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渐歇。天地间,那场酝酿已久的雨,终于踩着暮春的裙裾,不紧不慢地来了。远空乌蒙蒙的,仿佛一张浸透了水的宣纸。雨脚初时细密,如蚕食桑叶,沙沙作响;俄而便显出了急切的性子,淅淅沥沥,敲打着万物,带着季节无声却有力的催促。汪曾祺先生曾言:“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此刻的雨,却更像一位勤勉的画师,它挥洒之处,并非洗尽铅华,反是点染出层层叠叠、愈加深浓的翠意。那水洗过的青枝绿叶,鲜活得逼人眼目,如同被唤醒的青春,影影绰绰,又异常清晰地浮现在湿漉漉的空气里。
隔着一层薄薄的窗玻璃望去。雨丝纤细,无声地飘落,吻着小区蜿蜒的彩色小径,没入茸茸的草丛深处。凉台上,十几盆植物静默着承恩,叶片吸饱了水汽,绿得饱满而精神,仿佛屏住了呼吸,怀着一种隐秘的期盼,透出令人心旌摇曳的勃勃生机。这小小的方寸之地,竟也因这场雨,盈满了生命的张力。此情此景,令人想起东坡居士的妙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雨中自有其不可言说的奇趣与生机。
曾听闻,这眼前温柔的雨丝,其源头竟在浩渺大洋。是那永不止息的浪花,将亿万细碎的气泡与富含盐分的水分子,奋力抛向天空。风,这无形的信使,裹挟着海洋的呼吸,将它们送入大气的怀抱。水汽升腾,在高寒处凝结为云,那深邃、变幻、饱含深情的云。原来每一片云朵里,都藏着大海的柔情与风的行迹。最终,它们化作这润泽大地的甘霖,完成一场宏大的循环。雨,便是天空写给大地最深情的诗行。
这便是城市暮春里寻常又珍贵的一场雨。仿佛听到了某种无声的祈愿,雨势渐收,终至停歇。喧嚣了一日的城,被彻底濯洗过,尘埃落定,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那是云朵消散后的空灵,是水流渗入泥土后蒸腾出的芬芳,是万物沐浴后的畅快呼吸。走在湿漉漉的街上,仿佛被一种无形的、湿润的怀抱轻轻拥住。闭上眼,只觉这怀抱无限宽广,灵魂也似那高高溅起又轻轻落下的水珠,卸下了所有重量,在雨后的澄澈里自由飘荡。
此刻,天地间所有的生灵,似乎都在这场淋漓的春雨中,享尽了酣畅的欢愉。心,仿佛也融入了这无边的春意,与抽芽的草木、解冻的溪流同频共振,叮咚作响,共同谱写一曲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旋律。泰戈尔曾吟诵:“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而春之雨,恰似那无声滋养绚烂与静美的力量,蕴藏着生命轮回的密码。
行走在人生的中途,恰如行在这暮春的雨后。无论身处都市的楼宇丛林,还是乡野的阡陌纵横,心中总该存一份对大地与劳作的敬意。愿如那四月温煦的风,轻轻剪裁生活的模样,踏一双朴素而坚韧的“草鞋”——非实指其物,而是象征那份扎根泥土、勤勉耕耘的心境。深知唯有脚踏实地,以淳朴为底色,以辛勤为刻刀,方能在这广袤人间,镌刻下属于自己的、最坚实也最恒久的财富。诚如《荀子》所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点滴之功,皆源于此心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