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春琴的头像

陈春琴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30
分享

洱海不是海

飞机落地昆明后,陈晨又转了将近五小时的大巴,才终于抵达大理古城。她拖着行李箱走在青石板路上,轮子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与周围悠闲的氛围格格不入。

这是她第七次独自旅行,却是第一次与陌生人相约同行。

“到了吗?”手机震动,是胡志明发来的消息。

“刚到,在找民宿。”陈晨回复道。

“需要我来接你吗?”

“不用,导航显示很近。” 陈晨按照房东提供的路线拐进一条小巷,两旁是白色的民居建筑,墙上爬满了三角梅,她在一扇漆成蓝色的木门前停下,确认门牌号后轻轻推开。

院子里,一个男人正坐在藤椅上看书,听到动静,他抬起头,微微一笑:“陈晨 ?” 她点点头,有些惊讶于他一下子就认出了自己。

虽然他们在旅行论坛上已经聊了数年,分享过彼此的照片和行程计划,但现实中的相遇还是让她有些局促。

“我是胡志明。”他站起身,个子比她想象的要高一些,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灰色休闲裤,鼻梁上架着一副细边眼镜,看起来温文尔雅。 “你好。”陈晨不自觉地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没想到你先到了。” “我今早到的,闲着也是闲着,就先熟悉了一下环境。”胡志明自然地接过她的行李箱,“你的房间在二楼,朝南,能看到苍山。”

陈晨跟着他走上木楼梯,心里泛起一丝暖意。虽然说是结伴同行,但她原本已经做好了各自游玩的准备,没想到对方如此周到。

放下行李后,胡志明提议:“要不要去洱海边走走?现在这个时间,光线正好。”

陈晨点点头,坐了几乎一天的交通工具,她确实需要呼吸些新鲜空气。

他们沿着小巷走向洱海,一路上随意地聊着论坛上那些志趣相投的对话,现实中初次见面的尴尬很快消散了,走出最后一条小巷,洱海豁然出现在眼前。

陈晨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夕阳西下,湖面泛着金色的波光,远处苍山轮廓柔和,几叶小舟静静漂在水面上,仿佛定格在一幅水墨画中。微风拂过,带来湿润的水汽和若有若无的花香。

“果然和照片上一样美。”她轻声说,生怕打破这片宁静。

“比照片美多了。”胡志明注视着她的侧脸,“现实总是超出想象,不是吗?” 他们沿着湖边慢慢走着,聊起各自的生活。

陈晨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做了八年,每天穿梭于写字楼和出租屋之间,渐渐感到窒息,而胡志明在上海做软件开发,加班是家常便饭,头发越来越少,笑容也是。

“有一天我对着电脑屏幕,突然不知道自己在为什么忙碌。”胡志明说。

“第二天就辞职了。” 陈晨惊讶地看着他:“就这么简单?”

“当然不简单,积蓄攒了几年才敢这么做。”他笑了笑,“但那一刻的决定很简单。人生苦短,不是吗?” 她点点头,心里泛起共鸣。

一个月前,她也是突然递交了辞呈,尽管上司以升职加薪挽留,她还是毅然离开了。这些年她总在为一个模糊的未来忙碌,却错过了当下的每一天。

“所以现在是什么感觉?”她问。

“像重新学会了呼吸。”胡志明张开手臂,深深吸了一口气,“尤其是这里的空气,清新得让人沉醉。”

他们在一处无人的岸边坐下,看着太阳缓缓沉入苍山背后,天空从橙红渐变为深蓝,第一颗星星悄然出现。

“听说大理的星空特别美,因为海拔高,空气好。”陈晨 说。 “那今晚得验证一下。”胡志明转头看她,“吃完饭可以再来这里看星星。”

陈晨的心轻轻一跳,点了点头。

晚餐他们在一家白族特色餐馆吃了酸辣鱼和乳扇,然后真的回到了洱海边。夜幕下的洱海更加宁静,对岸的灯火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微微晃动。星空没有辜负期待,银河清晰可见,繁星密布。

“北斗七星。”胡志明指着北方,“小时候我爷爷教我的第一个星座。” “我只会找猎户座。”陈晨笑着说,“因为最好认。”

他们并排坐在草地上,不知不觉中,肩膀靠在了一起。陈晨 没有挪开,胡志明也没有。

温暖透过薄薄的衣料传递,在微凉的夜晚显得格外舒适。

“有时候真想一直留在这里。”陈晨轻声说,“忘记所有的压力和烦恼。” “也许我们可以。”胡志明的声音也很轻,“听说很多人来大理旅行后就留下了,开家小店,过着慢生活。”

陈晨没有接话,但心里泛起涟漪。这个想法太诱人了,诱人到不敢细想。

回到民宿已是深夜,院子里挂着的灯笼发出柔和的光。道别时,胡志明突然说:“明天早上来看日出吧?房东说顶楼天台视野很好。”

“几点?”

“六点我来叫你。” 陈晨点点头,心里期待着明天的到来。

接下来几天,他们几乎形影不离。白天租了电动车环湖骑行,在喜洲古镇尝破酥粑粑,在双廊的艺术空间看画展;傍晚回到大理古城,在洋人街的酒吧听民谣,一杯风花雪月啤酒就能消磨整个晚上。

他们聊得越多,就越发现彼此的相似,都喜欢鲁迅和毛姆的书,都爱看希区柯克的老电影,甚至大学时都曾尝试组建话剧社却最终失败。这种默契让陈晨感到惊喜,又有些不安——太过美好的事物总是不真实。

第五天晚上,他们在一家小酒吧听歌。驻唱歌手弹着吉他,唱着一首轻柔的情歌。烛光在桌上摇曳,映照在胡志明的眼中,像是星星落入了他的瞳孔。

“有时候我觉得,像是认识你很久了。”胡志明突然说。

陈晨的心跳漏了一拍:“我也有这种感觉。”

“如果我们早一点相遇...”他没有说完,但未尽之言悬在空气中,伴随着音乐和烛光,显得格外动人。

陈晨低下头,不敢看他的眼睛。这一刻太美好,美好得让她害怕。回到现实后,这一切还会存在吗?

旅程的最后一晚,他们再次来到洱海边。明月高悬,洒下一片银光在水面上,美得令人心碎。

“明天就要回去了。”胡志明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惆怅。 “嗯。”陈晨轻声应道。十天过得像一瞬间,又像永恒。

“回去后...”胡志明停顿了一下,“我们还会见面吧?” 陈晨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没有立即回答。

这个问题她问过自己很多次,却始终没有答案。

“北京和上海,其实不远。”胡志明继续说,“高铁只要五个小时。”

“现实生活不像旅行。”陈晨终于开口,“回去后,你要面对新的工作选择,我也要重新开始。生活会很快淹没我们。”

“我们可以不让它淹没。”胡志明转身面对她,眼神认真,“这次相遇对我来说很特别,陈晨。我不想让它随着旅行结束而结束。”

月光下,他的轮廓柔和,眼神却坚定。陈晨感到心跳加速,有一种冲动想要答应他,相信这次相遇不是偶然,相信他们可以创造不一样的结局。

但理性很快拉回了她。

“让我们回去后再决定,好吗?如果一个月后,我们仍然觉得这份联系值得坚持,再联系对方。” 胡志明看起来想反驳,但最终点了点头:“好吧,就以一个月为限。” 那一晚,他们在月光下接了吻,温柔而克制,带着洱海水汽的微凉和咸涩。

回程的飞机上,陈晨望着窗外的云海,心里充满了莫名的不安和期待。胡志明坐在她旁边,两人的手偶尔相触,却不再像之前那样自然交握。 现实的压力随着距离的缩短而逐渐显现。

陈晨开始想起银行的存款不多,北京的房租下个月就要交,找工作的事迫在眉睫。她偷偷看了一眼胡志明,他正盯着前排座椅后背的出风口,眉头微皱,似乎也在思考着类似的问题。

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的机场,他们拥抱了一下,承诺会联系。

陈晨看着胡志明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突然有一种预感: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回到北京后,生活很快恢复了原来的节奏。陈晨开始投简历、面试,每天穿梭在拥挤的地铁里,对着电脑屏幕修改方案。偶尔她会想起洱海的阳光和星空,感觉那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

第一个星期,她和胡志明每天都会发消息,分享面试经历和城市天气。

第二个星期,联系变成了隔天一次。

第三个星期,陈晨 收到一家心仪公司的录用通知,兴奋地发消息告诉胡志明,他直到第二天才回复简单的“恭喜”。

第四个星期的最后一天,陈晨看着手机屏幕上与胡志明的对话界面,最后一条消息停留在三天前。

她输入了“一个月到了”,却又逐个删除了这些字。 他也没有联系她。 那一刻,陈晨明白了什么。洱海边的相遇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脱离了日常生活的重力。回到现实世界后,那种轻飘飘的浪漫无法生存。 一年后的一个普通工作日,陈晨 加班到很晚,走出写字楼时,北京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她站在路边打车,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消息推送——“大理洱海新建文旅项目”。 她的心轻轻一颤,点开了新闻。照片上的洱海依然美丽,水天一色,波光粼粼。一瞬间,她仿佛又闻到了那带着水汽和花香的空气,听到了风吹过水面的声音。

回到公寓,陈晨泡了杯茶,坐在窗前看雨。手机相册推送了一条“一年前的今天”的提醒——是她和胡志明在洱海边的合影,照片上,两人笑得灿烂,背景是湛蓝的湖水和白云朵朵的天空。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开了胡志明的微信头像。朋友圈封面是一张婚纱照,他和一个笑容温婉的女子并肩站着,身后是熟悉的洱海。

陈晨微微一怔,然后轻轻笑了。原来他回去了,却是和另一个人。

她放下手机,端起已经微凉的茶。窗外,北京的夜景璀璨如星,却照不亮每个人内心的角落。

洱海不是海,就像那段感情不必惊动爱情!

它只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们想要看到的幻象,而生活,终究是要在实实在在的土地上继续前行。

陈晨喝完最后一口茶,重新拿起手机,开始修改明天会议要用的方案。桌上的台灯发出温暖的光,照亮了电脑键盘和她的手,在墙上投下坚定的影子。

洱海依然在那里,美丽而遥远,如同所有无法重来的过去和选择,而此刻,只有键盘的敲击声和窗外的雨声,陪伴着她继续向前走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