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墟及其他(组诗)
杨森君
游统万城小记
这是一座废墟,走进去
我便是它的一部分
也是一千五百年的
一部分
寂静如此深厚,没有声音
只有草木
一根一根碎裂
我走在废墟上
我走在低处,也走在高处
我在具体里,也走在抽象里
无法确认
这些黑蝴蝶
是不是来自古代,是不是
守城将士的魂灵
它们寂寂无声地飞着
不问世事的样子
多么自在
白色的花朵
都很细小
仿佛专为蝴蝶而生
来到古城,我并不把
捡到一块瓷片
或者一枚箭镞
作为收获
地表上
依然能够看到
残损的瓦片
似乎还有斑驳釉色的瓦片
只是,不多了
叫张柳青的姑娘
住在距离古城不远的靖边县
她带我们来
却喜欢独自一人
她不是不爱说话
才一直低着头
也许,一千五百年前
这座古城里
住过一个与她同名同姓的人
同样,也住过
一个名叫杨森君的人
——只是
我们不知道而已
曼德拉山下的石阵
这些石头是从高坡上自己滚到下面的
有一些石头,巨大到无法移动它们
仅有重力不够,还必须有高度
还必须有角度,力量刚好
让一块石头,让更多的石头
滚到山下
现在,这里一片静默
一块石头的静默,更好像有话要说
也有彼此之间相互撞击
形成的石块,开裂的截面
已经有了包浆,即便石头有过疼痛
伤疤好了,疼痛也就消失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到这里来
在曼德拉山下,见证这一切
这些颜色发白、发红、发灰的石头
它们散落无序
无序,就是它们的秩序
从一块石头与另一块石头的间隙穿过去
还是石头
也有个别石头上,刻着牛羊
风,或者雨水
已经把它们冲刷得模糊不清,但我依然能
看到它们奔跑的框架,或者说
线条,这究竟出自何人之手
每次想到曼德拉山,我就会想到
在它高大的山体下面,那片石头群
它们像上苍的羊群被驱赶到这里
有的站立,有的静卧,有的靠在一起
在太阳下面
是一种颜色,在月光下面
是另一种一种颜色
石竹花开
石竹花开,山坡上不光有我们
还有陌生人
是赏花,也是来采花
人人都爱花,表情几乎一样
比如王娟,比如万万
怀里抱着石竹花,手里拿着石竹花
拍照的时候
她们歪着脑袋,双指做出V字形
样子像还没有出嫁的小姑娘
石塔
据说垒石可以祈福
我放下第一块石头后
紧接着
另外三位诗人
(施施然、梁积林、牛庆国)
也捡起石头
一块又一块
垒了上去
一座小型石塔
很快便出现了
我相信
后来者
还将继续
在我们垒好的石塔上添加石头
这座石塔
将会越来越高
大箭沟彩石
取其红色,似凝固的火苗
取其墨绿,形如盛夏的丛林
取其造型,还会看到
黑熊、金猫与岩羊
这些石头上的画面
似乎在世间都能找到
相对应的原形
百鸟栖息枝头,鸣叫声封存在彩石里
老虎藏身其中,还是露出了金黄的斑纹
落日喷薄霞光
晚云多姿多彩
这些石头呀
每一块
都像是被神安顿过
色彩不可剥夺
形状不可篡改
我突然想起了一句古训
爱石,就舍弃贪念
爱石,就空手离开
在秦岭深处
我看见过
一只老虎
老虎闪了一下身
就遁入密林
我把这个事
告诉了同行中的其他人
他们没有看见
他们坚决不信
但我确实
看见了一只老虎
黑天鹅
首次目睹黑天鹅
是在苏州的瘦西湖上
“天鹅都是白的。”
这是我以前的观念
在百丈漈观石
水中的石头
都是黑色的
你诚心喜欢它们,黑色
就是最好看的
米格尔街
我就是奈保尔笔下的
那位老者,在我的身上发生过什么
一直是一个谜,至少
对米格尔街上的大多数人而言
只有那个孩子
知道我住在一座花园里
无所事事,躺在草地上
给孩子指认猎户座星群的方位
我并没有兑现写出一部
世界上最伟大的诗篇
如果真有这样一部诗篇
就是从孩子期待的那天开始
发生的一切
备注:《米格尔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著。
擦拭一件古器
这是一件宋代酒器
空闲的时候
我会把它抱在怀里擦拭
取于黄土,成于窑火
一件瓷器的完成,包括
烧制人的手艺、洞世的清澈或浑浊
至少还有
一个人积攒的记忆所养成的美学
这决定了酒器
漂亮的外观
当它被我反复抚摸
我所能感受到的
是那种与世隔绝的冰凉与圆润
烈酒的野性曾驯服于
酒器中
它是粮食的精华
现在,作为这件酒器的拥有者
我正轻轻擦拭着它
我不是要擦它上面的灰尘
而是,长久以来
它养成了我擦拭一件古器的习惯
虽然它干净得
一尘不染
土墟
土墟上
蹲着一只鹰
黑乎乎的
只能看到
它大致的轮廓
担心惊动到它
我没有再往前走
它一动不动
一只鹰
蹲在土墟上
会不会是飞累了
不过,此时
看到一只鹰
就像看到了
我的同类
毕竟
这里太荒凉了
环顾四周
都是遥远的地平线
我对鹰没有敌意
我猜想
鹰对我应该
也没有敌意
我们只是
保持在一定的距离上
相互对视了
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