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走进夏坝复旦大学旧址*
我们来到这里是你们拼搏而来的
登辉楼,你们愿景的美好我们带来了
三角梅开得热烈,院内夏日风吹
下坝复旦大学旧址
而“下坝”到“夏坝”经历的过程
是复旦从上海到这里的过程
嘉陵江宽窄相间河道边的原住民
在时间的河流里,慢慢改变了习性
从纤夫的号子声到斗士的呐喊
从斗士的呐喊到铁血执音
嘉陵江水从古而今流过北碚
必有一截是1938到1946留下的岁月
在夏坝停驻。华夏五千年文化
与泊来的文化在此地互为印证
发育。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师者与学子
肩扛冲锋陷阵的使命,以笔为刀刃
一寸山河一寸心啊
心心装满后来人
*抗战时期内迁至重庆北碚东阳镇夏坝(原名下坝,复旦大学搬来后改为夏坝)的校区。
正中书局印刷厂*
方块字向崖壁深处的黑里掘索
沉寂了数十年的生锈的平版印刷机
仍在发出光亮,抗战时的教育书本
从金刚碑的防空洞出发
抵达侵略者掀起的战争硝烟里
每个孩子手中,都有通晓真理的权力
“黑洞洞的像一个漆过的鸽笼子,
我们整年整年被关在里面……”
文化战士缪崇群倾尽散文般的激情
呐喊,在时空中回荡,就如方块字
在民族的发声里经久不息
为金刚碑的碑字镶上红线的根
*抗战时期内迁至重庆北碚金刚碑的一处岩洞,主要印刷中小学课本及宣传资料。
卢作孚*纪念馆
洪水淹城的警戒线上,卢作孚房舍
逆水而行,从宜昌到北碚
总有一些烽烟会避开那些扬帆的舟楫
三峡之流够险了,随处可见的沉船
哭泣着向天地索要回家的路
流离失所的人啊,没有比被侵略更让人悲情
没有比在山河破碎时勇立潮头更勇的身影了
没有比用一己之力济苍生更慈悲的了
北碚城的法国梧桐,足以表述
来去的人,以嘉陵江之水奔涌吧
识古释今,在北之碚石上插上一面旗帜
以“民生”为民生,留下一城的乡村经验
从战火纷飞岁月延宕至今
*卢作孚,民生公司创始人,领导民生公司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挽救了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
四世同堂*走笔
“多鼠斋”的鼠已经去了,先生也去了
旧时的房舍翻新后,多了许多新鲜的脚印
有的叫新中国成立后,有的叫二十一世纪
有的啊,叫未来——
《四世同堂》的文字在这里留下褶皱
让我们认识到什么叫沧桑
什么叫逆境中奋斗不息的灵魂
在那颗袭击到身边而没爆炸的炮弹里
什么叫民族大义面前的生死
什么叫以笔为刀,为枪
为谁留下时代的真相?
用鲜血的温度,留下难以缝合的伤口
让刺骨的冷风吹拂过后
又让二十一世纪的风进行安抚
——道通人和,三十年代的房舍周围
一幢幢摩天大楼,取代荒山瘦土
红男绿女,口中有一把含金量十足的钥匙
*老舍位于北碚的故居,他的传世著作《四世同堂》在此地完成,后用此书名为此故居名。
拜谒张自忠*墓
脚刚踏进去,雨就洒下来了,在墓地范围内
像刻意为我们而洒
这是你喜极而泣的眼泪?
我们衣襟锦绣,我们面色红润
在你舍身为战后,为后来人
——春风细雨,阳光和顺
一寸山河一寸血啊!枣宜会战
你用最后一滴血
阐释什么叫家国情怀
什么叫男儿赤子
躯体安放在这里,山就有了梅花的形状
土地就释放了它的终极意义
高速公路在你墓地旁边呼啸不歇
你的热血推动的血液
成为我们今天
走出墓地时,阳光温暖而热切
*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枣宜会战为国捐躯,葬于北碚梅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