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床的老太太是个可怜人,精神异常50年余,脑子有时清醒,有时糊涂,偏偏这次又遭遇了车祸,伤了脚踝,导致骨折。医生视其病情做了下肢骨牵引,奈何患者怎么也不配合,总喜欢动来动去,用来固定的牵引针不知被她挪动了多少次,也不嫌痛。她总是不闲着,一不小心就整出个事儿来,不是把固定的螺丝拧掉了,就是把用来堵针尖的安剖瓶拿下来了。让她唯一正常的儿子暴跳如雷,斥责不断也无济于事。也因此,病房里时常能听见她儿子吵她的声音。
刚开始对她儿子这样的行为颇有微词,可是在了解了他们家的情况之后,却不再忍心苛责于他。父亲早逝,一个精神异常的母亲,一个傻乎乎的弟弟,一双需要照料的小儿女,家里的重担都担在了他的肩上,幸好他的妻子还能够与他分担一些。但平时无事还好,如今这种特殊时期,也真是难为他。
老母亲虽然伤着,但精神好得很,晚上很少睡,一会儿这事儿一会儿那事儿,折腾得他也无法休息。一天两天尚能忍耐,三天四天如何应付!更何况,除了看顾母亲,还有其它事需要他去奔忙。实在没有办法了,有一天让他的傻弟弟来病房看着,却什么也做不了,还要担心弟弟出问题。如果母亲能够配合还好,可却状况不断,因为踝部伤口得不到好好的修复,伤口处发生了感染,更是雪上加霜。
每每看他在病房里手忙脚乱焦头烂额,我也深深的同情他,有时会安慰他,帮他为母亲做一些事,但终究很多事是需要他自己亲力亲为的,让人假手不得。
因患者时常烦躁,破坏牵引用具,不得已给她用了约束带,困住她的双手,让其不得捣乱。即便如此,还是会想方设法的挣脱,继续她的破坏工作,惹得儿子再次发飙失控,让人无奈至极。
那一天,我上夜班。巡视病房时,见患者双手被捆缚在床栏上,牵引的患肢也用皮带紧紧的固定着。检查了松紧度,确实太紧了,固然可以让其动弹不得,但这样确实会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更不利于患肢的康复。于是叮嘱其儿子,赶紧松一松。
她儿子控诉道:“她总是乱动,你看牵引针都偏到哪儿去了!”
我表示理解:“的确如此,但是绑得太紧她更不舒服,又会乱动,还会造成新的伤害。还是松一松吧!”
交代完毕,我就忙着接下去的交班,没有再理会这一对母子之间的拉扯。
当我再一次来到她的床边,却看到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双手和患肢被牢牢固定着。
看到我来,她开始更用力地挣扎,示意我把她的约束带松开。鉴于她的精神状况和破坏力度,我哪敢全部给她放松,只是给她稍微松动了一些,让她能够舒服点儿。问了问病房的其他人,才知道家里有事,她的家人全都回去了,说明天再来。
留她一个人不管不问也不是办法,可我还有整个病房的病人需要看顾,也不能时刻留在她身边。只有拜托同病房的其他人看着些,有事就喊我处理。
虽然不知道究竟为了何事,他们没有告知我们一声就走得干干净净。但在与其儿子不多的交流中,我可以感知那是一个挺有责任感的男人。我愿意相信他今晚抛下母亲回家是无奈之举。有感于他可能会有的左右为难,我心想:夜间说不定也没有太多事要做,走就走吧,实在不行再打电话喊他回来。
最开始的时候,患者很不安,有些躁动。哪怕双手被捆缚着,也用力在挣脱着,手腕处磨得红红的。看着于心不忍,终于还她双手自由,轻声细语地安抚她:“手松开了也不能乱动,要不然,还需要把手给捆上,那就会很难受,对吧?你要听话,不能乱动!现在天黑着,你好好睡一觉,天亮你家人就来啦。我会时常来看你,你不要担心。”
然后,给她细心地盖好被子,拉好两边的床档,整理好身下的床单垫枕,协助她舒适卧位。“睡吧,我就在外面,有事喊我一声,我很快就会过来。”拍拍她的手,我笑着向她保证。
幸好那天晚上没有太多事,我还能够有时间去看顾她。一晚上,我去看了她十余次,喂她喝水,帮她更换湿透的尿垫。
也许是经常被儿子斥责惯了,我的温柔的声音让她少了些许恐慌,不厌其烦的照顾让她感觉有些安心。也或许是因为家人不在身边,她多少有些忌惮,不敢太过于吵闹。总之,那个晚上,她较平常安静了许多。虽然睡眠还是不多,但至少没做出太出格的事来,让我还能够应付,终于没有给她儿子打电话。
其实,我也很担心的,怕万一有啥事不好交代。但也不想轻易就把她儿子喊回来,就一会往病房里跑一趟,在她床边站一会。如果看她是安静的或睡眠状态,我就悄悄地走开。如果发现她有动静,就上前问可有不舒服。
当时的想法就是:她儿子太不容易了,就给他个机会,让他能够休息一晚上。敬佩他是个勇挑重担的汉子,希望我的付出,能够给他换来一个喘息的机会。
夜晚终于过去了。早上见到她儿子时,轻描淡写地说道:“老太太晚上表现不错,没有太吵人。”
她儿子感激地说:“哪有你说的这么简单,我知道有多不容易,谢谢你了!”
我拜拜手:“没事的,还好她愿意配合。”
我终于把患者安全地交到了家属的手中,虽然累了点,但收获了真心的感谢,也值了。
在这个夜晚的照顾里,我尊重了患者的诉求,根据她的表现一点点解开了约束带,并多次肯定她的良好配合,我没有因为她把留置针拔掉指责她,没有因为她把尿垫拽得乱七八糟训斥她,没有因为她的家人不在身边而忽略她。这一切,都让患者感觉到了舒适,然后慢慢安静下来。
叙事护理不是技术,而是一种态度,是尊重、谦卑、好奇的态度。你的微笑、善意和陪伴,就是最好的叙事。
作为暗夜里的守护天使,我们用我们的微笑、陪伴和善意,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了我们的爱心和责任心。那亲切的微笑、温柔的话语、安抚的触摸,如一缕馨香环绕,让艰难中行走着的他们能够感觉到一点轻松和美好。
笑语盈盈暗香去!我们愿意就这样陪着他们,去战胜伤痛和沮丧,去看见美好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