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大地苍茫辽阔,瑞昌西部层峦叠嶂。其间有座名为“桃花尖”的山峰,海拔730.2米,隶属于毛竹村。南山秀润如黛,北望鄂地神架,翩然如画。山脚之下,花园河(又称洪下河)蜿蜒流转,发源自橫岭山,途经花园、洪下,最终在乌石汇入壤溪,故也得名乌石河。这里山川明媚,四季清朗,千百年来,孕育了无数动人传说,为这片灵秀土地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也积淀下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人,特将若干故事整理成文,以资传承。
一、乱世英豪
一方水土育精魂,烽烟淬就英雄身。
多少浮名随逝水,独留浩气裂长空。
乾隆五十一年,江西、湖北、湖南三省遭遇百年大旱,江南哀鸿遍野。庄稼几乎颗粒无收,百姓饥馑交迫,饿殍满地……时值清廷正忙于平定西南阮兴平之乱及西藏边务,虽江南屡屡告急,朝廷也只能下旨开地方官仓赈灾。湖广本是鱼米之乡,官仓积存原可应急,奈何官吏腐败,借天灾牟利:发一报十、克扣斤两,百姓苦不堪言。
当时瑞昌洪夏源迪畲何庄,有一财主名为何士榜,聪慧勤勉,善观时势。他令佃户广种耐旱的苦荞——恰合山地土性,秋收果然丰硕,多至无处囤放。洪夏源地处三省通衢,商旅往来不绝。三省商贩闻讯纷纷前来购粮,连续三年如此。何士榜因此积累巨额财富。而他胸怀大志,广置田产,连瑞昌赤湖都成了他家的“内湖”。田产就近租予百姓,岁收租金,终成一方巨富。
二、巧结姻缘——新屋有女颜初红
姻契本天工,相逢自有衷。
星河虽远隔,并蒂证情同。
一日,士榜骑马行于乌石河畔,座骑突然受惊狂奔。他竭力控缰呵斥而无果,只得一路高呼行人避让。行至陈家畈,忽见路中立一女子,似未闻其声。惊马直冲而去,士榜闭目不忍视——谁知那女子一声清斥:“畜生!还不停下!”马竟应声止步。
士榜下马细看,这女子衣袖卷起、赤足而立,身材匀称却被晒得黝黑,更顶着一头流黄水的瘌痢,容貌甚是丑陋。士榜问:“姑娘是哪里人?”
“对面新屋陈。”
“在此做甚?”
“关虾、关鱼。”
士榜觉其用语新奇,便请她一展“关”法。女子将鱼篓置入水中,也不拦坝,只轻念:“虾公鱼婆一齐进鱼篓。”霎时间鱼虾竞相涌入篓中。
士榜心知此女绝非凡俗,遂遣人打听,知她因瘌痢头年过二十仍待字闺中。他大喜,请媒人上门提亲。陈家正愁女儿难嫁,见是何财主登门,喜出望外。更奇的是,成婚次日,新娘瘌痢脱落化为金碗,竟生出一头乌发,容貌也变得清秀端丽。才子与“丑”女,缘分成全,百年佳话流传至今。
三、内贤外慧振家业
莫道英豪皆须眉,由来巾帼胜儿男。
文能安宅定坤舆,武可擎天立世间。
陈氏嫁入何家后,以聪慧辅佐丈夫理家兴业,内外周全。一次,她赴赤湖收租,渔户欺其为女流,又嫌其路远难常至,便谎称渔获日减、欲赖租金。陈氏道:“你们撒几网与我看看。若果真无鱼,今年免租;若网网丰盈,租金翻倍。”
渔户暗喜,择无鱼处下网欲骗之,不料网网满载肥鱼,只得如数缴租。后来本地渔户再不敢租赤湖,最终由武宁人承租,从此流传“赤湖鱼,只用得着武宁佬打”之谚。
又一年至高丰畈收租,一佃户因旱灾与母病交加,无力缴租。陈氏不仅免其租,更赠种子嘱其来年再种。次年见其光景仍艰,便故意挑剔谷粒不饱,激励他再加努力。第三年庄稼大熟,她却只收一年租,并道出初衷,实为助其勤耕致富。何家在她辅佐下日益兴旺。
传闻何家富可敌国:一次为子成亲,须腾空一房,遂将银钱分放他屋,以致其他儿子抱怨“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夫妻俩遂带诸子查看新房,只见床下仍塞满银钱,仅容行走,众子方无言。
四、重建家园,设故居
兴衰自古岂无凭?琴瑟和鸣家道亨。
骤雨崩云终可挽,善根深种毓兰庭。
何家夫妇同心、慈孝传家,乡里多行善举,深受敬重。后家族人口日增,旧宅不敷使用。士榜的二子(鼎魁、鼎元)遂议迁址另建新居。
嘉庆丁巳年(1797)动土,因工程浩大,历时十四载,至嘉庆庚午年(1810)方告竣工,取名“敦彝堂”,寓厚德敬老之意。
敦彝堂规模宏伟,占地十二亩,面阔三间,进深六架,厢房三十六间,天井十八口。周身雕饰动物纹样,正面两侧厢房外凸,中墙呈八字形,顶覆护瓦,墙如须弥座饰以花纹。门前立双木柱直通屋顶,台石为基、青砖砌墙、泥瓦覆顶,内为穿斗梁架,槛窗门窗。正梁弧形,雕麒麟、飞鸟、山水花草;厢房内壁皆木门框结构,刻各式植物纹样,左厢更辟圆木门一扇,别具匠心。两侧砖墙嵌红砂石、青石浮雕八幅,阴雕阳刻、圆雕透雕交错,古朴逼真,多饰戏剧人物典故。
何家善行远扬,岁月流转间,许多当年建宅轶事渐被传为神话。或说鲁班下凡、鬼神助力,皆托陈氏太婆法力。相传一次工人突增,饭食不足,陈氏系裙执勺在蒸笼中搅动数下,饭便取之不竭。
开工初,一年轻木匠怠惰磨工,陈氏道:“任你磨蹭,终将黑发来、白发归。”果然一语成谶,那人一留便是十五年,直至工成。
五、拜师学艺——祖德淬剑启新篇
祖德绵长荫后昆,新居钟毓起豪英。
青山绿水存厚脉,演武场中薪火承。
何鼎魁诸子中,有一人名叫何杰,字建信,自幼胆识过人、力大无穷,厌文好武。年方十岁便遍访名师,精熟十八般武艺,自认洪夏源无敌手。
其父有意令其见识世面,遣其赴武汉办事。鄂地素称“九头鸟”,卧虎藏龙,何杰年少气盛,误入黑店遭袭,不敌败归。
返家后,何杰恳求父亲再寻名师。父携一身材矮小、白发苍苍、步履蹒跚之老者归来。
何杰不屑一顾,更嫌其三日只知吃睡抽烟,绝口不提武艺。第四日,何杰怒问:“你究竟是来混饭,还是传艺?”
老人敲烟袋答:“莫急,老夫观你功底……马马虎虎。”
何杰气极,老人却鹤身一翻,双脚尖立于门槛边缘,道:“公子尽可运力击我,若坠下门槛,老夫自去。”
何杰初不忍,被激后运三分力出拳,如中棉絮;八分力亦然;全力一击,仍似泥牛入海,老人纹丝不动,目光如电。何杰转而击柱,柱移数寸,方知遇真高人,遂拜师苦练,武艺大进。(注:据何氏后人称,此高人乃为湖北阳新人氏,江湖号称“大波刘”,笔者翻阅N次,不得其真迹,遗憾。)
六、名震洪都城——寒锋十载破云翎
十载霜锋淬寒芒,一朝雷动裂苍旻
弓开弦月惊石魄,剑荡星河慑雄。
洪都遍震登科檄,尽是男儿虎啸名!
何杰随师苦练十载,武功精进。嘉庆十三年,二十七岁的他欲赴武举会试,师嘱:“江湖险恶,务必谨慎。”遂别师赴考。
洪都考场人山人海,旌旗猎猎,战鼓雷鸣。内场三试:拉硬弓(八十、一百、一百二十斤);举石“呈印”(二百、二百五、三百斤);耍武艺。许多考生慑于声势纷纷落败,何杰却从容挽弓中的,喝彩不断。舞一百二十斤刀时,不慎脱手,眼看刀将坠地——他忽起脚后跟一踢刀柄,刀飞腾而起,被其稳稳接住,面不改色,满场惊呼。湖南提督主考击桌问:“此何招?”
何杰随口答:“倒踢金钩。”自此该招风靡武林。后续诸试皆顺,何杰终中武举,名震洪都,为瑞昌武史添辉。
七、命丧江湖——江湖难容傲骨刀
英雄如浪淘沙去,风波诡谲锁重关。
睥睨武林矜绝艺,刀折寒水颈血丹!
中举后,何杰任江洲府拣捡,骄气日盛,遍约三省高手比试,屡战屡胜,渐忘师“江湖险恶”之诫。
时有一山东人于江洲琵琶亭设擂,自称“天下无敌”,约战百日,称期满即为天下第一。各地英雄皆败阵下。何杰初不在意,后闻其嚣势日盛,遂于百日末赴擂。
见台上对联:“拳打南山猛虎,脚踢东海蛟龙”“脚踩黄河两边,马践长江南北”,横批“天下第一”,何杰大怒签状,跃台即战。
一交手便觉对方拳脚凌厉、劲风逼人,何杰竟处处受制……
何杰不敢怠慢,全力应战,十二分小心与之周旋。二人翻翻滚滚,酣斗百余回合……
倏忽间,二人错身而过,那山东人蓦地转身,一招“双拳贯耳”直扑何杰太阳穴。何杰疾出“闭门推车”之势,格开来拳,却不料对方胸前一晃,竟如电光石火般飞出一腿,直踹何杰心口!
何杰暗叫不好,急撤步后闪,终迟一刹,胸口已被重重踢中,一阵裂痛骤袭周身……
一股热气猛冲咽喉,何杰强运内劲,硬生生将其压回。
他转身再战,出招愈发谨慎,严防对方重施故技。果然未几,山东人再发前式,又是一腿自胸前诡然踢出——
何杰此番早有防备,闪过来势,右手疾探,稳稳拿住对方脚踝,发力一撂,将其摔翻在地!随即一脚踩定对方另一腿,将手中之腿扛上肩头,吐气开声,猛然发力——
竟将山东人生生撕作两半,鲜血四溅!
既签生死状,后果自负。此一战,何杰威名震天下,四海皆闻。
然其自身亦受重创。传闻何杰胸口被踢成内伤,却恐为人耻笑——“何杰竟也会受伤”,遂始终隐忍不言。日久伤处溃烂成硕大血瘤,脓血不止,他只得以柴灰袋偷偷裹扎掩饰。如此苦忍十余年,终在四十七岁之际,伤发而逝。
呜呼!痛哉!一代武举,竟就此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