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静姝的头像

静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28
分享

那颗晚亮的星——学生H

从教三十二载,桃李满天下。学生如夜空中的繁星,似园圃的繁花,多得难以计数。每一颗星都有其光芒,每一朵花都有其芬芳,然而总有那么几颗星,格外璀璨地缀在记忆的苍穹,H便是其中之一。

H在当年全校顶尖的素质班,那是个从全县初中择优录取的尖子班,人才济济,藏龙卧虎。我代本班的语文课。作为班长,他勤奋踏实,为班里做了很多贡献,是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助手。可他的成绩却不算出众,尤其是语文,明显是各科中的短板。不过,语文对理科尖子班来说,学生的精力大多用在数理化上,学语文就是捎带,与其他科目相比,确实是短板。但是我明确地告诉学生,总成绩的高低,就像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原理”。H语文的短板或许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出身乡村,家里鲜有藏书,课外阅读匮乏,知识面较窄,升入高中后,与城里长大的同学有明显差别。

记得第一次座谈,闲聊时问及“西施是谁”,H脸上带着羞怯的微笑,眼里却满是迷惘,低声道:“不知道,没听说过。”我着实愕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他竟全然不知。后来细想,这也情有可原。父母终日忙于田间劳作,满心都是粮食与土地,哪有闲暇和孩子闲谈这些“闲事”,或许还怕这类话题有什么不良引导呢。

批阅H的作文更是件费力费神的事:语句晦涩、逻辑不畅,文采更是无从谈起。好几次批改到一半,就放一放,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为师的责任在肩,只好让他从基础做起:抄写范文、背诵范文,先解决句子通顺的问题。H向来虚心,对我的教导都一一照做,可语言功底的锤炼从非一蹴而就。几次考试下来,他的语文成绩依旧徘徊在及格线以下,作文仍然平淡无奇,只能靠时间和汗水来慢慢提高。

转机出现在一次全校模拟大考。那次的作文题是写读后感,原文大意是:一位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一辆载着年轻人的公交车路过,年轻人热情招呼他上车,老人却执意拒绝,独自拄杖前行,“嘚嘚嘚”的拐杖声在山谷中久久回响。阅卷时我发现,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都误解了主题,认为文章是在赞扬老人的“坚持”;实则作者想表达的,是老人固守旧习、不愿接受新事物的“顽固保守”。全校仅有三位学生读懂了文意,文章也写得深刻到位。拆封卷子时,我惊喜地发现,H赫然在列——那是他语文成绩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分。

课后,我特意找他座谈,问他这次考得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秘诀。他依旧先腼腆地笑了笑,随后鼓起勇气说:“以前我的语文从来没及过格,这次写作文时就想,反正都是不及格,不如写得和别人不一样,试试。我猜大家都会夸老人坚持,就反过来写他守旧顽固,不接受新事物。”听着这话,我打心底为他的大胆尝试与自我突破感到高兴,连忙鼓励他继续坚持阅读、抄写与仿写。那时班里已形成了课外阅读、摘抄的风气,同学们你追我赶,每次作文课讲评,优秀的文章都多得读不完就下课。

自那次考试后,H学语文的自信心彻底被点燃,成绩稳步上升,知识面也日渐开阔。虽说和那些语文功底本就扎实的同学比,仍有差距,但从他自己的发展看,已经进步不小了,这也算一种成功。为鼓励学生有自信有成就感,我对学生说:“什么是成功?不是成名成家,只要比自己的过去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为自己每天的小小成功坚持并加油!”从他对我的尊敬的态度上,我能感觉到他的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后来H顺利考上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做财务管理,常年派驻海外。每年教师节或其他节日,他总会打来越洋电话,一聊就是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多小时,具体聊了些什么,如今已记不清,只记得那份跨越大洋的惦念格外真切。

有一年教师节前后,我接到一个海外来电,以为是他,直接就接了。没想到竟是诈骗电话,对方咋咋唬唬说出我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说我涉嫌洗钱,要我去市公安局接受审查。我直言“自己没钱可洗”,对方却依旧咄咄逼人:“你的身份证被人拿去洗钱,你同样犯法……”听着这离谱的说辞,我突然明白是诈骗了,索性将计就计陪对方“演戏”。最后对方察觉出我在戏耍他,气急败坏地撂下一句“小心吊销你身份证”,便匆匆挂了电话。现在想起这事,还是忍俊不禁。

到了学校,我把这事讲给学生,让他们防止被骗,当时一个高中毕业的女生,刚申请到大学的贷款助学金,就被网络骗子骗了,女孩心疼钱,当场心脏骤停,命没了。社会反响巨大,对网络骗子深恶痛绝。只能提醒大家注意,防止被骗。

这些年,H辗转于非洲、欧洲多个国家,逢年过节回国探亲时,偶尔会来家里做客。从他的讲述里,我知晓了不少国外的风土人情与形势动态。在班级群里,他也始终保持着活跃,默默延续着当年当班长时的责任心。

更让我欣慰的是,在他的朋友圈里,总能看到他分享的读书照片:书页上画满了勾勒的线条与重点,那份专注甚至胜过求学时。这份长期坚持的阅读习惯,彰显着他不断进取的生命活力。最令我惊喜的是,他将自己的海外工作经历写成了文字,洋洋洒洒几万字,竟在企业内部刊物上作为励志典范连载,企业还号召全体员工向他学习。

如今翻看他的朋友圈,读他写的文章或他图片里的文字,字里行间透着满满的正能量,洋溢着蓬勃向上、葳蕤生长的朝气。

在成绩上,他曾是那颗不那么起眼的星,从当年那个连“西施”是谁都不知、成绩徘徊在及格线的少年,到如今经常读书、笔耕不辍、传递正能量的励志典范,H用数十年的坚持,活成了最耀眼的星。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起点从不能决定终点,一切皆有可能的事实。身为他的老师,这份自豪与欣慰,足以温暖往后所有岁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