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力的头像

陈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3
分享

盛夏青岩古镇行

“青岩五虎秀峰巍,古镇名人响若雷。书院菊林迎雅客,新芽带露沐春辉,”,2025年8月17日,我和友人吟着冉砚农的诗句,慕名游览了位于贵阳花溪区南部的青岩古镇。它是明清两代军事重镇,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一座因军事城防演化而来的山地兵城。据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明洪武六年,因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于是设铺和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军远征滇黔,在黔中腹地后驻军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明天启四年至七年,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建青岩土城,即今青岩城的雏形。数百年来经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四座城门中现存南门和北门。

在北门停好车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青石上方赵以炯题写的两个醒目大字“青岩”。古镇城中原有8座牌坊横跨在石板铺筑的大街上,如今尚存2座百岁坊和1座贞节牌坊。定广门内的赵理伦百岁坊是清道光二十三年奉旨建造的,是一座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的石牌坊,高9.5米,宽约9米。精心雕琢的王张氏节孝石牌坊在蓝天白云下显得空灵,正中横额上镌刻着道光皇帝的题额和一副长联,左右各有“坤德宛在”、“遗爱千秋”四个大字,上端有“钦赐”二字。随后是造型独特的桧公亭,旁边是贵州文化博物馆,一个戴红帽、红上衣、蓝色背带裤打扮的小丑卖力地宣传,游人纷纷合影。

“一上上到赵家楼,目击江翰气横秋。眼前若无三山堵,看破江南十二州”,我们穿过青石板街的小巷继续前行,陆续在天空旅拍基地、青岩旅拍、青岩寻坊和宝船借箭等处拍照留念。青沐旅馆门前有古朴典雅的马拉大车,爱书阁旁边有很多人工打造的艳丽桃花,生肖纪念馆前以油纸伞为背景靠墙摆放的古筝成为了游客拍照的最爱。旅游综合服务区的赛车场、演艺中心、古镇风情街、特色客栈等,为古镇增添了现代气息。

我们边走边问,得知青岩古道是茶马古道的重要一段,起着沟通贵州到广西、广东的通道作用。青岩古镇是贵州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9月,青岩古镇获评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7年2月,青岩古镇成为贵阳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镇的军商文化源远流长,书院文化、状元文化等多元文化兼收并蓄。古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慈云寺、赵以炯故居、花溪桐埜书屋、文昌阁、龙泉寺等众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镇城内面积3平方千米,景区规划总面积约5.8平方千米,街巷用石铺砌,民居也是石砌的围墙、柜台、庭院。古镇有4条正街、26条小街和巷道遍布楼、台、亭、阁、寺、庙、宫等众多古迹。著名景点有九寺、八庙、五阁、二祠、青岩书院、万寿宫、水星楼、明清牌坊,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青岩油杉保护区还有地球上仅存的青岩油杉活立木9000余株。青岩古镇临街的铺面多是木或砖木结构的小屋,屋顶盖着青瓦,门前挂着别具特色的招牌、幌子和灯笼。古镇大户人家的院落多为三合院,显得简朴、宁静而有书香气。小巷住着寻常百姓的房屋多用毛石砌墙,墙上布满绿草、青苔,偶尔伸出几枝花果,恬淡而有山野味。青岩古镇城墙环绕山岭约两千米,唯有定广门依然屹立于山岗上,前边有一个广场,正对面是古朴典雅的有待阁。定广门是贵阳通往定番和广顺的重要关口,控制着贵阳的粮道,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们怀着敬仰之情拾级而上高耸、巍峨的城楼,古驿道依稀可见,弯曲起伏在田野之中。

贵阳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之说,下雨不能耽误生意,精明的生意人们经过反复地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青岩镇的典型民居孕育而生。重檐悬山式民居有着鲜明个性和地域色彩,它是人体仿生学与商业经营两者之间的巧妙结合。象鼻木雕在青岩古镇民居十分多见,将房前挑檐枋雕成象鼻形是力量的体现。青岩民居的林柱子断面有圆形、方形和方形抹角,分别称为圆柱、方柱和“芝麻柱”,反映出人们“多子多福”“步步高升”的传统文化心态。门面作为商铺的民居一般会高大一些,光有第一重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何况还有带着风的偏山雨,就再加上一重檐来保护好柜台。那双重檐就像人的眉毛和睫毛,这种仿生学的商铺式民居建筑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善于创新的精神,在全国也属罕见。青岩民居的外装饰并不豪华抢眼,但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这反映出青岩商人“财不露白”的传统理念。门斗、门簪、连楹上的石榴、葫芦、葵花等木雕,既寓意“多子”、象征“多福”。大户人家的前院多是店铺,后院为居室,两厢当书房。青岩窗雕除常见的福、禄、寿、禧和耕、读、渔、樵等图案外,还有龙、凤、狮、象等造型。书房窗雕多为冰裂纹,意为熬过十年寒窗,方可飞黄腾达。青岩民居撑拱雕成蝙蝠形或蝴蝶形,则象征“福”“寿”。

青岩万寿宫有正殿、配殿、两厢和戏楼,又称江西会馆,供奉东晋的许逊真君。徽宗崇道,敕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后人尊称“许真君”,万寿宫渐成江西土客融合的文化纽带,成了江西人信仰的载体。明清以后江西移民把万寿宫建到全国各地,有1400多座。状元府是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的故居,大院门前对联“琴鹤谱志,论语传家”,显示了主人一生的志愿。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风格是歇山式,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朝门内墙上有许多不同“寿”字残迹,为状元曾曾祖父赵理伦百岁时所留。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恬淡,一派书香风范。慈云寺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传为西街吴姓人家捐修,建筑保持完好,有很多石柱础为石雕艺术精品。文昌阁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北城门又称玄武门,为重檐歇山式顶木结构建筑,屋顶为青灰色瓦面,泥塑脊饰,是古代钦差下达皇帝圣旨的场所,初建于明朝天启年,是青岩古镇的象征之一。赵公专祠建于清同治年间,原为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之专祠。专祠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由山门、通道、过厅、两厢房及大殿组成。寿福寺建于清道光九年,又称湖南会馆,二进院落,戏台上的“双龙戏珠”和殿前的两棵桂花树组成“双龙戏珠、龙凤双贵”的深刻寓意。迎祥寺是贵阳古刹之一,有“黔山祖庙”之称。

青岩古镇的军事地位重要,是因为贵阳居西南各省之中的地势、地位极其重要,明代调北征南及明、清改土归流均先据贵阳。清雍正年间,云、贵、广西总督额尔泰奏请改土归流定要首平贵阳,达到控制西南咽喉之目的。明初一批“移民实边”的屯军从江南、江西、湖广迁来,在青岩古镇建立了青岩堡、杨眉堡等。因青岩地处交通要道,清代以来商业繁盛,由屯兵之所变成商业集镇。各行各业的人在此谋生,崇尚各不相同。儒、道、佛在青岩古镇都很兴盛,文化氛围浓厚。近代又传来了天主教和基督教,办起新式学堂。随着屯军的到来,儒学传了进来,人们以“耕读持家”。李、赵、张几大姓共办青岩书院,在朝阳寺内办起免费入学的“义学”,青岩城内共有几十家私塾。禅和诸子捧钵而来,在青岩修建了凤凰寺、龙泉寺等9座寺庙。道人云游至此,建起了东岳庙等“八庙”和玉皇阁等“五阁”。清咸丰年间,天主教传到贵阳,在贵阳天主堂建立小修院,法国传教士胡缚理于清咸丰六年在青岩姚家关建大修院,取名伯多禄大修院。民国年间,基督教“内地会”“福音堂”“安息会”先后在青岩传教。

抗日战争期间,青岩城墙完好、四座城门依旧,偏僻安全,接纳了很多的“避难者”。八路军贵阳交通站在青岩建立安宣点,把许多革命干部家属疏散到这里来,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和秦邦宪的家属都曾在青岩住过。张公馆原为蒋介石的侍从张尚钦及兄弟张尚全的住宅,为民国年间建筑。该建筑地块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修复后的张公馆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公馆文化,成为贵州非遗文化、民俗文化表演及非遗文化产品、手工技艺展示的窗口及基地。每年正月的舞龙、跳花灯、正月初九至二十的苗族跳场,正月十五的龙、灯活动,还有农历五月初五的“游百病”,农历观音会等,十分热闹。当地还有青岩龙的动人传说。抗战全面爆发后,1939年底,浙江大学西迁贵州,在时任校长竺可桢先生的率领下,除了大部分师生转至遵义湄潭,一年级和先修班设于青岩古镇。教室、图书馆、办公室设在龙泉寺,学生住在慈云寺,另有实习场和教职员住宿地分别设在圆通寺和黑神庙。这里是日本飞机轰炸时的盲点地区,能保护师生及教学设施的安全。

此外,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代办信局”开办于青岩古镇。清光绪十四年,青岩人苏抗开办了“代办信局”,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先成立的第一家私人“代办信局”,比中国最早的官办邮政还早8年。青岩也是陆川导演、姜文主演的电影《寻枪》的拍摄地。2010年,青岩古镇获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2022年8月14日,爽爽贵阳之“大明志·彩—璀璨青岩耀中华”夜间游览项目在青岩古镇开展。

“举世无双古镇红,军商民俗状元融。页岩故垒张公馆,石板围街万寿宫。九寺四门思绪远,三坊八庙众山雄。慢尝冰粉猪蹄卤,静品温馨暑热中。”,青岩古镇有玫瑰糖、状元蹄、豆腐圆子、鸡辣椒、苗王酒等众多特产。中午,我们在龙泉奇石苑旁环境优雅的翰林苑,品尝了特色糕粑稀饭、状元蹄和土菌鸡汤。古镇古风犹存的街落、鸡犬相闻而又相对落寞的人际,令人有了强烈的归属感觉。怀着不舍,我们依依惜别青岩古镇,踏上归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