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松的头像

陈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2/04
分享

牧之诗歌选集出版趣话

由团结出版社出版,236页的精装本《牧之诗选》厚实而沉甸,就摆在我的案头。牧之写诗30余年,诗选共分“内心渴望”,“一种低语”,“简单心绪”,“涉过红尘”,“长调悠扬”五辑,总100首。用同是诗人的赵兄俊涛在序言里的话来说,就是实际的遴选,是他“听内心的声音,走成故乡风里的风”。牧之既然写诗写了已经有30余年的年头,除了坚持,当不乏成功投稿,成功上刊,成功获奖给予他的喜悦与鼓励。他是因诗而蜚声文坛,而后又因诗而成功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记得贵州诗人蒋兄德明2018年为牧之即将出版的诗集《风在拐弯处》写序时,序言中就有这么一句话“黔西南写诗的人不少。但因写诗而进入中作协的却是绝无仅有!”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地翻天覆,河流下沉,房倾屋摧,死伤盈万,哀鸿遍野,触目惊心,正是国难当头之时,他的一首《中国挺住》,不仅让亿万中国人泪流满面,热血沸腾心与心贴在了一起;同时,也极大地鼓起了国人战胜困难和挺过难关的自信、决心和勇气!

牧之的诗,有高原,民族,故土,地域情怀。他用最真挚热忱的感情,歌吟他曾经经历、体验并使他感动过的山川,田园,江海,沙漠,风土,人情。许许多多的评论家、诗人,出于对他的诗作的喜爱,对他的人品文品的欣赏,纷纷为他写评。其中不乏名家大腕,也不乏像我这样的在文学江海里涉水不深的初出茅庐者。(我所写的牧之诗评原名《在尘世,读一首绝妙好诗》,后来报纸拟刊载时编辑以过人的眼光水准,根据我在文中写的那首《牧之诗赞》中的一句诗文,将文章标题改为《诗句隽永,意境非凡》,这样一来主题概括浓缩了,题目更加鲜明抓人了。)他的诗,文化底蕴深厚,思维严谨缜密,想象高远而颇富哲理。他运用到诗里的每一种元素,无不在本原的特色状貌上,充满新意,空灵以及张力。他的技艺娴熟,陌生化应用到无以复加。读他的诗,再无诗歌精神价值取向的单一化和历史维度的浅显;更无笔墨不足,功底轻薄,却偏要天马行空,神仙打架般的胡来以及怪诞。他的诗,穿越文化的长廊,历史的空间,把古今中外有机联系,内在对接,和谐共振。所以有人说他的诗是“苍茫的马蹄穿越一阙瘦词”,能够给人予以应接不暇的醍醐灌顶,才思频现之感;随后,回甘悠长,联想无际,持久咀嚼!

他曾在一次为他主办由他主讲的的文学专题会上,面对着若干热血的文学青年谈及自己走上文学之路的人生与心路历程,谈及他这一生少年时的幸运:小时候,好几位大知识分子因为各种因素而莫名其妙稀里糊涂被下放到他生活的地方,并当起了小学中学的老师。就这样机缘巧合而又十分幸运地成为了他们的学生。若不是特殊情况,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种好事福气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他本就比较聪明,酷爱文学,学习刻苦,在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发的前提之下,脱颖而出,成为了学业上的佼佼者。另外一个使他培养兴趣,树立目标因素,则是在他朦朦胧胧的文学萌芽长出来之后,距离他家不远的公社设立了书店。他在惊喜若狂之下,时常来书店光顾。书店的那位好心店员见他嗜读如命,不由得发自内心的喜欢他,特许他免费看书。条件是只要不弄脏弄破即可。如此一来,仿佛知识的万花筒为他打开了一道门窗,他肚子里面装进去的“墨水”就越来丰盈了。但是有一些书,总是跑到书店里去蹭来看,还是不过瘾,他决定咬牙将它买下来。但是,这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谈何容易?他说,他就曾因喜欢上了某一本书而打算多读深读,就决定把它买下来。可是一时间钱又不够,那册书就只剩下一本了,这可把他急坏了!于是天天跑去书店,焦急地往玻璃柜里看,主要是看那本书还在没在。直到终于凑够了钱,将这本书当做至宝一般买下了,心底那块巨石才平稳落了地。古人云,“书痴则文必恭,艺痴则技必良”。他的诗词很有功力,由此足见投入之一斑。

2018年12月3日,诗人,《当代教育》主编王家洋在贵阳举办第五届中学生(中专生)作文颁奖大会,诗人应邀参会的很多。其中,就包括赵俊涛、蒋德明、杨朝东。我则是作为朋友去看热闹。

家洋也是一位诗人。他性情活泼幽默,既豪爽坦诚,又健谈善侃。其父是贵州早年间有名的农民作家。往来交流对答之间,足见其家学之渊博,承继之浓郁。把个《当代教育》刊物办得是风生水起,如日中天,不独在教育界,就连文学界也影响深刻,广泛。颁奖结束,家洋十分高兴,大家也眉飞色舞。恰逢周末,家洋便要邀请大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临了临了,唯独不见个头挺拔,面貌俊朗,喜欢叼着烟斗的俊涛兄。经过询问,才知他已返回市区。此时才记起他分别时说过的话:我要是今天参与你们弄酒了,明日就没有战斗力了。我明天在贵阳设宴,专候专候!家洋也一再释疑:赵哥义气!但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他是在为了明日的安排攒劲,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当晚,很是尽兴。第二天中午赶到贵阳,俊涛兄早已是约齐陪客,恭候多时了。那天,席间气氛欢愉,交流无障碍。俊涛兄频频举杯。他说:人生最为可宝贵的就是缘分!人生难遇有缘人!为你俩有缘,为我们大家之缘份,再干一杯!

俊涛兄是河南人,自小即来到贵州生活。所以,北方话里夹杂着不少的贵阳口音,话语听起来,自然有他的妙趣横生之处;可他北方人的坦率,豪爽,却不带丝毫的含糊。我那天因为与大家交流相处趣味相投,雅俗共赏;又兼与俊涛家洋等兄弟颇是相得。俗话说,酒往宽处落,那天,虽是大中午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均频频重复碰了若干杯。喝得个个面红耳赤,意兴冲天!

文人见面,鲜有不谈及文章的。诗人见面,谈诗释义更必定是不可避免的主题之一。当俊涛兄再次与牧之碰杯,便郑重其事的提议:你该出版一本诗的选集了!因为,这也应该算是一个小结吧。

就在牧之陷入片刻的犹豫之际,家洋又再以老友兼诗人的身份,一旁摇唇鼓舌,推波助澜,撺掇鼓动。他幽默地说,《当代教育》您都能够多次上,何惧区区结集出版诗文乎?!牧之虽说迟疑,却也认为不无道理,激情满怀地站起来敬酒,说一定争取早日完成此事,不负众望。接着,满堂皆是觥筹相碰声,笑语喧哗声,好不愉悦!

牧之是一个极认真的人。他言必行,行必果。回来后便极少与他见面。偶尔碰面,当问及此事时,他都回说,既然答应了,说干就干嘞!基本上的时间,就都让路给了选诗的工作了啰。确实,那段时间,极为活跃的他选择了闭关。我间隙打电话给他,他接电话的口气都听得出他是在抓紧时间选诗,以了却一桩心愿。

确实,耗时不长,他的诗歌选集就真的拿去付梓印刷,不久就得以正式出版发行了。在此,除了表示祝贺之外,还想把那首《牧之诗赞》送给他,作为本文的结尾。

“牧之诗词四海传,诗句隽永意非凡。风流才子夜郎出,堪领风骚到百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