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昌言的头像

昌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06
分享

烟花三月,邂逅扬州

“春已至,花已开”,当温润的春风轻拂广袤的大地,如同一只轻柔的手,缓缓撩开了大自然的帷幕,沉睡的万物纷纷苏醒,在这蓬勃的生机中,扬州这座古老而秀美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烂漫春光里熠熠生辉,焕发出独有的迷人魅力。“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诗句,早已不再仅仅是文人墨客笔下缥缈的诗意憧憬,如今已真切地具象成一幅绚烂多姿、如诗如画的瑰丽画卷,正以无比的热忱,等待着人们亲身踏入这片土地,去触摸那细腻的美好,去感受那深厚的韵味。

踏入扬州的那一刻,仿佛一下子一头扎进了春天那温暖而芬芳的怀抱。扬州的春天,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而瘦西湖便是那奏响乐章的起始之地,一切的美好从瘦西湖畔的柳丝间开始缓缓蔓延。瘦西湖畔,细长的柳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群身着绿纱的婀娜多姿的少女,正翩翩起舞,展示着她们的曼妙身姿。那嫩绿的新芽,犹如春天最灵动、最活泼的音符,在枝头跳跃着,奏响着生命的激昂欢歌。沿着湖畔悠然漫步,脚下是蜿蜒的小径,身旁是依依的垂柳。湖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温柔照耀下,波光粼粼,闪烁着细碎的金光,仿佛无数颗璀璨的星辰洒落在水面上。偶尔,一艘精致的游船缓缓划过,船桨轻轻拨动湖水,激起层层涟漪,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绘制出一圈圈美丽的花纹,打破了湖面的宁静,却也为这如诗的美景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沿着瘦西湖那著名的长堤信步前行,“长堤春柳” 的美景便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呈现在眼前。桃花与垂柳相互交织、相间而生,粉的桃花娇艳欲滴,宛如少女害羞时泛起的红晕,在枝头尽情绽放着无限的柔情蜜意;绿的垂柳清新雅致,如绿色的丝绦随风摇曳,展示着万种的风情。微风轻轻拂过,粉嫩的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有的轻盈地飘落在平静的水面上,随着水波悠悠荡漾,似一叶叶小小的扁舟,在湖面上漂泊;有的则缓缓飘落在游人的肩头,仿佛是春天派来的使者,在诉说着关于春天的美好故事。此时,不禁让人思绪飘远,想起杜牧的诗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虽此时并非秋季,时节不同,但那诗句中描绘的青山绿水间的悠悠韵味却是相通的。瘦西湖的山光水色,有着同样让人沉醉、流连忘返的情致,那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峦,恰似诗句中隐隐的青山,而这眼前波光粼粼的湖水,又仿佛是那迢迢的绿水,让人在这春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跨越时空的诗意共鸣。

瘦西湖的桥,无疑是这美景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五亭桥,这座造型别致、独具匠心的桥,五个亭子宛如五朵盛开的莲花,优雅地浮于水面之上。桥上的每一处雕刻,都堪称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无论是栏杆上栩栩如生的花鸟图案,还是桥柱上细致入微的人物雕刻,都展现着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无尽智慧。站在桥上,凭栏远眺,瘦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湖光山色相互映衬,交相辉映,仿佛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卷在眼前铺展。那远处的亭台楼阁,近处的波光树影,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沉醉不知归路。

而二十四桥,那弯弯的桥身,在皎洁月光的映照下,更显婉约之美,仿佛是一位娴静的女子,静静地卧在湖水之上。“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这句诗,为这座桥增添了无尽的诗意与浪漫色彩。想象着在那明月高悬、清辉洒地的夜晚,一位身姿曼妙的佳人,手持玉箫,在桥上轻轻吹奏,那悠扬的箫声,如同一缕轻柔的微风,在夜空中缓缓回荡,该是怎样的一种浪漫与美好。而此刻,漫步在这桥上,仿佛能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到诗人当年的心境,与这美景融为一体,思绪也随着那悠悠的箫声飘向远方。或许,在千年前的那个夜晚,杜牧也曾站在这桥上,望着那一轮明月,听着隐隐传来的箫声,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才有了这流传千古的佳句。如今,我们踏着古人的足迹,欣赏着同样的月色桥景,心中也不禁泛起层层涟漪,对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离开瘦西湖,怀着满心的期待与憧憬,来到了琼花观。烟花三月的扬州,正是琼花盛开的时节,琼花观里,洁白如雪的琼花竞相绽放,花香四溢,弥漫在空气中,让人闻之如痴如醉。那满树的繁花,如繁星点点,密密麻麻地缀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微风拂过,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宛如一场如梦如幻的花雨,轻轻地洒落在地面上、游人的身上,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仙境之中,陶醉不已。

琼花,作为扬州的市花,有着独特而美丽的花型,八朵小花围绕着中间的大花,紧密相依,宛如八位仙子簇拥着一位高贵的公主,显得格外娇艳动人。关于琼花,有着许多美丽而神秘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传说琼花是隋炀帝来扬州要看的花。虽然这只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传说,但却为琼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和历史的厚重感。在琼花观里,除了那满树的琼花,还有许多古老而庄严的建筑,红墙黛瓦,飞檐翘角,与洁白的琼花相映成趣,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扬州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看着这琼花盛放的美景,脑海中又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杜牧诗中描绘的江南盛景,这琼花之美,恰似江南春色中一抹最为耀眼的亮色,点缀着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古城,让它在春天里更加光彩照人。

扬州的园林,以其别具一格的风格和精湛绝伦的技艺,闻名遐迩,成为了这座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个园,便是扬州园林中的杰出代表之一。走进个园,仿佛踏入了一个神奇的四季世界,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让人叹为观止。春山,以石笋为主要景观,石笋破土而出,尖锐而挺拔,仿佛是刚刚从沉睡中苏醒的春笋,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活力。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与周围嫩绿的草木相互映衬,展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夏山,由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山上绿树成荫,植被茂密,各种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夏日的山林之中,感受到了阵阵凉意。太湖石独特的纹理和形状,有的像威武的狮子,有的像灵动的猴子,有的像沉稳的大象,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工匠们的巧妙构思。

秋山,用色彩斑斓的黄石堆叠而成,远远望去,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山上的树木,叶子呈现出金黄、橙红等丰富的色彩,与黄石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登上秋山,极目远眺,整个个园的美景尽收眼底,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与丰收的喜悦。

冬山,以洁白如雪的宣石为主,给人一种寒冷而静谧的感觉。宣石的白色与周围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一片冰雪世界。在冬山的墙上,还开有一些圆形的孔洞,每当寒风呼啸而过时,会发出呜呜的声音,仿佛是冬天的呼啸声,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冬天的气息。在个园里,还有许多精巧的亭台楼阁,它们与假山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美丽的园林景观。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园林艺术的精妙之处,体会到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园林的精致与秀美,正如同杜牧诗中江南景致的细腻婉转,一步一景,皆可入诗,每一处都蕴含着无尽的诗意和韵味。

何园,被誉为 “晚清第一园”,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何园的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上戏亭,也是何园的一大特色景观。坐在亭中,周围是碧波荡漾的湖水,清风拂面,送来阵阵花香。此时,听一曲悠扬的扬州小调,那婉转的歌声在水面上回荡,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品一杯香茗,看着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闻着那淡淡的茶香,感受着那份宁静与惬意,仿佛时光都在此刻静止,让人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和喧嚣。

何园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中国传统园林的韵味,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元素,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园中的回廊曲折蜿蜒,院院相连,楼楼相通,仿佛一个神秘的迷宫一般。在回廊的墙壁上,还镶嵌着许多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每一处都展现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这些雕刻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有人物故事、花鸟鱼虫、山水风景等,每一幅都栩栩如生,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身处何园,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与杜牧笔下那个繁华而诗意的扬州遥相呼应,见证着这座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变迁,让人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而赞叹不已。

除了令人陶醉的美景,扬州的美食更是让人垂涎欲滴,成为了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扬州的大街小巷,空气中便弥漫着诱人的香气。走进一家热气腾腾的早点铺,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扬州炒饭,只见那米饭颗颗饱满,色泽金黄,搭配上鲜美的虾仁、火腿、鸡蛋等食材,色彩鲜艳,香气扑鼻。这扬州炒饭,看似简单,实则讲究至极。米饭要先煮至恰到好处,然后经过精心炒制,炒得松散而不油腻,每一粒米饭都裹满了食材的香味。配料的搭配也十分关键,虾仁的鲜嫩、火腿的咸香、鸡蛋的醇香,相互融合,才能炒出那独特而美味的味道,让人一口下去,便欲罢不能。

再配上一碗鲜嫩的大煮干丝,更是一绝。大煮干丝,是扬州的一道传统名菜,它选用上等的白豆腐干,经过精湛的刀工,切成细丝,细如发丝,却根根完整,互不粘连。然后,将干丝放入鸡汤中,加入虾仁、火腿等食材精心烹制而成。煮好的干丝洁白如银,入口爽滑,汤汁鲜美醇厚,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鲜香,让人回味无穷。那干丝的细腻口感,搭配上鲜美的汤汁,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充分展现了扬州美食的精致与美味。

还有那外酥里嫩的扬州狮子头,更是扬州美食中的经典之作。扬州狮子头,以猪肉为主要原料,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小块,然后加入葱姜、鸡蛋等调料,搅拌均匀,捏成一个个大肉丸。这些肉丸个头较大,圆润饱满,如同狮子的头一般,故而得名。接着,将肉丸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使其外皮变得酥脆,然后再放入砂锅中炖煮。经过长时间的炖煮,肉丸变得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让人品尝到了扬州美食的醇厚与香浓。

扬州的早茶,也是不可错过的独特体验。在那古色古香、充满韵味的茶楼里,点上一笼汤包、一碟蒸饺、一份烫干丝,再泡上一壶香茗,悠闲地坐在窗边,慢慢品尝。汤包,那薄如蝉翼的面皮里,包裹着鲜美的汤汁和肉馅,轻轻咬上一口,汤汁瞬间四溢,味道鲜美极了。为了品尝这美味的汤包,还流传着 “先开窗,后喝汤” 的口诀,即先用筷子在汤包上戳一个小孔,让热气散发出来,然后再慢慢吸食里面的汤汁,最后品尝肉馅,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乐趣。

蒸饺,造型小巧玲珑,精致可爱,馅料丰富多样,有虾仁馅的、肉馅的、蔬菜馅的,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味道。它们被整齐地摆放在蒸笼里,宛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咬上一口,皮薄馅大,汁水丰富,让人赞不绝口。烫干丝,与大煮干丝不同,它是将干丝用开水烫过,然后加入调料拌匀,口感清爽,味道鲜美。吃烫干丝时,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一些姜丝、香菜等佐料,使其味道更加丰富。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喝上一口香茗,茶香与美食的香气相互交融,让人感受到了扬州早茶的独特魅力,仿佛时光都变得悠闲而惬意。

在扬州,不仅可以品尝到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还可以深切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这座城市犹如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扬州是 “扬州八怪” 的故乡,郑板桥、金农等画家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走进扬州的博物馆,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穿越回了过去的岁月。博物馆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从古代的青铜器、陶瓷器到近现代的书画作品,每一件都见证了扬州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那些古老的青铜器,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展现了古代扬州的高超铸造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陶瓷器则色彩斑斓,图案精美,有的描绘着山水风景,有的刻画着人物故事,每一件都让人赞叹不已。而书画作品更是扬州文化的瑰宝,“扬州八怪” 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精神,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郑板桥的竹子,挺拔坚韧,寓意深刻;金农的书法,古朴典雅,韵味十足。欣赏这些作品,仿佛能与古代的艺术家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他们的艺术魅力和精神世界。

扬州的小巷,也是充满了韵味和故事,仿佛是这座城市的脉络,连接着过去和现在。那些狭窄而悠长的小巷,青石板铺就的路面,经过岁月的打磨,变得光滑而圆润。两旁是古老的民居,白墙黛瓦,飞檐翘角,虽然有些已经显得有些破旧,但却依然保留着那份古朴的韵味。漫步在小巷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小巷里,偶尔会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或是居民们的谈笑声,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祥和的氛围。

在小巷的尽头,也许会有一家小小的书店,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走进书店,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有关于扬州历史文化的,有文学艺术的,还有一些当地作家的作品。在这里,你可以静静地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角落的椅子上,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感受着文字的魅力。或者,会有一家传统的手工艺品店,里面摆放着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如扬州剪纸、扬州漆器、玉雕等。这些手工艺品,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展现了扬州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走进店里,挑选一件心仪的纪念品,不仅是对扬州之行的美好回忆,更是对扬州文化的一种传承和纪念。这些小巷,就像杜牧诗中的韵脚,平平仄仄间,藏着扬州的故事和风情,每一步都能踏响历史的回音,每一处都能发现惊喜和感动。

扬州的运河,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它蜿蜒流淌,穿城而过,见证了扬州的兴衰荣辱,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沿着运河畔漫步,那古老的城墙、古老的码头,仿佛是一位位沉默的历史老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诉说着过去的繁华与沧桑。在古代,扬州因运河而繁荣,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运河上船只来来往往,商贾云集,一片繁忙的景象。如今,虽然岁月已经流逝,但运河的魅力依然不减。

在运河上,还有许多造型古朴的游船,乘坐游船,缓缓地行驶在运河上,欣赏着两岸的美景。两岸的建筑风格各异,有古色古香的传统民居,也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它们相互映衬,展现了扬州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运河边的灯光秀,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夜晚,当华灯初上,运河两岸的灯光璀璨夺目,倒映在河面上,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五颜六色的灯光,将运河装点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运河,流淌着扬州的历史,也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恰似杜牧诗中那悠悠不尽的情思,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当夜幕悄然降临,扬州的夜晚同样充满了迷人的魅力。东关街,这条古老而繁华的街道,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热闹非凡。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店铺林立,各种各样的招牌闪烁着光芒,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有卖传统小吃的店铺,飘出阵阵诱人的香气;有卖手工艺品的店铺,展示着各种精美的作品;还有一些特色的茶馆和酒吧,传来悠扬的音乐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

走在东关街上,仿佛置身于一个热闹的集市,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品尝着各种美味的小吃,如烤串、臭豆腐、糖画等,每一种都让人回味无穷。烤串师傅熟练地翻转着手中的烤串,撒上各种调料,不一会儿,烤串便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臭豆腐外酥里嫩,配上特制的酱料,味道浓郁,虽然闻起来有些臭,但吃起来却香得让人停不下来。糖画艺人用勺子舀起融化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绘制出各种图案,如龙、凤、蝴蝶等,小朋友们总是围在糖画摊前,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希望能得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糖画。

在东关街的尽头,便是东关古渡。站在古渡旁,古老的运河水悠悠流淌,看着河面上船只来来往往,听着船工们那富有节奏的号子声,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过去那个繁华昌盛的年代。古渡旁的灯光,将整个古渡照亮,暖黄色的光芒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形成了一道无比美丽的夜景。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也可以静静地坐在河边的长椅上,吹着轻柔的晚风,欣赏着运河的夜景,感受着那份独属于扬州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扬州的春天,不仅仅在于那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的美丽,更在于其独特而深厚的人文风情。在扬州,你随处都可以看到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这些活动如同璀璨的明珠,点缀着扬州的春天,也传承着这座城市的文化。

扬州剪纸,作为扬州的传统民间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天下。剪纸艺人们仅仅用一把小小的剪刀,就能在一张普通的纸上剪出各种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的图案。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在他们的剪刀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跃然纸上。每一幅剪纸作品都饱含着艺人们的心血和智慧,也体现了扬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当你亲眼目睹剪纸艺人创作的过程时,你会被他们那娴熟的手法和专注的神情所深深折服,也会对这门古老的艺术产生由衷的敬意。

扬州漆器,也是扬州传统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华丽的色彩、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扬州的漆器厂,你可以详细地看到漆器制作的全过程。从精心选料、巧妙制胎,到细致髹漆、精美装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具备精湛的技艺和极大的耐心。漆器上的图案,有的描绘着历史故事,有的展现着自然景观,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扬州漆器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工艺品,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它承载着扬州的历史和文化,向人们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扬州的戏曲文化,同样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扬州评话、扬州清曲等传统戏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扬州人民的喜爱。在一些古色古香的茶馆里,你可以悠闲地坐下来,一边品尝着香茗和小吃,一边聆听着艺人演唱扬州评话。艺人们那生动的语言、精彩的表演和丰富的表情,能够将你带入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世界中,让你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扬州清曲,曲调优美婉转,歌词细腻动人,是扬州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融合了扬州地区的方言、民俗和音乐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在一些传统的节日里,扬州还会举办盛大的戏曲表演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演唱着经典的曲目,台下观众们沉浸其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这些戏曲艺术,如同杜牧诗中的意象,丰富了扬州的文化内涵,让这座城市更加生动鲜活,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在扬州的这段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它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婉约,如那瘦西湖的湖水、长堤的柳丝,温柔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又有历史文化的厚重深沉,如那古老的园林、珍贵的文物,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无论是瘦西湖的如诗美景,还是扬州的诱人美食;无论是古老而精致的园林建筑,还是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都让我深深陶醉,流连忘返。

当我终于到了离开扬州的时候,心中满是不舍和眷恋。回头望去,扬州的景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渐渐远去,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中。我知道,扬州这座城市已经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还会再来的,再次感受这座城市的春天,再次品味这座城市的韵味,去探寻那些我尚未发现的美好。

烟花三月的扬州,是一首动人心弦的诗,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诗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每一笔都描绘出绝美的景色;是一段永远难忘的旅程,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惊喜和感动。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游客从四面八方前来探寻。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心灵的宁静港湾,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滋养;也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体会到人间的温情和温暖。

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为扬州的美景增添了无尽的诗意注脚,仿佛是为扬州量身定制的赞美之歌。它让扬州的山水、明月、桥畔都蒙上了一层浪漫而神秘的色彩。当我们置身于扬州的美景之中,吟诵着杜牧的诗句,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诗人产生共鸣,感受到他对扬州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让我们在这美好的烟花三月时节,邂逅扬州,邂逅那属于春天的故事,续写着这座城市与诗歌、与文化的不解之缘。在未来的日子里,扬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必将继续绽放着它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领略它的风采,感受它的独特韵味,让那如烟如雾的扬州梦,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向往和憧憬。无论是岁月的流逝,还是时代的变迁,扬州的美,都将如同那运河的流水,悠悠不绝,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给予我们无尽的灵感和力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