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虞爱莲的头像

虞爱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8
分享

青春永不落幕

高中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席慕蓉的一首诗,她说:“我含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青春的确是仓促的,似乎只是眨眼之间,几年时光便如流水从指尖飞逝。现在坐在大学校园里,每每聊起高中时,总会笑一句:“时间过得真快啊。”对于那几年的记忆,每一帧画面、朋友的音容笑貌都清晰得仿佛发生在昨天。

不久前在B站看到了母校给25届高考生录的视频,视频素材来源于我们24届考生,考入大学的我们录一段表达对学弟学妹的祝福视频,老师将其剪成了合集。我并没有录,自然就没有出现在视频上,但长达二十几分钟的视频我愣是无倍速一秒不跳地看完了。我想起来,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也曾看过同样的视频,一晃已经一年过去了。

我以为青春就是高中的那段时光,以前总喜欢把青春挂在嘴边,在生活的边边角角寻找青春的影子。

高一刚入学那一年,我们在十一月举办了校运会,正巧遇到个好天气,艳阳高照。

下午时操场人来人往,学生们总喜欢扎堆坐一起聊天,我自然也不例外,下午的项目开始前,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学校的传统,各班体委高举着各班班旗在场上一圈一圈的跑,以此作为开场。各式班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少年们跑了一圈又一圈,跑累了就换下一个人接上,直到广播响起音乐,直到有人宣布下午的比赛正式开始。

我们在场边喊着加油,看着自己班的班旗超越别班的班旗,有人大喊:“青春!”

那时的青春是恣意的自由奔跑。

我记得是有人录了视频的,我也存了,只是后来换了手机,那段视频也找不见了。

时间总是飞快的,它无情地不为任何一个人停留。高中的岁月也是转瞬即逝,进入高三后,随着黑板上的倒计时一天天减少,我们能参加的活动也越发少了。某一天晚自习,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自己的初中,县二中。从二中毕业后,我只在高一时回去看过一次,如今已是高三的最后几个月。许久没见二中的模样,听朋友说,它已改头换面,跑了三年的煤渣跑道早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陌生又熟悉,操场上依然很多人,放学后、课间或吃饭时,手牵手散步的那群人,却不再是当年的我们。与从前的好朋友还偶尔有联系,可仅限于关系很要好、很熟悉的那几个,大多数已是十分陌生。

也不知道自己在伤感什么。

高三似乎是我们青春的高潮,每天穿梭在考卷与题海间,紧张又匆忙,却也总能在某一时刻放松。记得有一晚上,教室突然停电了,我们在宿舍吃饭洗漱完回到教室,昏暗一片,教室里没几个人,有人拿着书本在走廊借着所剩不多的自然光看书,天际的霞光红艳似火,几个女孩子拿着相机轮流拍照。我的座位在窗边,能清晰地看见那绚烂璀璨的晚霞,我纵容自己放松片刻,静静地欣赏着。

总有人说,学校的晚霞是最漂亮的,我也这么觉得,与教室窗外的绚烂霞光的每一次邂逅,都是我灵感的温床,写出了一篇又一篇随笔,记录在我的日记本里。

我记得高一的时候也有一次,全校停电,也是这样一个傍晚,随着天越来越黑,依然没来电。我有一盏小台灯,本是放在宿舍供晚上学习照明用的,这会儿也是派上了用场。我到教室时,走廊上站着一排人,皆是看书写作业的,有个女孩子见到我就好像见到了救星:“你终于来了,借你的灯用用。”

许久没来电,也不是办法,老师们便出去买了许多蜡烛,一桌一根,全部点着后教室里一片暖黄光芒。那晚的晚自习我印象深刻,老师想借这个机会让我们放松放松,于是艺术生们就上去唱歌,我们在下面鼓掌,也不管有没有人过生日,老师组织我们全班唱了首生日歌,那段视频和前面校运会的视频一样,我都找不到了,现在想想有点可惜。停电的那几个晚上,教室里是极其热闹的,有人静心学习,有人坐在一起小声聊天,也有人一起唱歌,那时候坐在我身后的几个女孩子就是在唱歌,而我在写日记,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一段写进了我的日记里。

时间回到高三,那一晚停电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来电了。那天考了一天试,我看着黑板上的倒计时,那个数字擦了又写,一日一日减少,如今距离高考还有80天。我记得那天考试的作文题是间隔疏离庸常的现实生活,具体写了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我记得我写了几句话,“与好友品一杯香茗,捧一本书拾掇岁月的星星点点,踏上去往远方的旅行之路……”

高三是我对未来怀有最大期待的时候,我时常想象自己未来可以去往远方,想象自己的大学生活应该也会如网上那般精彩。因着这份幻想,我才能日复一日的完成枯燥的学习。

那段时间特别喜欢一首歌,我们学校的广播站可以点歌,于是我就去点了十首歌,给我们宿舍的每一个都点了一首,算是我送给她们的其中一样毕业礼物。

我把我自己的那首歌放在最后一首,那是2024年4月9日,距离高考还有59天,班主任在给我们开课外班会,缓解我们的压力。阳光很刺眼,一群十七八岁的少女聚在一起的笑容很明艳,游戏打闹时的笑声也很悦耳,相机定格了无数的欢笑与回忆,操场上不只有我们一个班,操场上方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我们来回奔跑在这人间四月的落花下,不远处的泡桐树高高挺立,撑起一树洁白的泡桐花,遥望着我们,在这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肆意发着光。那是我的青春时期最快乐的一节班会课。

傍晚间,我点的歌回荡校园,不知历时几个星期,第十首歌终于放完,我也终于听到那句歌词:“让我就放肆,让我再放纵一次,记住你姓名故事。”广播站放歌需要排队,初放第一首歌时,宿舍楼前的紫荆花尚未开放,只见树叶,最后一首歌放完,紫荆花已然在歌声下盛开。

2024年4月23日,是我们拍毕业照的时间,我们的青春,所有的欢笑与泪水,所有的期待与失落,都被定格在一张张照片里,前一天晚上开讲座,我从我的日记本里又看到了当初写给我朋友的信,《距离高考350天》,转眼便只剩44天。

时间一日日减少,教室的风扇转得吱呀响,是独属于夏天的声音。

教学楼前的老树早已抽出新芽,郁郁葱葱了。去年十二月,校园被点缀成银杏叶的金黄色彩,而那棵老树的树枝早就秃了,伸着干瘦的枝丫,宛若一名饱经沧桑的老者。我想,他或许已见证了这所学校的学生来来往往,看尽人间百态,读了很多故事,谱写了很多赞歌。去年十二月,在这个风与落叶的季节,我看着那颗枯树,跟朋友说:“等到它枝繁叶茂时,我们就不在这了。”朋友说我说得好伤感,我笑而不语。2024年的六月,蝉鸣声声时,它又将见证一场轰轰烈烈的离别与新的希望。

我记得我写过一篇随笔,其中几句是这样的,这场电影被播放了三年,尾声是刻在桃花枝上的华章。

高中毕业后,我本以为我的青春就此落幕了。

上了大学才发现,其实大学并没有高中时所想象的那么美好,我开始有了上不完的课,写不完的论文,我需要努力挤着我的每一点空闲时间去修我的学分。我以为我只是在沿着时间的轨迹走,按部就班地过着大学的每一天,望向前路,迷雾笼罩着我的视线,一眼看不到头,我开始感到迷茫,没有了高中时的昂扬斗志。

我喜欢写作,可是每次拿起笔却不知道该写些什么,绞尽脑汁却写不出一句话,我好似失去了高中时落笔即成的魄力和勇气,不再能写出华丽的词藻。

曾坐在图书馆里,对着纸笔发呆,忽而写出了这样一段文字:

“当密林被砍伐殆尽

鸟儿盘旋不止

我徒劳地望着森林变荒原

潮湿的土壤孕育腐败

时间使其皲裂破败

甘霖久候不至

旷野的风带走沙砾

我以残留的树枝作笔

却迟迟落不下笔

想写一首悲壮的诗

手中的笔已成朽木

我的海渐渐干涸

零散字眼连不成句

我欲笔下生花

奈何笔墨晕了书页

我枯槁的笔尖,写不出有灵的文字。初高中时总爱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想到什么便写什么,于是草稿本上少有繁杂的算式,多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今常坐电脑前,手边摆着键盘,或纸或笔,却也不再似当年落笔即成,思考良久,却写不出一个字。追忆年少时,坐在课堂上,畅想一切,我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反倒成了我的灵感源泉,那时我心中似有一片海,写了一篇又一篇随笔,不以为意地随意记在草稿本上,直到我试着再找出当年的草稿本,我才知道那时笔尖锋利,可写山写海,描花赞木,而今我的笔尖被磨平了,笔墨干涸,我绞尽脑汁,也不似当年那般写得恣意。”

后来,我读了一下发表于各大文学期刊的文学作品和诗歌,发现好的作品往往没有过于华丽的修饰,朋友说我写的文章总有词藻堆砌的毛病,我喜欢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去描写,于是我慢慢发现,平平淡淡依然可以写出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我喜欢将情感倾注于文字中,迷茫一段时间后,我恍惚间又觉得,我的青春并没有止步于高中毕业的那一刻,我永远不失重头再来的勇气,就像我高中时考差了也能对自己打气说下次会好的,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还有更远的未来。

我开始在网上发表作品,我会告诉自己未来一定会好的,仿佛又找回来高中时的状态。

我习惯坐在图书馆写作,身边安静得只剩笔尖落在书页的沙沙声,和翻动书本的哗哗声,我想,我会用我手中的笔,为我的青春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又或许,我的青春永不落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