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敬胜的头像

陈敬胜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11/02
分享

祈祷

那年,我父亲还健在。

有次一岁零三个月的侄儿,似乎遇到了邪,无缘无故一到晚上便哭个不停,任凭大人怎样哄,都无济于事。

上医院看医生,把诊拿脉,望、闻、问、诊一番后,医生开了处方,自是大包小包的拎回了许多药片和中草药。 烧开水,喂药丸,煎中草药,灌药汁。一切按医生吩咐,一丝不苟执行。等到日落西山,月上山岗的时候,小侄儿依旧啼哭不停。

实在没法子。 父亲说:我有一个法子,很灵验。过去老一辈传下来的,还不需花银子呢。

望着我们疑惑不解纳木的神情,父亲继续说道: “过去穷,没钱医病,碰到谁家小儿夜间闹哭,就在黄裱纸上写,天灵灵,地灵灵,我家有个吵人虫,行人过路看一遍,一觉睡到到天明。把它贴在村囗醒目的老槐树上,过路的行人只要看了,托百人福孩子就不闹了。”

我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相信,纯粹是个迷信呗?

不花钱的事,也就没阻止,让父亲去折腾 ……

是夜,小侄儿果真没吵没闹,一觉睡到天明。

天亮,我赶忙跑到村囗那棵老槐树下,黄裱纸还在,只是早已被深冬透着寒意的北风吹得支离破碎。 点点墨迹已然模糊不清,似是眨着双眼,诡异而神秘地望向天空。

英子是本村陈老伯的女儿,英子娘生英子难产大出血,没来得及看上英子一眼,就晕睡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陈老伯又当爹又当娘拉扯大英子, 英子十八岁,田顺儿就入赘做了陈家上门女婿。 好巧不巧陈老伯不多久就也过世了。

顺儿和英子恩爱又和睦,很快生了二女一儿。为了养家糊口,顺儿养了三百只蛋鸭,拖着移动板房,满世界里寻着水草鲜嫩鱼肥虾美的河段放鸭,乌石河便是天然的放殖地。

英子家很快殷实起来!。

这年夏天,天久旱无雨,乌石河水骤降,水草枯萎,鱼虾几近决绝。 顺儿拉着板房,去瀼溪河放鸭。经过乌石街金仙洞囗下坡处,不幸板房翻塌,撞伤了顺儿。 顺儿从此重病不起。

顺儿心里清楚:怕是医不好罗,治也是白花钱。

顺儿就开始拒绝治疗,英子急得不知咋办。

病重乱投医,这话一点都不假。英子又是求医又是拜佛,无奈顺儿的病毫无转机。 英子就到瑞昌城,在老街八角门旁边的窄巷里的算命摊上,报上了顺儿的生辰八子,帮他算了一卦。老先生说顺儿一生犯了桃花命,只有天上的七仙女下凡,才救得顺儿命。

“七仙女下凡?”

“七仙女又在哪里?”

英子一头雾水。

先生说:“你叫上七个女的,赤着脚站在河里,把脸闷在水里,心里一齐喊,救苦救难七仙女,高高在上,站得高望得远,声叫声应,万叫万灵,赶赴凡间救郎君。要喊千遍,不治自愈。”

英子急忙赶回家,说了这事,村里的媳妇们都是热心肠。英子人缘好,顺儿做人也不赖,眼看这一家就要垮了。她们也帮不上忙,听英子心急火燎这一说,呼啦一片自告奋勇应了下来。

时值寒冬,天纷纷扬着满天雪花,江南冬季奇冷,水里透骨的寒气刺得她们极其难受,但她们还是强忍着,硬是喊完了千遍咒语。 事后七位媳妇,因站在水里太久受了寒,齐刷刷躺在乌石诊所挂吊滴。 顺子还是没治好,一命呜呼。 英子哭得死去活来。七位下水喊的媳妇,也陪着哭得泪人似的。

最近在我建的《瑞昌文艺苑》群里,刮起一股学写格律诗的强劲风暴。作为群主,不说在群里数一数二的好,总不能太落伍。所以每晚闲时都会用一会儿功,竟不自觉成了习惯。

这天傍晚,刚收拾好晚餐残局,拿起《王兆鹏诗词格律》,打算看上一段。这时家里门忽然“咚咚咚……”响起。

有人串门来了。 放下书走向门边,心里想:这是谁呀?是村里又有那家婆媳扛上了?还是哪家与隔壁邻居为鸡毛蒜皮事吵起来了?

自当上了本村队长,隔三差五难免碰上一些不叫事的事,总让你哭笑不得。

打开门,门口站着一位七十多岁老人。却不是本村的,是从我村里迁出几百年本姓叔伯。 叔伯是位精神贼好的老人。坐定后,他说:“陈队长,今晚过来有点冒失!是想跟你讲一个故事。”

对于喜欢写写画画的我,听说有故事,顿时来了兴趣。

“我村陈福二公,当年陈家家大业大,为了看守陈姓家业,于清康熙年间(1722)由老屋陈(作者村庄名)迁入大冲下陈(叔伯村庄名)定居。福二公下传十二代,下陈出了一个武生,叫陈理丰。此人力大无比。据老辈人传说,有次下陈祖祠堂立围柱,六个壮年都抬不动分毫。

他围着柱子转一圈问,有这么沉? 村里人都知他力大,就逗着说,都说你力气大!一个人还想试一下?

“试就试,这柱子还要六个人抬?”

撸起袖子从柴堆里,拿起一根百来斤重杉树棍做支架。众人合力帮他抬到肩上,竟然毫不费力,迈开步子稳健如飞……

众人惊得伸出舌头,都缩不回。

这样一个人,但他家运太差。 理丰有一年,去洪都府(现今南昌)赶考武状元,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武艺,样样数一数二拔尖。 本来武状元非他莫属,在试臂力拉硬弓时,主考官刚好去茅房放便。 副考官问理丰能拉多少斤硬弓?理丰告之,能拉一千二百斤硬弓。

当时军中有一付号称唐朝大将薛仁贵的硬弓。副考官就吩咐当差的抬上来,交给理丰。

理丰抬臂扬弓,一气哈成,弦满如月。众人大声喝彩。惊动了上茅房返回的主考官。 众人告诉主考官,理丰拉弓的事。 主考官不信,叫理丰再拉一次看看,理丰第一次拉弓已耗尽了体力,再没力拉开硬弓,鬼使神差与武状元擦肩而过。

理丰这个人有至命的缺点,力气大,饭量也奇大,一餐能吃五六个人的饭,还只混个半饱。但他空有一身本领,却不会持家,祖上的家业吃个精光,娶张氏为妻,生了一个儿子,跟着他有一餐没一餐的活着,。后来,张氏病了没钱治死丧。葬在老屋陈家后花园,义门迁一世祖太婆坟左侧,犀牛望月地。

妻子死后,理丰更邋遢得的不成人样,把儿子卖给南阳刘家荡人,签一份协议共养儿子。自己就理所当然随儿子赘了刘家。 理丰和刘家老人过世后,又过了几代,刘家无后,刘家荡就成了陈家荡。

话说理丰儿子生三子,取名大和尚、二和尚、三和尚。其中大和尚在南阳一带混得人模人样,还算不错。

大和尚的孙子小帆今年七岁,聪明伶俐。全家人把他视为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生怕他出一丁半点差错。 可是阴差阳错,偏就有一天小孙子又吐又呕,到医院一检查,竟然得了白血病。好好的家庭从此愁云笼罩。

大和尚一边倾尽家私为孙子医病,一边求神拜佛祈祷孙子早日安康。 他从码头访来一位风水大师,大师勘察了一番他家祖坟后,告诉他,他家五代之内的祖坟无碍,唯独缺了一座理丰公太婆之墓,这是藐视祖宗,遭天谴之罪而引起的祸。只有找到了墓,逢时过节不忘奠祀,祸自然会消。

大和尚知道,理丰公赘到刘家后,直到今日,从没人回过老家下陈扫过墓。一翻家谱,才发现理丰公娶张氏,张氏病没,葬于老屋陈后花园犀牛望月地,一世祖太婆周氏墓之左侧。

大和尚寻着家谱,才找到叔伯。叔伯跟他家属五福(五代)之内本家。叔伯还是孩子的时侯,就听老一辈人传说过这回事。 叔伯带大和尚去下陈祖祠堂祭祀太祖。 大和尚为表示对祖宗的虔诚,离祠堂六十米开外,三步一作揖五步一跪拜,来到祖祠堂,放了封大炮竹,烧了一炉香,算是向列祖列宗谢了多年的冷漠之罪。

走时放了一千元红包摆在祠堂案桌上…… 叔伯讲完了故事,就对我说:解放后,后花园已经成了教育圣地,变为高丰镇中学,原先的一世祖太婆墓也被挪了位置,立在学校的东北角,理丰公张氏太婆的墓早就没了踪迹,他想用大和尚这一千元红包,给张氏太婆在一世祖太婆旁立一座碑,好了了心愿,让太婆安了神,能阴佑小孙的病早日安康。

我知道叔伯讲故事的用意,是来征求我的意思,是否能答应让他把碑,立在一世祖太婆坟旁。

族事我个人不能拍板,一是年纪太轻,二来对这些来龙去脉也不清楚,虽然故事很精彩,为了稳妥,我对叔伯说:今晚时间太仓促,明天我找几个年长的商量商量,再给您老回个话,您看如何?

叔伯点点头,算是同意我这个建议。

叔伯走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村里长者都应肯了叔伯立碑的事。叔伯就在一世祖太婆左侧,按族谱所述的方位立了一座新碑。

新碑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 恍惚间我看到七岁的小帆,正在朝新立的碑作着揖,丝毫看不出曾经得过重病的样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