙砾。许是因为这,雨水便在上面任性妄为,冲刷出无数道深深的沟壑。可就在这看似贫瘠的山坡上,乌桕树却长得极旺,极精神。那叶子,是一种纯粹的、不加掩饰的红,红得那般坦荡,那般炽烈,仿佛将一整个夏天积蓄的阳光与力量,都在这一刻喷发出来了。
登临山顶,视野豁然开朗。整个山峦,竟是一片接一片的乌桕林,红得浩浩荡荡,如霞,如锦,如奔腾燃烧的火焰。在登山时,曾遇到一位带着男孩放牛的大姐。远远的牛群里,有两头白色的,我起初还误认作马,引得大姐笑着纠正。此刻下得山来,又回到遇见她们的地方。忽然,一阵杂沓的蹄声与孩子的惊呼传来,我定睛一看,竟是一群野猪!几只大的,壮实得像小牛犊,领着七八只棕黑条纹的小野猪,正从山坡上冲将下来。那情状,着实骇人。我也随着那孩子大声吼叫起来。那群不速之客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愣了一瞬,便齐齐扭过头,慌不择路地窜回山上密林里去了,只留下一阵尘烟和兀自怦怦的心跳。在这等地方与野猪邂逅,真是意料之外的奇遇。想来它们是要下山来寻些吃的,或许去拱那路边的南瓜,或许去嚼那地里未收的黄豆,却不料被我们这几个不速之客,坏了它们的好事。
立在山巅,再看那杏水沟水库,它已成了脚下群山环抱中的一泓碧玉,静静地躺着。四周的山,绿的、黄的、红的,交织成一幅巨大无比的、斑斓的织锦。秋风迎面吹来,带着乡野的清新与远方炊烟的气息。在这秋高气爽的蓝天下,山,就在我的脚下;风,就在我的怀里。这一个刹那,这一个世界,仿佛独属于我一个人的。
望着这无边秋色,我心里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来。这上茅坪村,离县城不过二十分钟的车程,守着杏水沟这般的水色,又有这漫山遍野的红叶,实在是一处赏秋的秘境。若能沿着水库修起一条步行道,再在这乌桕满布的山顶架设些观景的栈台,岂不是能将这沉睡的美景唤醒?让更多城里的人,能来此走走,看看这多彩的农村,呼吸这清新的空气。让这新农村,因了这自然的馈赠,焕发出更新的容颜,让这里的农人,日子也能像那房顶的南瓜,房前柿树的果实一般,愈发地红火、丰腴起来。
这,或许便是这回秋行,最堪回味的一点念想了。
2025年11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