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堡,及其他(外一首)
当乌云裹挟东海,一路驱赶海鸥
钱财在此刻散作弓弩,马匹和砖块
兄弟们夯土包石,筑起一道自己的铁壁与铜墙
这乡邻的臂膀,合拢成温州人集资抱团的姿势
敌台、马道、垛口犹在,城门与瓮城对视
战马嘶鸣,仍在我耳畔彻夜奔袭——
倭寇变成鬼子,膏药旗的阴影覆盖1941年的瓯江
而抵抗,在血腥的风里野草般生长:
一只只小舢板,切断运输线的静脉
情报在渔网与街巷间接力赛跑
沙村的血,淬炼每一粒不肯屈服的沙……
坚壁清野的沉默,藏着另一种惊雷
此刻的天下,果真久无战事?
下一场烽烟,未必在古老的雉堞燃起
而真正的堡垒,是无数人心聚拢的城
是大罗山的龙脊,在风雨里
托举起永不沉没的岛
当警报在和平的云端重新组装
这温润之州呵,我仰望——
石墙内部的心跳,正擂响五千年不息的鼓
注释:1558年,温州龙湾本地乡绅王叔果、王叔杲兄弟为抵御倭寇,集资修建永昌堡(现位于龙湾区永中街道)。城堡呈长方形,设有敌楼、护城河等军事设施,成为浙南民间抗倭的典范。
登烽堠遗址忆梅头之战
蓝天下,沉默如一部残损的史书
营房、围墙、马厩,在风中复述断章
至于火炮、弩机,早已从遗址的沙土里
长成月季,白鸽,鸥鸟,朝东即是东海
海平面上,白帆和微风熨平了狼烟
烽堠的眼,如何洞穿古老的阴谋?
谁又来替我破译——
在看似平静的东海潮汐间蛰伏的
这不断改写的、新鲜的密码?
看,一批矿工与农民挥舞长矛、刀剑
进与退,快与慢,像是在鸳鸯阵里合奏
梅头一炬,台州大捷。戚家军九战吓退倭寇
浙江的海岸线,自此鸡鸣,犬吠,炊烟抒情
不独梅头,烽堠在血脉般的岸线串联起多张大网
五百年,那预警的烽火并未熄灭——
不信,你仔细瞧,从大厦和一座座工业园区往上
几朵乌云又在头顶,正暗调着风雷的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