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山峰人(陈刚)的头像

东山峰人(陈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31
分享

《秋笺》

《秋笺》

 

 

风携着微凉的雨意,轻轻叩响窗棂时,我正从书斋凝望窗外,对着小区池塘中几株残荷悄然出神。墨色的荷梗斜斜挑起半片枯瓣,宛如一句不曾吟成的秋词,在澹泊中藏尽深邃的意蕴。檐角的风铃泠泠颤响,恍若秋的脚步正悄然拂过竹帘——原来四时更迭,从不需锣鼓喧天的宣告,只一缕微凉的风、一粒清冷的雨,便已让整个盛夏敛起衣襟,俯首而退。

秋的抵达,先是被肌肤读懂的。昨日犹存的黏腻暑气,如被一柄浸满桂香的无形蒲扇轻轻拂散。小臂蓦地浮起细栗,毛孔却在清润空气中舒展如初醒之蝶。案头稿纸不再黏湿,指尖抚过纸面,竟似触到秋寄来的第一封凉信——那是一种沁入魂灵的静,让人蓦然听见,自己的心跳正与万籁同频共振。

雨是秋的纤指,不带夏雨的泼墨之势,偏有几分欲说还休的书写情致。它们斜吻窗棂,以水痕作墨,勾画出似“离”若“思”的迷朦字样。恍惚间,只觉掌心纹路与雨痕原出一脉——俱是光阴以岁月为刃镌刻的天书。千载以来,秋雨便如此为世间珍藏那些未尽的幽情:易安的愁思、工部的苍茫、飞卿的缱绻,皆凝于这淅沥声中。原来,秋最识人心,总以宽柔之怀,容纳所有悲喜与无眠。

真正让秋意叩门而入的,是那个恍若天启的清晨。一叶杏黄如故人尺素,翩然落于窗台。它的黄,不夺目不张扬,泛着琥珀般的温润光泽,叶缘宿雨一滴,澄明如泪,竟将整片秋空涵纳其中。这枚秋叶,何尝不是生命的幽微隐喻:离枝时不失决绝,归根处犹是从容。

“庭皋梧影动,树杪秋风声。”枝头日渐疏朗,天地仿佛正行一场庄严的减法。但秋的深意,恰是让我们于凋落处窥见丰盈:柿树梢头高悬的红果,原是三季光阴凝成的蜜;稻田垂首的浪穗,似对大地最深沉的敬礼;就连石隙野菊,也以星子般的花盏,诠释何谓倔强之美。

最堪品咂的,是静观落叶。每一片离枝的叶皆从容如仪,在空中勾画出优柔弧线。有的飘落石径,被人履踏作金印;有的旋入清池,与鱼影作别后沉水而眠,静候来年春泥重生。这景致总令我念及父亲临终的目光——澄澈如秋水,不见惶惧,唯存安详,那是生命对轮回最坦然的交托,是尘归尘、土归土的庄重落幕。

正恍惚之际,外甥女自房中雀跃奔过,银铃般一声“外公”破空而来,如春芽骤萌,霎时点醒我血脉中深植的传承。父亲离世时的那份澄明,竟在此时借童声再度重现——原来我已成新一辈人口中的“外公”。叶落归根,从来不是终曲,而是新枝发芽的开始;生命在这场永恒的轮回中,未曾消逝,只在形态间转换延续。父亲的从容沉淀为我的坦然,而我的存在,亦将成为另一个幼小生命启程的缘点。

秋叶飘零之轨,与人间代代相传之迹,原来共撰一部无始无终的史诗。

秋,实则是位深谙辩证之道的哲人。它以萧瑟教人懂得放下,以丰盈赠人学会珍藏。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豁达,大抵正源于参透了秋的深意:凋零从不意味着终结,而是生命遁入光阴褶皱的另一种存在。

 

然秋之意涵,远不止于私己的感悟。在这个被异化的现代社会中,秋仍持守其本真的节律。当都市人困于玻璃幕墙内,被信息洪流裹挟疾驰时,是秋雨轻叩,提醒我们驻足聆听;当消费主义鼓吹永续的新鲜,是落叶优雅的飘坠告诉我们:凋零亦是生命庄重的一课。秋之存在,本身就是对浮躁时代的一种诗意抗争。

今夏酷热尤甚。太阳似一鼎烧红的熔炉倒悬于天,光焰灼灼,炙烤大地,连风都成了燥热的同谋——拂过面颊时,只余一阵窒息的焖浊。柏油路面被晒得绵软,浮起一层恍惚摇曳的蜃气,天地仿佛也在热浪中失了心神。树叶静默如塑,边缘蜷曲、泛黄,像是被无形之火吻伤了魂魄。蝉声亦失了锐气,只断续地、枯涩地嘶鸣,如同一柄磨钝的锯子,拉扯着午后的辰光。

唯闻空调外机昼夜轰鸣,嗡响不绝,似现代文明在与自然的热浪作固执而疲惫的抗衡。人们仓皇逃遁于冷气构筑的孤岛之间,每一次短暂的户外穿行,皆成一场炙烤下的苦修。如是日子里,四季的轮回仿佛被热浪蒸散,只遗一种被无限拉长的、凝固的夏。

而正因历经这般燥烈,才更觉秋之珍贵。当第一缕清风终于捎来秋讯,我们才恍然忆起:生命本该有一段沉静的呼吸,一场丰盈的沉淀。人间四季,原是一首冷暖自知的长诗——唯有在灼热的渴望之后,才能读懂那从容飘零的落叶深处,所藏匿的,是何等温柔的轮回。

凝望一整季的缱绻清梦,守候过完整的四时流转。此刻启窗,秋风携着沁人稻香,徐徐漫入书斋。一枚杏叶悄然坠案,叶脉如掌纹般细细镌刻着时光的秘语。

你终究来了——披着清霜,踏着落叶,携着微凉,轻步赴此深秋之约。只因你心里住着我,我亦深深读懂你,便也宽容你这姗姗来迟的温柔。

生命原多沉寂,予时光一份浅浅的回眸,赠心灵一份淡淡的安暖,让过往留芳,岁月宁好。

千载秋声过耳,王维在竹林中抚琴,杜甫于孤舟上长吟,易安将愁思浸入酒樽。而在此夜,当我轻轻合上书卷,见那枚杏叶书签在纸页间映出淡淡金痕,蓦然了悟:秋从来非为悲凉的注脚,而是天地写给人间的一封长信——它以整个季节的绚烂与沉静,教我们如何在流逝之中,拥抱永恒。

(完)

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五日于书斋南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