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程世平的头像

程世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25
分享

古井兴衰记

我老家的祖屋程家晓塆,座落在四川盆地东北部明月山脉一座叫老鹰山脚下,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塆。在祖屋朝门前20多米远的一水田中有一口百年古井,井台高出田水面1米左右,四周围墙用青沙条石砌成,方形井面,圆形井口,从祖屋朝门到古井有一条石板路连接,方便塆里人到水井挑水。可见当年祖先挖筑井时考虑得多么实用和周到。

古人盖房建塆,一般选址在有溪有河的附近,或者有地下水源可挖井取水之处。在两百多年前的清代中叶,我们的祖先不知采取什么形式和方法,发现在一座形似卧牛坡下的水田中,离地面六七米深之处有地下泉水,于是选址在卧牛坡腹部盖房建塆。据塆里老辈子讲,这口水井与祖屋开建同时挖掘,井底部有一拳头大的泉眼,水源来自祖屋背后几里远那座山的阴河。自清代中叶先祖建塆以来,祖祖辈辈都是饮用这口井里水繁衍子孙十几代人,人丁兴旺时,全塆常住人口多达一百多人。可以这样说,这口古井是我们程家晓塆繁衍生息的生命之源。

古井常年井水丰沛,取之不渴,而且水质清沏透明,口感软绵微甜。冬春季节,井水温和不冰手,夏秋时节,井水冰凉,凉爽解渴。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正在上中学,每年学校放暑假,我都要随大人一起下地掰包谷,下田收割稻谷。夏日炎炎,下地干活回来,用水瓢从水缸舀起半瓢井水一饮而尽,既解渴又解乏。 下田收割稻谷,我们都自带一捅井水到田间地头,干累了,口渴了,就用土碗或水瓢舀起桶里井水直接饮用,入口下肚后,浑身上下立马凉爽轻松许多。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也许是久早无雨,也许是挖煤修公路将山脉阴河挖漏,塆里人发现井下泉眼来水不如以往丰沛了,井里经常只有小半井水,冬春季节免强够全塆人饮用。夏秋两季,如遇到连晴高温干旱,井水下降明显,时常可见井底。井水是全湾百十号人的命脉,每天饮用必不可少。面对井水紧缺,塆里人先是自觉排队取水,平时节约用水,烧开水煮饭用井水,淘菜洗衣,都自觉用洗脸盆端着或用背篼背到水田或附近河沟去淘洗。然而随着井水急剧下降,为争抢有限的井水,原本善良本分的人心也变得自私丑陋了。以前用扁担钩着水桶可直接取水,井水下降后,再用此法取水就十分困难了,几个长辈急中生智,就用一根三四米长的竹杆吊钩一个水桶,作为公共取水工具放在井边,方便大家取水之用。哪想到,没过多久,有人为方便自己先抢到少量的井水,竟将这一公用取水工具私藏独占。迫使大家各显神通,每家都自制了类似的井下取水工具,每次前往水井挑水都得带上,将长长竹杆伸进井底,甩翻小桶取满一桶水,再用双手使劲提拉上来倒入大水桶。没有足够的体力和手劲,是干不了此活的。去水井取水挑水的一般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和大姑娘,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小孩只能靠边站,干着急。为了抢挑井水,有的蹲候在水井旁,发现井下可取一两挑水时就先取为快。全塆人都时刻观注着水井那边的动向,见前面有人去井里挑水后,估摸井下积蓄有一两挑水,就争先恐后赶去抢水,往往同时赶去几个人,为争抢那有限的井水,邻里之间、亲戚之间常常发生争吵。

白天排队抢水轮不到我家,好在我家住在塆里靠边处,随时可以观察到水井那边的动向,白天抢不到水,我们就夜间出击。当年我正在县城上中学,周末回家,由我负责夜间抢水,平时由母亲和稍大点的弟妹趁塆里人熟睡后,深更半夜,一人手提“马灯”照路,一人手持竹杆取水工县,肩挑水桶,轻手轻脚,快步赶往水井抢水。开初那几天颇有成效,每次出击都满载而归,把家里水缸和大小盆盃都灌满,没过几日这一招也就失灵不管用了。我们只好到后背坡下一条小河里挑水,从家里到小河是一条弯弯拐拐的土路,从小河里挑水往回走还要爬一段梯坎路,肩挑上百斤的两桶水,走上坡路十分吃力,每次去小河担回一挑水,都累得腰酸腿软,汗水浃背。井水紧缺不够饮用,长辈们只好在水井旁开个小洞,从一里之外的堰塘引水,通过层层梯田流下来补充入井,虽然暂时满足了全塆人的饮用水,但是水质差多了,再也不如原来井水那样清冽甘甜了。全塆人于心不甘,只得面对现实,无奈接受。这就是当年因井水紧缺,全塆人的生存状态,我有亲身感受,记忆尤为深刻。

光阴荏苒,转眼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饮用水问题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一项项惠农政策相继出台,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建成,乡政府在大河沟水库建起了自来水厂,自来水管接到祖屋晓塆每家每户,从此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全塆人不再为饮用水发愁,邻里之间也不再为抢井水而发生争吵啦!

盛夏的的一天 ,我回老家探望老母,路过这口百古井,只见它仍然孤立于那块水田中,与破败老屋遥相呼应,默默守望,仿佛向我这个远道归来的游子述说它们的前世今生,讲述它们对程氏家族繁衍生息的历史功绩。我触情生情,无限感慨,信步走到井边,俯身探望,井水象一面镜子映照出我的身影,井水微波荡漾,我的身影也随波晃动,人与物之间的隔阂瞬间释放,我与井真情对话,互诉衷肠。

自来水替换井水,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这口百年古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往日的高光时刻和热闹场景虽然随着光阴流淌而飘然远逝,但是她为我们程氏家族繁衍生息的历史功绩,作为祖屋程家晓湾的后人,应该饮水思源,心怀感恩之情,感恩她对程氏家族子孙后代的养育之恩。我是喝她那甘甜之水长大的,我对她肃然起敬,心存感激,心里萌发了为她立传的心念,将用我那笨拙的笔,平实的文字,为她歌功颂德,让后人世代铭记这口百年古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