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程定珍的头像

程定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30
分享

云梦深处的回响

《云梦深处的回响:石泉祭拜鬼谷子记》

重阳的晨光穿过薄雾,石泉县在氤氲水汽中缓缓苏醒。体育场前,文友们相视而笑——我们即将奔赴一场跨越千年的约会,去云雾缭绕的鬼谷岭,祭拜那位神秘的先师。

车子在盘山路上蜿蜒而行。窗外掠过的苍翠,忽然与记忆重叠——那是儿时夏夜,叔伯们摇着蒲扇,说起鬼谷岭采药的旧事。他们描述着如何攀援绝壁寻觅黄精,如何在云深不知处巧遇灵芝,那些沾着露水的中草药,最后都进了“济生堂”的药柜。那时的鬼谷岭,是传说与生计交织的秘境。

祭坛前,青烟袅袅升起。当《鬼谷子》的诵读声在山谷间回荡,我忽然懂得了什么叫做“捭阖阴阳”。这不仅是纵横家的权谋之术,更是天地万物的运行法则——如同山间的黄精,深埋土中数载方能成材;如同云雾聚散,看似无常却暗合天时。

下午的研讨会上,李佩今先生梳理鬼谷子与石泉的渊源,刘宇星阐述纵横学的当代价值,王友芝则讲述将鬼谷智慧融入民俗创作的实践。听着听着,我忽然明白:先师的智慧从来不是尘封的古籍,而是流动的活水。当何江先生展示根据《本经阴符七术》编排的养生功法时,当看到乡亲们将鬼谷传说编成山歌小调时,你会真切地感受到——那位两千年前的智者,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

最动人的刹那发生在交流间隙。一位满头银发的采药人后裔,带着祖传的草药图谱来到会场。发黄的宣纸上,不仅标注着药材习性,还用工笔细细描绘了鬼谷岭的四季山色。他说:“爷爷常说,鬼谷子教人识天时、辨地理,我们采药人懂的,不过是他学问里的皮毛。”

此刻窗外,汉江如练,静静流淌。我想起会上学者们的激辩、艺术家们的创作、乡民们的传说,忽然了悟:真正的文化传承,从来不是刻板的复诵,而是让古老的智慧在当代生活中重新生根发芽。就像那些生长在鬼谷岭峭壁上的黄精,既承载着《本草纲目》的古老记忆,也滋养着今人的生命。

正当未时,我们踏上归途。山风送来阵阵药草清香,仿佛先师跨越千年的回应。这场祭祀,终究不是我们对历史的朝拜,而是让历史通过我们,继续向前流淌。当鬼谷子的智慧化作百姓的生活哲学,当纵横术成为处事交往的明镜,先师便真正地活了——在每一次真诚的交流里,在每一个顺应自然的抉择中,在石泉的晨雾与晚钟间,生生不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