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煞的秋天,总是显得有点寂寥落寞,此时,路旁野径尽是萧萧落花和纷纷黄叶。
2025年国庆节前,我和徐老师还一直在保持着几乎每天的微信联系,相互问候聊天。他每次都会在朋友圈对我群发的文学和书法作品及时进行点赞并给予认真的点评,还会经常发些趣闻轶事性的信息给我娱乐,我每次必回并不忘示谢。可是到了10月6日中秋节那天,一大早我就首先给徐老师发去节日祝贺的短信,但直到9日依然没有看到他的回音,我原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忙碌在与家人团聚过节的氛围里,一时忽略了看微信,而此时也正值我在南京的儿子儿媳带着孙子一家回家过节,同样忙忙碌碌,也就没来及多想多问。几天后,待儿子他们假期结束回去后,我突然想起徐老师,便连忙打开他的微信窗口看,依然是没有一个字的回复,这时的心里开始有些忐忑不安,直到中午时,忽然看到徐老师来信息了,我有点惊喜,连忙打开,一看,顿时被一段悲痛的文字惊愕住了:“我是徐老师的女儿,他老人家已于10月4日与世长辞”结尾是两个哀伤的流泪图标。瞬间,我心里一个震颤,一种哀痛之情不禁涌上心头。原来,敬爱的徐老师早在几天前已经溘然去世了,而我们竟一点不知不晓,这是多么的遗憾,作为他的学生竟没能在老师的去世前去看上一眼、送上一程,这绝对是一种深深的愧疚和不安。我随即用短信回复了一段哀悼缅怀老师的简短文字,“惊悉敬爱的徐老师逝世,深表哀悼,很遗憾由于不知信息,没能前去悼念,谨表愧意,徐老师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他”。此时此刻,我只能这样做了,只能带着深深的自责和愧疚用一则哀悼的短信为老师送行、表达哀伤。就这样这则迟到的悼念和怀念文字从此留存在手机的微信里,成为生者对逝者唯一的哀婉和送别的表达与纪念。细想,也是蛮扎心和痛苦的,因为没能前去现场祭奠老师实在是一件追悔莫及的憾事。
徐老师是在中秋节的两天前走的。很遗憾这位耄耋老人没能度过这个本该与家人团圆团聚的美好节日。徐老师叫徐石,是老果园场人。今年约90岁。他是六十年代的师范生,毕业后一直在中学任教,他教书育人,勤恳耕耘,是位辛勤园丁,可谓桃李天下,令人爱戴。他高挑个头,清素面容,文雅气质,衣着整洁端庄,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举止文雅,待人和颜悦色,绝对一副师长学者风度,让人有亲和力。
他是当年我在马陵中学读初中时的一位出色、优秀的班主任,他爱生如子,师生情深。而他对我与我对他更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这缘于他与我父亲同龄且是熟知的好友,所以直到我都退休后还一直保持与他密切的交往与联系。我第一次见到徐老师时就觉他令人尊敬。报名那天,徐老师对我说,我了解你了,你的父亲是我熟悉的文化工作者,你祖父是地方著名书法家,你出身书香世家,很荣幸,你的作文写得不错,字也写得好,还会画画,很有才艺。你看,我们学校北墙外就是马陵公园了,那里的勺湖桥旁边就有你祖父书写的那座抗日烈士碑,那可是我们地方一处书法墨宝遗迹啊,在书法方面你要好好继承和发扬。
开学后仅第二天,徐老师就对我说,现在要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学校将马上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新生班要作表态发言,所以我想把这个写发言稿的任务交给你,我一听立刻一阵紧张,老师,这么重要的任务,我能行吗?徐老师微笑着看着我,然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好好写,你肯定可以的。面对此情,我已无法拒绝,只好赶鸭子上架了。回去后,我立即动笔,用心构思,经几易其稿,很快完成。当我把发言稿交给徐老师看时,他非常满意地笑了,你看,不是写得很好吗。随后徐老师把发言稿交给了班里一位名叫徐建华的女同学熟悉内容。两天后学校举行开学典礼,那天当身穿一件红色上衣显得非常映眼活泼的徐建华同学代表班级上台一气呵成读完那篇发言稿时,台上台下顿时爆发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无疑,这个发言成为那天最出色的一个,校长在总结时特意给予表扬,当大家知道发言稿是我写的时候,立刻向我投来羡慕、赞叹的目光,那一刻,在学校会场上我成了大家瞩目的焦点,由此我出了点“小名”。这件事让我切身感到,这一切都是徐老师对我的一次刻意锻炼、培养和重用。
几天后,徐老师又找到我要把班里的黑板报交给我办,并嘱咐我,你最合适做这个,要好好发挥自己能写会画的特长,把板报办好,办得出色,为班级争光。我牢记老师的嘱托,带着几个骨干利用课余时间,早来晚走,不计辛苦,把黑板报办得图文并茂,丰富多彩,深得大家的好评。记得尤其每当我把家传祖父书法的书体用在黑板报的报头或标题字时,会由此引来学校许多爱好书法老师的特别关注和赞扬,他们纷纷议论,有点他祖父字的那个味道。在那两年多时间里,我主办的黑板报不但更新及时,更是做到了期期主题鲜明,画面设计创意新颖且有特色。因此而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一些班级老师特意带着学生前来观摩学习,徐老师更是多次在班会上表扬我。之后,徐老师又提议让我做班委和语文课代表,给了我更好更高的荣誉。在徐老师的关心教育和帮助下,两年多的初中时代,我在一种备受关爱和呵护中成长进步,享受到了一段温暖幸福而难忘的时光。
初中毕业我考上了宿迁中学高中部,两年半后又高中毕业。这一晃竟多年再没见过徐老师。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去市区报刊发行店买杂志,竟邂逅徐老师,他一见面就高兴地对我说,我调回果园中学了,离家又近又方便。另外,我看到了你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了,文笔比以前提高了许多,写得真不错,要继续努力。我立刻上前与老师紧紧握手致谢并一阵寒暄,还要了他的新电话号码。2012年秋天我的一部40余万字的文学著作《生命的思绪》正式出版发行,徐老师看到后非常高兴的给我打来祝贺的电话,再次体现了他对我的特别关注和关心。2014年的一个夏日早上,我在位于市区滨河路上班单位的门口又一次意外遇见了徐老师。他见到我,连忙高兴的从自行车上下来,原来他是特意骑着自行车在围绕着城区观览,他说退休后清闲了,自己住在果园场,离城区较远,宿迁这几年建设变化太大,所以趁着早上凉快,特意出来一是兜风锻炼身体,二是看看市容变化和沿途风景。见老师十分高兴的样子,我很欣慰,我说,老师你还能骑车,不简单,他说还不错,趁着腿脚还算利索,出来走走是对的。我叮嘱他一定注意安全,他高兴的和我交谈了十多分钟。
最后几次见到徐老师,要感谢我的同学陈淑梅了。她作为宿迁鑫瑞酒业茅台专卖店负责人,绝对是个善心仁怀、尊师敬老的爱心典范,多年来她在积极奉献社会公益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老师。早在几年前她就牵头多次组织班里的同学带着礼物驱车前往徐老师家里看望慰问,赓续师生情结。尤其是作为贵州茅台宿迁专卖店的负责人,陈淑梅同学每次都会毫不吝啬的把最新推出或茅台酒里最优质的品牌带给徐老师品尝,体现了崇高的敬师心和浓浓的师生情。记得那次,在徐老师家里,我们几个同学在陈淑梅的带领下和老师及师母高兴喜悦地围坐一起,畅叙生活,回忆过去,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此时的徐老师虽然一直显得消瘦,但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吐流利,兴致勃勃。徐老师是个勤奋且不懈追求的人,即使晚年退休后依然坚持读书学习,与新时代新思维接轨。在他家客厅里,茶几和桌子上,摆满了各类报纸杂志,厚厚的书籍堆得老高。足见徐老师平时爱读书、爱学习。所以即便到了晚年他一点也不糊涂,不落后。他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国家大事,时事新闻,了解很多。正如陈淑梅同学所说,徐老师真不简单,这么大年龄,还会玩手机,编发短信、进朋友圈比我们还熟练,真厉害。一点不错,那时我还在茅台专卖店上班,每逢店里发布一些酒类宣传信息,徐老师都是积极关心,踊跃参与和支持,及时跟踪,每次必看,每次必点,而且每次都用心写一段颇具文化水平的点评评语,体现出他的博学多才、文化修养的厚重和一个老中学语文教师的宝刀不老。这期间陈淑梅同学还多次做东宴请徐老师及师母和同学代表一起吃饭,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链接。其间照顾呵护也是细致入微,比如为解决徐老师因年老体衰外出吃饭行走不便的困难,陈淑梅都是不辞辛苦自己开车来回接送,把老师安全护送到家。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宿迁恒力大酒店,那次为了让徐老师高兴,陈淑梅同学特意请来他的老同事、老校友,初中时二班的班主任冯羽金老师夫妇。四个老人与学生难得会聚一堂,师生之间相续旧情,万千感慨。最后用一张合影照定格美好珍贵时光,留下难忘记忆。2023年重阳节,陈淑梅同学以茅台专卖店总经理的身份又带着我们几人专门去慰问徐老师,除去专卖店带来的鸡蛋、食用油和大米、面粉等慰问品,我还特意带去了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徐老师见了十分高兴地说,又有物质慰问,又有精神文化礼品的赠送,这个重阳节对我太有意义了。说着打开作品让我们几人与他合影留念,未曾想,这竟是我和敬爱的徐老师的最后一次合影,也是和他的最后一次相见......
光阴如梭。转眼又是几年过去,虽与老师见少离多,但我和徐老师的个人微信电话联系一点也没中断。一是同学们专门建了一个有徐老师和我们大家在一起微信群,之间保持互动交流;二是我自己由于爱好书画和写作,也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发作品,每次,徐老师只要看到,总会在第一时间给我点赞并且颇费心思地发布一些褒奖和鼓励的评语。有时时间晚了第二天早上他还会记得清清楚楚再把点赞和评语补发过来,很少忘记。尤其是徐老师还不忘每次都代向我的老父亲问好,体现了老一辈厚重的情感性情。徐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热心肠的老人 ,他对他的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在喜悦欣慰之余总不忘记给予及时的鞭策鼓励,比如对陈淑梅同学创办的茅台专卖店经营取得的发展给予积极评价并一直十分关注和支持,每次专卖店发布新产品开发上市、营销和市场战略走势等信息,他都及时跟帖,撰写评语,点赞支持,成为朋友圈里热心的“茅粉”老人。
往事悠悠,师恩情深。徐老师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一个令人尊崇和爱戴的老师、长者和前辈,他一生坦荡做人,勤勉敬业,乐观豁达,严于律己,执著求索,活到老,学到老的高尚精神品格,永远是我们学习的风范。如今,徐老师离去了,我们再也见不到他的音容笑貌了,再也听不到他的欢声笑语了,为此我们感到怅然若失,非常悲伤和缅怀。但作为他的学生我们将会承传恩师,赓续传统,踏实做事,敬业爱岗,像老师一样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益、有贡献的人。敬爱的徐老师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