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五一,我也享受着劳动节的待遇,放假回家了。
五二的晨光里,城市的寂静被鸟鸣啄出细缝时,我在半明半暗的卧室中触亮手机。屏幕冷光如刀,剖开昨夜未眠的心事——《皮绳匠》的字符还在原创平台上呼吸,而我像卡夫卡笔下的K,在城堡的幻影前数算着黎明前的星子。‘“春羽”计划’的指针悬在喉头,把等待绞成普罗米修斯的锁链,每分每秒都有鹰喙啄食着期待的肝脏。
记得构思故事的那些日夜,文字在指尖生长成纠缠的藤蔓。我在院校的间隙里筑巢,让诗化的雨滴渗进《皮绳匠》的纹理,让每个词语都像精心打磨的绳结,在梦境与现实间穿梭,缔造文学艺术的奇绝脉络。我的参赛作品《皮绳匠》在《中国作家网》原创平台发表,就意味着初选入围,这短暂的喜悦,让我沉醉在蜜罐里。几天来,一颗热扑扑的心被牵扯着,时时刻刻都期待着。当我的作品《皮绳匠》被推荐忽略过,多日的辛苦付诸东流,瞬间像掉入了冰窟窿,寒冷无比,酸潮澎湃,所有的心血都碎成了冰面下的星光,连呼吸都结着霜。骨肉像遭到电击,浑身酥麻;就连想象都被痛击的四分五裂,破烂不堪。
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浓云遮挡着阳光。在灰蒙蒙的世界里,我完全失去了方向感,眼前一片迷茫。望着玻璃上蜿蜒的雨痕,突然思绪幻化,儿时放风筝的镜头跃入眼帘,忽然意识到断线的风筝为何总在记忆里盘旋——那是所有未完成的执念在失重。
远处的楼宇浸在水彩里,晕开一片灰蓝的愁绪,恰似少年心事总被雨打湿的褶皱。忽地,多少个疑问划过心田,掠过脑海,为什么我的作品止步于此,与被推荐作品的差距与不足在哪里?忽地,我意识到金子的纯度不足,一定是锻造技术不行,而非鉴定机构的标准设定。是的,成功与失败本身就是孪生姊妹,形影相随。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常言道:不经历风雨哪来的彩虹。此次参赛,才是我人生迈开的第一步,摔跤是一次很有意义的锻炼。经历失败的打击,我才真正知道自己的不足。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促使我反省自己骄傲自满,浮躁的情绪。
经过一番自我反省,我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心境终于得以安静。静默中,我闻听檐角雨珠坠落的声音,“滴答滴答”,冥冥之中像似老家皮匠一字一句的箴言:"编绳要心静,一着急就乱套。"原来写作与编绳本是同源,都是用粗糙的指尖在混沌中织就秩序,用漫长的等待兑换某个瞬间的灵光。
雨势渐微时,厨房的水壶忽然尖啸,惊破了这方潮湿的沉思。看茶叶在沸水中舒展如蝶,才惊觉写作原是这般自在的绽放——无关聚光灯下的喝彩,只为叶脉里藏着的春秋。就像黄山云海下的深谷,此刻的失落或许正是命运递来的绳结,等着我们用新的笔触去解开。
麻雀啄破雨霁的寂静时,我重新点开《皮绳匠》的文档。这一次,不再是为了竞赛的标尺,而是为了那个在心底编绳的老人,为了文字在血管里流动的原初冲动。生活的风雨从来不会问我们想要什么,却会在泥泞里留下新的辙印——就像此刻窗台上的微光,正一寸寸漫过昨夜的寒霜。
端起还温热的茶杯,看水汽在玻璃上洇开新的云雾。原来所有的等待与失落,都是生命编织的绳结:有的用来系住过往,有的则是为了牵起更辽远的星辰。当指尖再次落在键盘上,我听见皮绳在时光里翻飞的声响——那是比获奖更珍贵的,属于写作者的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