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兆安的头像

陈兆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09
分享

观壶口瀑布

这是我所见到的最令人震撼的自然景观和最宏大壮阔的激流奔涌的场面。看过黄河壶口瀑布后,我有这样的深刻体会......

车窗外,茫茫的陕北高原延绵不断,路边,杳无人烟,屋舍稀落,断垣残壁,瓦砾成堆,一片苍凉。汽车拐过最后一道山梁,黄河从视线中渐渐消逝。蓦然,一股惊天动地的声浪铺天盖地而来,黄河以雷霆万钧之势,呐喊着、咆哮着迎接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的造访。

到达黄河壶口瀑布时已是下午两点多了。天气灰蒙蒙的,没有一点阳光。抬头仰望,满天是云。这样的天气看壶口瀑布倒也别有一番味道。水天融为一色,更加的壮阔和迷蒙,满目浑浊的灰白和浅黄的色调,凸显了黄河之水的独特风貌,加之耳畔不时响起哗哗不息的激流奔涌之声,感觉生命已经融合在恢宏气壮的波澜壮阔里。

我们是在离壶口瀑布还有一里多的路程就下汽车的,因为前面已无法行车,接近壶口瀑布的地方,满是丘陵壮的沟沟坎坎,两面全是高耸的山脉。下车后我们踩着黄土高坡坚硬的泥土,在坎坷不平的入口处,一步步的行进。身旁路边到处是一弯弯蜿蜒而流的细小支流,明显是黄河众多的分叉,是壶口瀑布的前奏和序曲。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中段,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黄河壶口瀑布声如雷鸣,气势壮观,它以排山倒海的独特雄姿著称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壶口瀑布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景色壮丽,是黄河最壮观的一段,也是国内外罕见的瀑布奇观。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句,勾画出了大河奔流的恢宏气势和壮阔景象。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真面目,可见壶口瀑布这颗黄河上的璀灿明珠景观的至美和价值。

沧桑古老的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上游段自贵德至绥远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黄河在甘肃境内,穿过不少大峡谷,汇集许多支流。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河水折向南流,纵贯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到了壶口,地势陡落,形成壶口瀑布。上古之时,黄河奔泻至此,形成滔滔洪流。河道不畅,横溢流淌,黄河成为不可抗拒的洪灾。大禹用疏导之法,劈开吕梁山,凿开龙门,给后人留下名闻遐迩的壶口瀑布。

当我们走近壶口瀑布身旁,立刻被她奔腾咆哮、千军万马的博大气势所震撼。黄河之水显得宽宏博大,奔放无羁。但见壶口两旁,山岩断裂,赤裸畸形,筑成两条坚固峰带,如鬼斧神工。金色的波涛从远方滚滚而来,惊涛拍岸,金液飘荡,雾气蒸腾,水天一色。在秦晋峡谷奔突涌荡,左回右旋,掀起团团巨大的浪花和层层迷茫的泡沫。由于壶口河槽的错落,岩石犬牙交错,水流跌宕,像烈马分尸般撕碎水层,又如古老的石犁犁开波面。云腾雾裹,浇入壶口,挤入龙槽。黄河雄浑博大的身躯突然被痉挛收缩,又被大自然鬼使神差般撕裂。于是,她从龙羊峡走出,变得奔涌浑浊,像一头暴怒发狂的凶悍雄狮,东冲西撞,势不可挡。

此时,黄河畔上,气流在抖动,山峦在摇晃,大地在颤栗。“声震四十里,烟雾溅湿人”。天地之间斑斓的色彩和声响都消失了,黄河似是地下奔突出的灼热岩浆,发出震天动地般得轰鸣。

久居城市之中,偶尔踏青游览,平时大多习惯于观澜风花雪月,小桥流水似的幽静景观。而置身此地,猛然间被面前苍凉雄浑激越的悲歌一击,心灵不禁为之一振。眼前,黄河之水在愤怒翻卷、低沉狂叫,像沙场将士的急促喘息,显得雄壮、阳刚和激昂。此刻,辽阔苍穹和两岸群山,都在静默倾听。一切在这里都停止、凝固了,只有黄河奔流,只有黄河怒吼。黄河,她在青藏高原成长,在内蒙古沙丘壮大,在历经九曲回肠的磨难后,又被投入十里龙槽,她在生命的压抑中,带着沉沉重负,在剧烈的跳荡中完成生命的疯狂格斗。

面对壶口,面对涛声,耳畔再次响起雄壮激昂的旋律:“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哦,壶口瀑布,宏伟壮阔,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似惊雷行空,震天动地;如浩浩中华民族之文化、荡荡中华民族之精神!

观壶口瀑布的最佳位置是站立在山坳中间的一处断面上俯视,壶口瀑布的中心景观位于一片低洼的河床,处在游人的脚下,鸟瞰瀑布,或许正是有别于正常仰观瀑布的奇特和不凡。站在高于它的断面上可以一览它的全貌,若沿着断面的斜坡下去,跨越岩石便可近距离的平视瀑布了,这种角度极具壮观,仅有数米高的瀑布就从头顶的一片峡谷里聚集咆哮而后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而泄,脚下是一股股黄色浑浊的湍流在不停息的奔涌着、翻卷着。不过那种视角比较刺激人,胆小者绝不敢涉足临近。我因为腿脚不好,就无法到达那个角度,只能站在高崖处俯瞰,这个角度倒也不错,可以居高临下一览壶口瀑布的全貌,放眼望去,壶口瀑布的主景飞流而泄,涌起腾腾水雾,旁边无数个支流也是水流不断,薄雾飘渺,气象万千。此时我边看边在静静地用耳倾听,准确地说是用心来听,听波涛的翻滚,听湍流的轰响,听击水的咆哮,听黄河母亲的倾诉。

就在观壶口瀑布的地方,有不少个体摄影者用一些陕北特有的服饰道具吸引着游客。那就是一只小毛驴和一身陕北放羊娃的白色毛背心服饰,倒是挺有陕北的民族风味和色彩,我立马上前租用,陕北老汉很是热情,把我扶上毛驴后,替我扎好陕北的头巾,要我摆好姿势,然后给我拍照,一件白色羊毛背心,一条白色头巾扎在头上,手里拿着一只系着红绒线的鞭子,骑在一头小毛驴上,身后就是汹涌澎湃的壶口瀑布和陕北高原的黄土地,其景其色,完全是一幅西北高原的风貌和特色。随着老汉手中相机快门的一次次按下,我的一幅幅壶口留影被定格在一张张照片上,成为永久的记忆。

纵观壶口瀑布,美就美在它的湍流剧烈和场面的壮阔,奇就奇在它与众不同的气势。概括来讲世界上的瀑布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山上泉水聚集而下。如庐山的三叠泉瀑布,即由五老峰与十月山等众多泉水汇集而成,因山的断面而呈三级飞泻而下,最长一级落差达60米,蔚为大观。这类瀑布细长清秀,宛如一条白布飘带,从天而降,也仿若一条银河降落九天。有诗为证,唐代大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这样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诗即是对瀑布雄壮景观的绝妙描写,当然,诗是文学作品,不乏虚幻之句,如“三千尺”的长度约合1000米了,实际上绝对没有,显然是夸张。第二种是山顶上湖水溢流。如镜泊湖北端湖水,从火山熔岩埧上跌下,形成高25米、宽40米的吊水楼瀑布。这类瀑布透明垂挂,犹如一幅白色银幕,也十分的壮观。第三种是因河床岩石类型之差异。河流从坚硬抗蚀岩层,流向较软易蚀岩层,当河流穿过分界线时,下游松软岩层很快被浸蚀,上游却坚硬不变成为滩梁,就造成落差并浸蚀成深潭。世界上著名大瀑布,大多属于此类。如北美五大湖区的尼亚加拉河,就形成约50米落差。由于河中有一个小岛,故隔成两股瀑布,一股在美国境内,叫亚美利加瀑布,宽305米;另一股在加拿大境内,叫尼亚加拉瀑布,宽793米,更为壮观。非洲赞比西河上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旧称维多利亚瀑布,其落差达122米,宽1800米,为北美大瀑布的两倍。南美洲最大瀑布是巴西与阿根廷之间的伊瓜苏瀑布,丰水期形成宽3500~4000米,高60~82米的马蹄形大瀑布,每年游客达200万人次。世界最高的瀑布,要算委内瑞拉的安赫尔瀑布,高达807米,真近于“三千尺”了。但流量最大瀑布,是老挝湄公河上的南孔瀑布,虽高度仅70米,但流量最大,最高时可达11600立方米/秒。此类瀑布雄伟浩大,如巨型白布宽银幕。这些世界著名大瀑布,包括我国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等,虽然十分壮观,令游人向往,但比起壶口瀑布,仍不如其奇特而刺激。美国DK出版社与史密森尼博物馆合出的《地球大百科》巨著中,在介绍中国瀑布时,并没有将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列入其中,但是,唯有壶口,并且还配了照片。由此看出,壶口瀑布的宽、高、流量,皆不如黄果树瀑布等,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其原因当属是它的壮阔宏大的场面和的奇异不同的气势。

壶口瀑布处晋陕峡谷之中段,黄河在两山之间,受到两岸三叠纪砂石岩的束缚,河面由宽阔,骤然收缩,呈梯形壶口,上端宽500米,下端仅30米。落差50多米。但并非陡直倾泻而下,而起始是沿台阶分几级下跌,最终才直冲入深潭。观览壶口瀑布感觉她有几个特点;其一是不同于一般瀑布的垂直水幕,而如一条斜铺的挂毯。水流在垂直跌落前,先在各级台阶上,回旋迭宕,横冲直撞,形成千奇百怪的湍流、梯流、洄流与涡流,犹如千军万马湧于雄关隘口,纷纷争门夺路,而互相挤压重叠,几经翻腾周折,形成九曲连环才溅落于深潭之中,发出惊雷般咆啸和冲天的水汽。此外是通常的瀑布只有流量改变时,才发生变化,而在平稳期间,是无变化的,总是直泻而下,形成一个有序、恒定的水幕。但壶口却不同,它因由宽到窄,再分几级台阶冲下,湍流的流向、大小等在时刻变化。因此形成一个无序的、不断变化着的画面。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再者是其水流中夹杂大量黄泥沙。黄河在上游原本也为一道清流,自穿越黄土高原后,冲入了大量泥沙,变成一股黄色的濁流,每立方水体平均含沙37.6公斤,最高时达666公斤,简直成了泥浆。国内外著名瀑布皆为清流直泻,状似白布,形如水彩画。而壶口却为黄浆濁流,每股激流,每朵浪花,皆显得浑稠、厚重、敦实,不似水彩画,却如油画或固形的沙雕。水本是阴柔婀娜的,这里的水流却充满剽悍、勃发的阳刚之气,因而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固态形象。这是世界任何瀑布所没有的。

正是拥有以上这三个特点,壶口瀑布才独具特色,她不以高大水巨,却以湍急翻腾、瞬息万变、半液半固、如画如塑而震撼人心,激发起缕缕遐想。当你看着这幅不断变幻的、黄灿灿的浮雕式画面,就如同看到历史上,一幕幕金戈铁马的厮杀,千军万马的呐喊,风起云湧的社会大动荡,如火如荼的社会大变革。又如同高炉出铁时,铁水奔流,钢花四溅;如同火箭点火后,烈焰喷薄,热浪腾翻;如同信息大爆炸,掀起一股股冲动、浮躁、繁乱的连锁反应,搅得人们失去原有的安祥与宁静。同样,也如变革时代人们的大脑,思潮澎湃,情绪激越,浮想连翩,灵感闪烁,创意不断,心态万千。

  一个壶口,一部壮观之景,看后仍然心存震撼。余思浮想,深深的感叹,那奔涌不息、浩荡恢宏的瀑布正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精神的写照,那咆哮的涛声正是中华民族震撼天地的呐喊,它用不懈奔涌,所向披靡的气势激励我们不断奋进、勇往直前。沧桑古老的黄河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汹涌澎湃的壶口瀑布是中华儿女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写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