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群红的头像

陈群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14
分享

秋的记忆

秋,连同她的印记,如散落的珠链,串联起我生命里的点点滴滴,让我在回望之际,依然能触摸到岁月的温度与厚重。

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秋游,是在小学四年级时游东山五祖寺。出真身殿角门,在竹林前的石阶上,我和几个男生比赛攀爬通天路、攀登白莲峰。在离天最近的山顶,大家争先恐后地伸出双手去抢摘蔚蓝的天空中一朵不愿移动的云,老师笑着说道:“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想必诗人李白在江心寺也有相似的举动。”

人生的第一次靠劳动挣钱,也是在秋天。初二暑假,我发现后院围墙边的野生蓖麻树,不知不觉地由开始的几株竟增至十几株,而且长的郁郁葱葱。新学期农忙假,同学们都在家里当帮手,我则忙于采蓖麻蒴果、脱壳、翻晒蓖麻子。假期的最后一天,当我把人脸一样的蓖麻子拿到物资站卖完,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买完文具用品,我将剩下的钱买了几把香脆可口的盐蚕豆,那诱人的滋味瞬间解了我一时之馋。

在连风都带着谷粒清甜和瓜果熟香的日子里,她来了,一声清脆的啼哭,骤然划破了产房内外的宁静。她躺在我的臂弯里,双眼轻阖,小小的拳头紧紧握着,仿佛是攥住了夏天最后一缕阳光。我一遍遍亲吻她柔嫩红润的脸颊,初为人父的喜悦如潮水般涌来。

金桂飘香的季节,嫁衣的红是泼洒的霞光,滚着金线的凤凰展翅欲飞。喜鞋踏过香尘铺就的毡毯,一步一印、一步一芳,那甜味钻进嫁妆箱笼的雕花缝隙,藏进凤冠珍珠的晕彩里,更渗入送嫁的欢声笑语中。那个曾穿着靴子等雨下、看雪舞漫天写雪景的小女孩,带着父母的殷殷叮嘱和亲朋的深深祝福,携着故乡的秋意启程,把桂香酿成余生的蜜。

我也曾凭地图上的圆点指引,走入一个个陌生却动人的秋日境地:在香山,我见到红叶绚烂如朝霞,黄栌、柿树、枫树的红黄叶片交织成壮丽的画卷。与香山层次分明的红叶不同,爱晚亭的枫叶似跳动的火焰。大唐芙蓉园的紫云楼边,金黄的杏叶在空中翩翩起舞,如同唐明皇曲江大会上舞伎轻盈旋转的裙裾,飘逸而美丽。渭水岸边,泛白的芦苇摇曳风中,我竟寻见了《秦风·蒹葭》里的意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最难忘的,仍是家乡北部山区的秋。它是一本永不褪色的画册,在我的记忆中保存了二十余年,依旧鲜明如昨。

秋风,是一位高明的魔术师,它轻抚过的山峦,层林尽染,五彩缤纷。晴日里,碧空如洗,澄澈通透得像一块被精心打磨过的蓝宝石。云朵悠然漂浮,或聚或散,如画家随意挥洒的留白。街道上的房前屋后、屋顶上,尽是“晒秋”的热闹景象——鲜红的辣椒、深紫的扁豆、土黄的花生,绚丽的图案像被打翻了的调色盘。田间地头,勤劳的农人们俯身劳作,采摘收获,还播下来年的希望:小麦、油菜、红薯……泥土的芬芳夹杂着火粪的清香飘荡在田野间凝结在农人的身上。若是经过一场秋雨的洗礼,山间便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晨起时,草尖、叶缘挂满晶莹剔透的露珠,每一颗都折射着朝阳的光辉,好似大地悄然珍藏的珍珠。待到夜幕降临,秋虫便开始了它们的吟唱。蟋蟀、金铃子,还有不知名的小虫,躲在墙角草际,“唧唧啾啾”地叫个不停,仿佛在为夜的静谧谱写轻柔的伴奏。月亮升起,格外清明的秋月洒下一地水银似的光华。它悄然穿过窗棂,在砖地上画出灵动的格子,如同时光悄悄铺开的信笺,邀人拾笔写下一段悠悠心曲。

窗外的梧桐又落下了一片叶,打着旋儿,落在昨日的那堆上。秋,已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她将携着我沉甸甸的记忆,一同没入时光的深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