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一些地方的小地名甚至偏远的的方位原本外界很少人知晓,然而原因英雄的壮举而光耀华夏,在这些地方的背后,映照的是烽火连天岁月里不屈的脊梁与忠魂。他们不仅是抗战历史的注脚,更承载了民族集体的记忆。例如河北省兴隆县宝地村的“老虎窝”不怎么出名的当地一个小地名,竟然与抗日时期的八勇士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名扬燕赵大地。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行走于田野山川,或是城乡街巷,仍能感受到那一腔热血、一份坚守,一股跨越时空的凛然正气。八十载岁月荏苒,虽然抗战烽火已远,但烙印在山河之间的英名永远熠熠生辉!
老虎窝地处河北省兴隆县大水泉乡宝地村东侧一座陡峭的悬崖之上,传说后龙风水年间,此地曾有老虎出没而得名。这里高耸入云,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孤峰独傲,山势险要,群山环抱,遮天蔽日,森林密集。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经常来这一带疯狂扫荡,八路军游击队地下党代表也经常在这一带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延续革命火种,壮大有生力量共同抗日。
为了壮大抗日队伍,八名游击队干部战士被党组织指派翻山越岭深入偏远的深山区秘密发展地下党员,号召带动团结抗日活动,由于汉奸告密,被日伪军围剿。为引开敌人,迅速撤到就近的一座陡峭的山崖上,由于敌众我寡,为了誓死不当亡国奴,毅然跳崖壮丽牺牲,用宝贵的生命和一腔热血书写一篇壮丽史诗,他们的英雄壮举,再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因为他们为理想而战,为信念而坚守。永载史册激励后人。
那是一九四一年正值抗日战争进入最残酷的时期,是年农历十一月,8位抗日游击队干部战士被遵化孟家铺党组织(当时蓟(县)、遵(化)兴(隆)属抗日时期联合县)派出的一支武装工作队,从遵化越过长城,来到兴隆县宝地村,准备秘密开会休整,并研究接收发展地下党员。然而刚刚来到东沟南山地下交通站窦振秀、窦振举家,不慎消息泄露,传到了驻扎在大水泉日伪据点。当日,窦振秀在山沟一高地警戒时,发现大水泉方向来了许多日伪军正在向他家方向扑来,他来不及多想一路奔跑回家报信。家里刚做好的豆腐,8位干部战士还没来得及吃一口,立即宣布撤退,通知大家隐蔽起来,不要管我们。然后迅速向房后面的山上撤退。房后就近的山顶,正是老虎窝山峰。老虎窝山顶东南北三面是50多米高的断壁悬崖。只有一面能上但必须四肢并用奋力攀爬方能抵达。此时日伪军在后面穷追不舍,勇士们边撤边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边搏斗边攀崖,即将来到老虎窝的顶峰。只听敌人边追边喊“抓活的!”战士们到达山顶后,弹药已全部用光,眼看敌人就追到山顶,在这万分危急紧要关头,8位壮士分别砸断了武器枪支,并顺手扔下悬崖,大家便共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然后勇敢的纵身跳下悬崖。日伪军赶到山顶后,铺了一场空,非常且丧。因此望着五六十米深的悬崖垂直的砬面,然后气急败坏的向勇士们跳崖的方向胡乱的开了一阵枪。认定这8名勇士必死无疑,,因无功而返,在途中气急败坏的将窦家哥俩居住的土坯草房全部放火烧光。窦家兄弟也险些被杀害。
日伪军撤走后,宝地村的乡亲们来到老虎窝,看到血肉模糊的战士心痛不已,眼含愤怒悲伤的泪水掩埋了战士们的尸体。期间,突然听到草丛中还有呻吟声,急忙赶去进行施救。后来秘密将伤者抬到谢书兰家养伤,再后来又转移到韩家。这名战士叫李振东(当时抗日人员一般都用化名,也有人说他姓周),他跳崖时因被树枝挡了一下,弹到草丛中,成为当时跳崖的8位壮士中唯一的幸存者。在谢书兰和韩家的精心照顾下,伤势痊愈,不久又返回到遵化继续投入抗日战斗,解放后这位战士曾来到谢书兰家及韩家看望。
这个故事在当地流传了很多年,感动了这里的村民百姓。每当清明节之际,当地的共产党员、基干民兵及中小师生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纷纷来到烈士墓前缅怀英烈,多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八勇士跳崖的英雄壮举给兴隆人民留下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财富。震撼着燕赵大地人们的心灵。
老虎窝山上的8位英豪,为了守住党组织的机密,故意诱敌攀岩,勇挑重担,大展雄风,壮烈跳崖永远流芳,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铸就了不朽的传奇,8勇士的身姿,如翠柏般挺拔,如大山般巍峨,铸就了永不磨灭的民族魂,犹如老虎窝山峰魏然挺立的8棵青松。永远挺立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