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不长不短,刚好够一个人走完一段从热望到幻灭、再从绝望到苏醒的旅程。
还记得项目初启时,我像一株渴求阳光的植物,拼命向着理想的方向生长。2020年春天,当世界因疫情停滞时,我们的项目却在隔离中加速推进。我仍记得那些在项目部现场度过的深夜,整层楼只剩下我桌上的台灯还亮着,像黑暗中唯一的灯塔。面对全新的DCS控制系统,我一遍遍核对每一条逻辑连锁表,调试着仪表设备——透过屏幕上跳动的参数,我仿佛能触摸到那些轰鸣的机器。口罩在脸上勒出深痕,消毒水的气味渗进衣领,但看着控制画面从红色逐一转绿,那种创造的喜悦足以抵消所有疲惫。
然而现实总在不经意间露出它锋利的一面。第一次获奖通知下来时,我正在现场处理一个紧急故障。工作群里欢腾一片,同事们互相道贺。我放下沾满油污的工具,点开那份沉甸甸的获奖名单,手指划过屏幕,从第一个名字到最后一个,却始终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最难忘的是第三次获奖后,办公室里大家传看金灿灿的奖杯,轮到我这时,一位同事笑着拍拍我肩膀:“辛苦了,这段时间守在现场不容易。”我望着奖座上反射的灯光,忽然觉得那光芒格外刺眼。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像一堵无声的墙,把我困在自我怀疑的迷宫中。我开始失眠,在深夜里反复咀嚼自己的无能。那些调试到天明的夜晚开始变味——当我独自对着闪烁的仪表盘,看着电流信号在屏幕上游走成完美的曲线时,总会想起那些从未碰过这些设备却能将名字刻在奖杯上的人。白天则强撑着完成工作,内心却早已千疮百孔。
那是一段在黑暗中泅渡的岁月。抑郁不是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而是慢慢渗进生活的雾气,模糊了所有的色彩与方向。我变得沉默,习惯独处,甚至开始害怕清晨的阳光——它照亮的不是希望,而是又一个需要伪装坚强的日子。
转机发生在一个寻常的夜晚。妻子轻轻握住我颤抖的手,她的声音温柔却有力:“我们不要认输,好不好?你不该被这样定义。”她没有说太多励志的话语,只是安静地陪着我,像守护一盏即将熄灭的灯。正是这种不带任何条件的信任,慢慢融化了结在我心头的冰。我开始明白,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界赋予的标签,而在于自己如何定义坚守与尊严。
重新拾起工作,我不再为虚名所困。当我再次走进熟悉的现场,听着设备运行的嗡鸣,看着控制屏上流畅的数据流,我突然意识到——这些我亲手调试的系统,这些稳定运行的设备,才是对我专业能力最真实的见证。妻子成了我最坚实的后方,她的理解与支持,让我学会在逆境中构建自己的坐标——不为他人的评判所动摇,只为内心的真实而工作。
如今回望,那段看似被剥夺的时光,反而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馈赠。它让我看清了荣誉的虚妄与真实的重量,让我懂得如何在黑暗中守护内心的光。
四年风雨,洗去的是稚嫩与依赖,留下的是坚韧与清醒。当我不再是被动等待认可的参与者,而是能够主动书写自己人生的作者时,这段路,终于走出了它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