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是大地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旅行者。人类最初聚集地大多分布在大河流域、河湖之畔。我居住的小城位于淮河流域,临湖傍淮,河湖众多,这里有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古四渎之一的淮河、隋唐大运河遗存古汴河,以及徐洪河、怀洪新河等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七条之多,至于境内疏浚、分洪、灌溉之类的小型河道更是不胜枚举。
我曾有幸涉足过这些河流,与它们有过“肌肤之亲”。至今都不曾忘记在这些河流的怀抱里戏耍、畅游、成长,可以说,它们都是与我休戚与共的生命之水。
在小城南郊,一条蜿蜒入城的湖湾赫然映入眼帘,这里便是被誉为“百里湖湾”的洪泽湖溧河洼。溧河洼位于洪泽湖西北角,是洪泽湖伸入泗洪县城内部的湖湾。汛期的洪泽湖水面从高空俯瞰恰如一只迎着东来紫气大步前行的鸵鸟,而溧河洼就是鸵鸟高高扬起,飘逸灵动的尾部。
《中国河湖大典》记载:“溧河洼古为沥涧沟入淮下游段洼地,在隋大业三年(607年)因开通济渠被塞断成湖,名永泰湖,方圆三百六十里,洪泽湖形成后吞淹了永泰湖及沥涧沟。”《泗虹合志》又载:“塔影湖,长六十里,阔五十里。北连溧河,东连洪泽。”这里的“塔影湖”乃洪泽湖雏形,“沥涧水”为“老溧河”的前身。另有资料显示,“溧河洼”南有“永泰湖”,北有“柳山湖”。“柳山湖”自泗洪县石集乡柳山村到官塘岭以东,明清时期为洪泽湖西五十二个小湖泊之一。洪泽湖形成后,尤其是清康熙十九年即公元1680年,水淹泗州城以后,“永泰湖”连同“剪草沟”被大水相连,成为洪泽湖的上游湖湾,从七里沟至临淮头注入洪泽湖。
此际,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溧河洼似要把所有的美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在湖湾东岸的堤坝上骑行约两公里后,观光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停车,驻足,迎面一块巨石矗立在湖边,巨石上红色魏碑体的“溧河洼”三个大字遒劲有力,每一笔力透石背的笔画仿佛周边汇入溧河洼的河流,汩汩流淌着活力之水、生命之源。溧河洼百里湖湾内设有运动区、露营区、垂钓区、野炊区、亲子互动区、湖上游览区、婚庆室外取景区以及临湖观光廊道等,游人可在不同区域选择自己喜欢的休闲娱乐项目。在湖湾的沿岸大堤和临水而建的栈道上流动着各色人群,有和我们一样邀朋约友慕名前来一睹湖湾风采的闲人,有身背长枪短炮和操控无人机的摄影达人,有调制五颜六色聚精会神写生的画者,有俊男靓女的年轻情侣,更多的则是慕名而至、追寻湖湾生态之美的游人……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所有的河湖之畔历来就不乏垂钓者,在溧河洼垂钓区,一些热衷于垂钓的人或站或坐于湖边,用一只小小的钓钩丰盈着自己的生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更有一些著名的钓者从水边走进历史、走进世人的内心深处。名曰为钓,实则是一种自我心性的释放和心迹的流露。他们以钓为由,在等待一次施展人生抱负的机会,在展露一种对生活的追求和享受。如渭水边“愿者上钩”的姜尚、资水边“弃钓向天问”的屈原、江洲边“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的白居易,鉴湖边“闲时钓秋水”的陆游,还有“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等。他们早已把垂钓视作生命的一部分,把垂钓视为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之美的一种体悟和追求。
溧河洼由北向南是一个巨大的倒“人”字形湖湾,由此往东南方向去约十余里建有被誉为国内第一的垂钓中心,俗称“大圆塘”。每年举办规模庞大的垂钓比赛,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垂钓爱好者慕名前来,赢取百万元奖金。对于钓鱼我是终究不得其法,即便是久居湖边,虽具有得天独厚的垂钓资源,却终究无法深谙其道。工作之余也曾购得钓具若干,随一众钓友到湖边跃跃欲试,可每每都是“临渊羡鱼”,在耗时费力之后空手而归,这样五次三番后就再没有了兴致,只能彻底作罢。
天边不再矜持的落霞旁若无人地喧闹着,落在水面上的光,闪烁其辞。1.5公里长的临水景观廊道远望如同长虹落岸,彩色的廊桥两头连着堤岸,中间部分起伏在水面上。近看又如长龙卧波,绵延在脚下,穿过岸边的芦苇和水杉林通向远方。下午四点后的溧河洼变得温柔起来,县城里的人们大都在这个点来到溧河洼,走在芦苇摇曳的景观廊道上,夕阳拉出长长的影子。不远处跳动着的,是金色的湖面。
傍晚时分,露营区的人们陆续搭起了帐篷,橘黄色的露营灯一盏接一盏被点亮。此刻的湖边还没有被暮色完全笼罩,我们行走在栈桥上,晚风从不远处送来一阵古朴典雅的琴声。古琴就摆放在栈桥旁边一顶露营的帐篷下,抚琴的人是一位身着古典汉服女子,发髻高挽,体态微丰,优雅恬适的神情仿若从古代穿越而至。在琴音响起的那一刻,清亮空灵,就连天边的落霞也变得缓慢而流连,而暮晚的风将抚琴女子的薄纱衣裙吹得飘飘然,仿佛古雅的旋律在此刻此地都是肉眼可见的。夜幕初降,万物静籁。尤其在月上柳梢时,漫步在溧河洼湖湾之畔,那“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的剪影,犹如一本水墨画册的封面,漫步在湖畔的你我也纷纷走入画中,成为画中人画中景了。
1954年,溧河洼被列入国家蓄垦工程,今天的溧河洼从青阳七里沟到双沟下草湾已成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的一部分。昔日洪涝多灾的洪泛区已经荡然无存,换之而来的是水清碧透、众鸟曼舞的生态湖湾。小城居民忙碌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被高楼大厦封闭隔绝的日常,被一条湖湾劈开一丝缝隙,透进来一股舒缓、静心的气息。清晨,你能在这里迎来“日出江花红胜火”的豪情万丈,也能在傍晚目送落日,感受“夕阳无限好”的绚烂多彩。放下一天的疲劳,让原本鸡零狗碎的生活在青草碧水间远离你的内心。掬一捧碧水、盈一眸清澈、拥一份闲情、守一份清静,在物我两忘中感受近在咫尺的诗与远方。
流淌的水既是最普通的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象征。而现实中的我们,更应该像流水一样,自由、执着、永不言弃地面对生活。依水而生之地,当是人间烟火之处。这里既有众多河流的穿境而过,又有洪泽湖溧河洼的无私润泽,这是大自然的恩赐,亦是人们生态修复的成果。这座全国首批13个“两山”理论实践基地之一的滨湖小城,正在阔步向前,它是如此纷繁壮阔,却又因洪泽湖的浸润显得沉静内敛。
泛舟溧河洼,景随人动、人随景移。夕阳下,游船行驶在飘曳的芦苇荡中,不时惊起一只只白鹭,向远方飞去。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在现实中走到我们的眼前。立于横跨洪泽湖湿地的溧河洼特大桥,我们感慨大湖的壮阔浩渺;走进大湖深处,我们感受湖水的温润多情。这湖水如同一个深情的故人,泽润着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城市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