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姑,个头比较矮,身材也很瘦弱,没有啥文化,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记忆里,她不仅勤劳淳朴,更是心怀仁善,她不善言辞,也不会表达,但她很实在,很朴实,她会把对你的好,对你的善,都包藏在平凡的点滴中,蕴含在普通的一举一动里,尤其她那满满都是爱的纤弱瘦小的背影,给我记忆最深,印象最浓,至今无法忘怀........
盛夏七月,连接城乡的公路上,烈日炙烤,地表滚烫,让人酷热难耐。“三姑,这坡子太陡了,让我下车吧,这样,你拉着奶奶一人就容易上坡了”,见三姑用一辆平板车拉着我和祖母在一道陡坡上非常吃力的样子,我想立马下车,减轻一下重量,便对三姑说。
此时,瘦弱的三姑肩上挎着平板车带子,两手紧握车把,两脚吃力的踩着陡坡,十分艰难的向上走着,听了我的喊叫,忙回望,用顶头的毛巾擦了擦一脸汗水,然后用非常坚决的口气对我说,“你可别下来,你的腿脚不好,这陡坡你如何上得去,赶紧坐好,不要动,有三姑呢,放心,这坡子能上去”,我知道三姑心疼我腿脚不方便,宁愿自己受累也不让我下车。三姑说着回过头,继续用力拉着平板车,只见她稍作停顿,憋足劲儿,然后猛地一个向前终于冲上了陡坡。此时,我看见三姑已累的大口喘气,站在坡陡上稍作歇息,此时,她的头发湿透了,身上的褂子也湿透了,她那瘦小的身躯仿佛被水浇一般,灼人的阳光下,三姑那湿漉漉的背影仿佛在顷刻间凝聚成一座坚强而又充满爱的巍巍高山。
那时,正值三伏天,三姑说,俺乡下比城里凉快,干脆把你奶俩拉到俺家避避暑吧。于是,三姑便把我和祖母一口气从城里拉到了她乡下的家。瘦弱的三姑是家里的顶梁柱,既要干地里农活,又要操持一家人的吃喝拉撒。每天,三姑从地里回来,喂猪喂鸡喂鸭,推磨烙煎饼、烧锅做饭洗衣服,忙的一刻也不会清闲。我和祖母的到来,无疑增添了她的辛苦和负担,除去打理原有一家人生活,还要照护我们这一老一小。但充满爱心的三姑似乎一点不在乎这些,再苦再累,依然是快乐的样子。她先把自己睡的大床让给了我和祖母,自己就在旁边打地铺。六十年代农村还没有电风扇,夜里很热,三姑就坐在旁边用芭蕉扇为我们驱热驱蚊。那时的农村平时以吃山芋和山芋干为主,米面细粮很少,三姑每次烙的很少一点小麦煎饼,全留给我和祖母吃,弄得表弟风趣的调侃我,“你是城里人,得吃好点,可不能跟俺农村人比。”不只如此,三姑还把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几只鸡下的鸡蛋攒起来,留给我和祖母加营养,每次,一旁的表弟只能眼巴巴的望着。其实,三姑不是不疼自己的孩子,在那种困难条件下,她是把家里仅有的一点最好的东西优先给了我和祖母。在三姑家的半月生活,三姑为服侍我们奶俩,算是竭尽了心力,做菜饼,插稀饭,蒸豆包,包水饺,煮鱼汤,想方设法,把家里最好的、能拿得出的都给了我和祖母。那一慕慕辛苦操劳、满含爱抚的背影,在我的眼前一次次的闪过、凝结,进而形成深刻的印象。其实,远不止这些,在我的记忆里,三姑那充满爱的背影不知给过我多少次温馨和多少次的爱抚.....
记得一个暮春早上,有人急匆匆敲门,打开一看,是三姑,就见她跑的气喘嘘嘘,脸上冒着汗珠,非常急切的对我父母说,祖母快不行了,赶快去看看。原来,三姑昨天来看祖母,发现她有些不舒服,有些放心不下就没回去,一直陪护在祖母身边整整一夜,到凌晨时见祖母状况还不怎么好,便急匆匆跑来报信。那天还多亏三姑的细心,多亏她对祖母的一直陪护,因为也就是那天早上,祖母在三姑的最后一次陪伴里、在她清晨焦急奔走给我们报信的背影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还有一件事印象很深。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三姑提着一篮子鸡蛋来我家。原来她是进城来卖鸡蛋。特意给我们送了些,她说,自家小鸡下的,你们尝尝。其实,我们都知道一向生活俭朴的三姑,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吃,一个个积聚着,送到集市上卖换些零用钱。深知此情的父亲连忙拿钱塞给三姑,三姑再三推辞,父亲说,你自己都舍不得吃,叫我们怎么忍心。说的三姑只是微笑,无话回答。三姑就是这样一个人,即是自己再艰苦,也会把好处留给别人。那次,送三姑出门时,我久久的望着她那纤弱瘦小的背影,感觉满满都是爱的光芒......的确,大字不识几个的三姑,文化不多,也不会表达,但却会把每一个实实在在的爱抚无声无息的送到你的身边,让你在感知中温暖至心,也许,这就是她崇高伟大的人格境界。
80年代初,我结婚后孩子出生了,三姑每次见了十分欢喜,她高兴的说,这可是家里的第四代人了,说着亲热的上前抱起来。有一次当她听爱人说自己因不会做针线活,正为孩子冬天的棉衣棉裤犯难时,三姑笑着说,这事不难,包给我吧。几天后,三姑把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小棉衣棉裤带来了,孩子一穿,尺寸刚好,爱人喜滋滋的夸赞三姑巧手做出的针线活精细又合适。三姑看着小侄孙穿上她亲手做的小衣服非常合身,满是欣喜,那转身的背影仿佛也笑出了声。
渐渐的三姑老了。那年再来我家她时已拄着一根手杖了。随后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一次她不慎摔伤了腿,开始卧床不起,我和爱人带着孩子去看她时,她有点激动,想坐起来却又动弹不得,即便这种情况下,三姑还不忘叮嘱我们,这一代人都老了,回家后你们也要好好照顾年迈的父母。大约半个月后父亲要我再去看三姑,此时的她已不能进食了,身体消瘦得只剩下骨架了,看了让人非常难过。趁她不注意时我把父亲给他的钱悄悄塞进她的枕头下,她发现后怎么都不肯要。看见我们走时,眼里闪烁出依依不舍的表情。飘雪的寒冬时光,我再次去看三姑时,她已糊涂得认不出我了,任凭一旁表姐怎样提示,她只是一脸木讷,呆呆的躺在床上,两眼直勾勾的望着屋顶发愣。看着她那佝偻瘦弱的背影我感到一股扎心般的痛苦,是啊,人一旦老去,难道都是这个结果?都是这种境遇?太伤感了。我知道也许这是我和三姑的最后一次相见,望着三姑目无表情、骨瘦如柴的样子,我不由得想起当年她用板车拉着我和祖母的坚强背影,想起她在院落推磨、在锅屋烙煎饼为我和祖母烧饭炒菜汗流浃背的辛劳背影,想起她把家中仅有的两个鸡蛋盛进我碗里充满爱的背影,想起她深夜坐在床前为我和祖母摇着芭蕉扇驱热驱蚊的背影,顿时,心里一阵感伤,连忙把脸转向一边,任凭温热的泪水顺着脸颊噗噗的滴落。后来仅几天过去,操劳一生、满是爱心的三姑就去世了,给她送葬那天,我没有眼泪,也没有哭泣,因为我的眼前满是三姑那充满慈爱和仁怀的温馨温暖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