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响平的头像

陈响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6
分享

亮瓦

亮瓦,是故乡老屋的天空之窗。

当你走进鄂东土砖黑瓦的民居建筑时,你会发现在屋顶斜面的正中间,会嵌着三片透明的玻璃瓦,称之为亮瓦,我们家乡的土语则称它为“明瓦”。一般设置三列或者五列,大部分是按一列三片安装,据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中国传统建筑中多用奇数,设置在正厅堂屋的上方。而老屋的卧房、厨房、偏房的上方或一片、或三片,亮瓦的布局相对简约随意一些。

白天,只要有太阳出来,阳光就会穿透亮瓦,形成一条条温暖的光柱,斜斜地射入房间,照得满屋亮亮堂堂。当太阳的光线透过亮瓦,在室内墙壁或地面形成光影的时候,随着太阳从东往西相对移动,室内形成的光影也随之由西向东移动,从而则可大致判断相应的时辰。

每天叫醒我们的有时是鸡鸣,更多的时候则是亮瓦的光亮。天空无论是阴沉还是放亮,只要有点点星光,它都会挤进亮瓦,透过亮瓦,照亮房间,映成三块长方形的阳光方格。如果天空是一片阴翳,亮瓦呈现的是幽静而深远,像是岁月积淀下来的一层神秘。而当天空一片亮光时,亮瓦则呈现出阳光灿烂,给岁月增添了美丽的向往。有了亮瓦,白天与黑夜有了明确的界限。也因为有了亮瓦,时间的弹性随光线越拉越长。我们顺着光线逐渐的收缩而进入黑夜,又盯着光线的逐渐出现而步入白天。父母总是根据亮瓦来判断晚睡与早起。亮瓦成了他们定时起居的依靠。

小小的亮瓦,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一片想象的空间。我常常仰着头,盯着亮瓦观看,我感觉天空就好象贴在了亮瓦之上,闪耀着光芒,给我希望,也给屋里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气息,还有借着亮光玩着手势游戏的乐趣。亮瓦下的日子自然亮亮堂堂,看着天空亮着,眼睛便亮着;眼晴亮着,心里也就亮了起来。家里因为有了这片光束,便有了温暖的味道,有了坦然的感觉,有了梦想的渴望。可那一片片亮瓦,即使仰视,视野也是极其有限,看着光柱,人真正如同坐在深井里观天的青蛙一样。但那一片亮,实在是我们的心灵到达外面广阔空间的通道。

亮瓦下的一块地方,成了我们全家活动最频繁之地。母亲会借着亮瓦之光缝补衣裳,纳鞋织布;我们则会借着亮瓦的光线,搬来一方小桌,看书写作业。亮瓦的光束落在书桌上、照在身上、手背上,闪烁着、游走着、温暖着。有时候,我们还会邀约同塆的小伙伴们来到家中,在亮瓦光束照耀之下,玩着各种游戏,打扑克、猜谜语、打手语、刮痱子,就着那慢慢移动的光亮,让我们能感觉到时光的流淌,让我们能体悟到快乐的时光。

我们能从亮瓦的移动中,感觉季节的变化。阳光穿透亮瓦,光线投射到室内的光影有南北变化,夏至之日,光影位置最南;冬至之日,光影位置最北。每当寒暑假期来临时,小小的我们就承担起烧火做饭的任务。因为没有钟表,我们常常借助亮瓦光影移动的轨迹,来判断时间的早晚。一般情况下,当亮瓦照在我家八仙桌左前角的时候,就是中午做饭的时候。如果移动到右边的墙面上方,一天就快要结束了。随着季节的变化,春、夏、秋、冬,亮瓦光束的移动也会发生改变,我们就是依着亮光的变化,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时序。正所谓“观一屋之荫,而知天下之变”。亮瓦真是传统中华农耕文化的智慧应用发明。

雨天的亮瓦最迷人,下雨的日子最诗意。雨点打在亮瓦之上,溅起的水花即刻化成了流水,顺着瓦沟流淌,仿佛是天空的河流,悬于屋顶之上。随着雨滴变得密集,亮瓦一会儿就幻化成了一片水雾,如诗似画,格外迷人。雨水顺着亮瓦的沟槽,一直淌到屋檐下,形成密密的雨帘,然后滴落在屋脚青石板上,发出“嚓嚓”的声响,犹如天籁,让人如醉如痴,不能自拔。檐下听雨,是我小时候最安静、最好奇的事情。那种雨声,如一阙新词,一篇新韵,一首丽音,令人心旷神怡,那种感觉妙不可言。其时,雨水是透明的,也是虚无的,更是流动的,它仿佛在提醒我们,时光无时不刻在奔跑,生命最终在如亮瓦般虚无的纸上稍纵即逝。

每到初冬时节,我家都会对老屋瓦片进行“检漏”,以防备冬春的雨雪倒灌瓦缝,滴落到屋内房间。同时,亮瓦经过一段时间后,树叶尘土,堵塞瓦沟。若不清除,则会遮挡阳光。检漏,除了用好瓦替换一些碎裂的瓦片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将沟瓦的瓦与盖瓦的瓦进行互换,用来保持布瓦的使用寿命。师傅们会站在房顶上,用扫帚清除杂物,精心地将瓦一片一片地清扫干净。而师傅们对亮瓦的检查格外细心,除了清扫之外,还会从屋顶将亮瓦取下来进行清洗。每到此时,我就会象一个小大人一样,接过师傅递下来的亮瓦,来到塘边,用细沙擦去污垢,用清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湿布擦干净,再递给屋顶上的师傅们。有些师傅比较细心,生怕我们这些“嘴上没毛、做事不牢”的毛头小伙子,没有将亮瓦擦亮,他们就站在房梁上,用口对着亮瓦哈着气,扯着衣袖来来回回地反复擦拭后,才放心地嵌进瓦沟。

在亮瓦的下面,人们安逸度日,即使是烈日炎炎的夏季,坐在这样的老屋里,也会非常的凉爽。亮瓦下,我们伴着那片光亮成长,读书认字,听着大人们讲述着那远古的传说和美丽动人的故事,也从中懂得了许多的人生道理;夜晚,月光透过亮瓦,照在房间,让我们伴着那静谧的月光美美地睡上一觉,直到东方大亮;雨天,雨水打着亮瓦,淅淅沥沥,滴滴答答,由疏到密,自缓而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如今想起这些来,心里便有些莫名的怅然。那曾经有亮瓦照射的日子是多么漫长啊。那一条光柱就像是一条时光遂道,让我时时穿越在我童年和少年充裕的时光里。伴随着这一线的亮光,我们由婴孩长成少年,又由少年成长为青年,直到亮瓦慢慢照不着我们的身影,成为我们心中印记的一缕阳光。

时下的城里人,故乡的年轻人,已经很少能见到有亮瓦的房子。现在土墙青瓦的房屋已经是凤毛麟角,成了古董。有的即使在高层建筑的屋顶之上盖上黑色流璃瓦,也只是为了仿古点缀,根本不会考虑安装亮瓦,亮瓦的时代终究会成为历史的印记。毕竟,如今的高楼大厦有玻璃幕墙,白天光线通透,比亮瓦不知亮了多少倍。即使是夜色笼罩,也有五彩霓虹的映照,整个高楼如同白昼一般,更富有丰富的色彩。我知道,亮瓦的消失,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童年虽已远,故乡仍然在。那一片一片的亮瓦就是我一片一片的思念,是我一片一片的乡愁,是故乡留给我的一片一片印记,任岁月荏苒,永远也不会褪去。正如一首《亮瓦》的小诗所描写的那样:

一片亮瓦连接两个世界

一头连接屋里

一头连接室外

亮瓦在屋里

负责收集光阴

一波一波送进老屋

八仙桌、土坛子、以及光明与人影

温馨而宁静

亮瓦的外面

竹林抒情地拥抱老屋

牛吟,鸟唱,山风微拂

昼夜抚摸着村落的静谧

一片亮瓦连接两个世界

一头连接故乡

一头连接城里

这样的景致,在我心中

永远不会沉寂

的确,远方,我家老屋的那几片亮瓦还在,尽管屋内无人,但阳光照常照耀,月亮依旧光临,寂静的星光之下,亮瓦下的微光仍然充满着安宁,恬静,迷人,让我常常怀想。



2021年3月14日星期日写于黄鹤楼陋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