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婉清扬兮的头像

婉清扬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1
分享

二探“隐心谷”

去年“疗休养”,我们一家三口带着小侄子祥乔在文成“隐心谷”度过了两天一夜。“隐心谷”“神秘的山洞”“独特的树屋”“可以举办个人演唱会的歌厅”和“一只名为小黄”的“中华田园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犹其是小黄,更是俩孩子时常提起的朋友。我写了一篇散文《“隐心谷”记》发表在《中国作家网》。

又是一年“疗养季”,清扬和祥乔都大了一岁,但他们俩表示要再去一次“隐心谷”,去看看他们的朋友小黄。一切以孩子的意愿为第一,我和丈夫都表示同意。

但好事多磨,台风“丹娜丝”袭击温州市,风雨无情啊!2025年7月9日中午“隐心谷”的那位曾说过“人生何处不相逢”的“农夫”管家打来电话,说“隐心谷”此刻正下着大雨,问我们是否要赴约时,孩子们表示为了小黄要风雨无阻。

尽管有一点担心,但为了孩子们,我们夫妻俩决定带着他们二探“隐心谷”。

2025年7月10日上午8点,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前往“隐心谷”。说来也巧,本来下着台风雨,丈夫一踩油门,雨居然停了。一个多小时的行程,两个孩子回忆着去年与小黄相处的点点滴滴,兴奋极了

不久便来到了那两个神秘的山洞,尽管我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这两个山洞依然给我窒息的感觉,仿佛刚要从母胎剥离的感觉。时空隧道也。

终于出了山洞,眼前豁然开朗。盛夏山雨过后的“隐心谷”显得那么干净,一切都是生机盎然的样子。

首先我们来看看谷中的盛夏繁花吧!

最靓的要数萱草花了。萱草的花形类似百合,花色以黄、橙为主。它在我国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意思是惦念出征丈夫的女子相思成疾,想在北堂种植让她忘记忧愁的萱草。诗中的“谖草”即萱草。古人认为此花“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而称它为“忘忧草”。

凌霄花开得也不甘示弱。说起凌霄花,文学青年们大都会想起舒婷的《致像树》:“我如果爱你一一/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凌霄花被黑得似乎没有翻身的机会。其实,凌霄花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记载出自《诗经.小雅.苕之华》。这里的苕即凌霄花。我认为《苕之华》写的是盛年女子找不到对象的痛苦(我曾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一篇论文《

绣球花也欢快地开放。它也是一种非常文艺的花,常见于宋元明清各代诗作。其形态特征与文化意象在诗词中多有体现。

另外,柳叶马鞭草、月季和一些不知名的花也争相开放……令人想起泰戈尔的名句:生如夏花之绚烂。

管家不知到哪儿云游去了,接待我们的是两位大学生,他们是姐弟俩,暑假出来打工赚点零花钱。不知是管家有意安排还是巧合,我们的树屋是“甜槠楼”,去年住过的房间,大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房间里连摆放的书都没变,有《诗经绘》《长三角城市野花300种》《吹小号的天鹅》《悠悠岁月》等。记起管家曾说过他的女儿在浙江省温州大学人文学院读书,还告诉我她的名字叫云渺,去年回去后一直忙忙碌碌,竟忘了去看看这位姑娘,真是抱歉。

在我们夫妻俩办完入住手续,安置好行李后,忽然发现两个孩子早就不见了。我猜想,两个家伙肯定找小黄去了。于是我们夫妻俩便在谷里四处寻找。果然,远远的听到了几声狗叫声,那么熟悉,小黄的声音,孩子们肯定在这附近。果不其然,拐过两个弯,一条黄狗出现在眼前,什么都没变,只是比以前胖了点,可见主人没亏待它。俩孩子正在喂小黄面包和香肠呢(这是他们昨天晚上准备的。他们还查出了狗不能吃巧克力,否则会死的。看到他们认真的样子,我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乘他们不注意,我赶紧抓拍了俩孩子和小黄玩耍的情景。不知今年这张照片要不要洗出来,反正去年三个家伙玩耍的照片是洗出来放进相框摆在房间里的。

午休后跟着孩子们又去找小黄玩,我们仨足足找了半个小时也找不到小黄。于是孩子们一边找小黄,一边投喂其他动物。我们发现谷里的小动物可真多。我们投喂了苍鼠,鸽子,火鸡和红鲤鱼等等……我惊喜地发现,这些小动物都不怕人,真好!

看来小黄找不到了,我正准备“打道回府”,一声“小黄”的呼声让我停住了脚步,孩子们又找到小黄了。孩子们慢慢地投喂着小黄香肠,居然一步一步地把小黄引到我们住的“甜槠楼”门口。香肠投喂完了,又要我搜索狗能不能吃芝麻。丈夫突然插了一句:“芝麻应该没关系,不要让它吃巧克力。”我不由懵住了,丈夫咋会知道这事的?当时女儿问的时候,他不在身边啊!我突然想到丈夫在农村长大,农村有的是狗,知道这点常识并不奇怪。

一夜无话。

第二天清晨,我打开房门,不由感动了:小黄已早早地蹲在门前,不知道已蹲了多久。俩孩子破天荒早早起床,又陪小黄玩了起来……

两天一夜的日子很快,转眼又要跟“隐心谷”说再见了。坐在车里,我从车窗里探出头,忽然看到谷口立着一个大大的篆书“隐”字,以前没认出来,到现在才发现。猛然醒悟,第一次探访“隐心谷”只是读出了“隐”字,而二探“隐心谷”却读出了它的绚烂、文艺、众生平等和重情重义…

下次“疗休养”还来这儿吗?到时候看孩子们怎么说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