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絮风翎的头像

一絮风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09
分享

忆我的语文老师

 今天在整理旧物的时候,我偶然发现了一叠厚厚的信封,它们被塞在一处狭窄的缝隙里,不问世事,安然自得,俨然一副岁月静好之态。

 我忽地又想起了初中时的语文老师——一个总是言笑晏晏的小老头,他头发渐白,体型矮小,顶着一个圆滚滚的啤酒肚,看见他,我脑海里总是突然冒出“大腹便便”“肚中有墨”这类词,感觉那些“之乎者也”在他口中呼之欲出。

 初见时,他主动向我们介绍起自己来:他姓张名文化,来自湖南……底下一片哗然,窃语纷纷。他笑眯着眼睛,解释道:“你们可能会理解错我名字的含义,此文化非彼文化,我是在文革时期出生的,所以我的父母给我起名为文化以纪念…”

 不过人如其名,他也确实担得起“文化”二字。他说的普通话中总带着一些文言字词,有时还会引经据典。甚至生气时还会用一本正经或者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妖言惑众”“厚颜无耻”“这位同学笑得花枝乱颤”“朽木不可雕也”……总之,他的许多言行在同学们看来都显得很滑稽,总引得大家忍俊不禁。

 令我有点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看似古板正经甚至还会被同学们戏言“封建”的老教师,竟然会像很多年轻老师一样奖励学生奖品。由于他本人酷爱收集邮票的缘故,他会奖励给我们各种各样的邮票及首日封,我记得我得到过中国古镇,苏轼,中国古代文学家,西游记,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孔子,长城,元曲等各种样式的,诚然,这是我有史以来收到过所有老师的奖励中最令我喜爱的,不仅因为它们精美独特,更因为其中蕴含的情怀与深意。

 另外,他的课堂更令我由衷地敬佩与叹服。比如,他在上《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他把菲利普夫妇等人的名字串起一幅思维导图,并询问我们觉得这个思维导图像什么形状,大家都有点发懵,我被叫起来也有点不知所措,于是随意说像菱形,另一个同学被叫起来说的是像圆形。他笑着摆摆手让我们坐下,然后神秘一笑,揭晓了答案:他所设计的是一个圆形方孔的铜钱状,欲意“他们都掉进了钱眼里”此话如惊雷般震撼了我,原来教学可以如此巧妙,将形式与内涵完美融合。

 更让我受益终身的是他所传授的写作智慧。“中考作文若写常规题材,那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我们要换道超车。”他提出的“千变万化异形体,百变无穷书信体”的写作技巧,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所谓异形体就是文章不再是单纯以人的视角来写,而是创意地去异化写作主体,于是此后我的作文中,我不再是我,而是成为了李白的酒壶,历史中的一粒光尘,史铁生的轮椅,教室的监控……而所谓百变无穷的书信体,就是将寻常书信中的写信人和收信人异化,于是便出现了想要致需要的一封信,后生给庄子的一封信,名著给教辅书的一封信,风筝给对联的一封信……自接受了他所传授的独特而高超的写作技巧后,我想我的思路再也不会拘泥于那一方矮小的天地了,之后我自己也对创新开始跃跃欲试,于是我的作文中便开始出现了访谈体,论坛体 ……

 在发觉我们生活知识匮乏时,他也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不要只光顾着学习…他戏言道:“你们现在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中考书”他还给我们讲过很多人生道理,他的每一句教晦,如那细密的春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我的心田。

 对于回忆,我总是想起,忘记,复想起,复忘记,但拿叠厚厚的信封始终静守在岁月的暗格里,透过纸面,往事仍历历在目,他也仍在讲得眉飞色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